新闻中心
最新公告
湿博新闻
行业资讯
湿博新闻

湿地博物馆新年有场汉服大展
发布日期:2018-01-10浏览次数: 字号:[ ]

如果这样问身边的汉族人:汉服有哪些?应该怎么穿?几乎所有人都答不上来。1月11日起,中国湿地博物馆新年有场“华夏有衣·襟带天下——汉服文化展”,集结了杭城史上最全的汉服款式和饰品孤品,非常有看头。

 

 

近几年掀起的“汉服热”,不止有《琅琊榜》、《女医明妃传》等热播剧中的精美华服,汉元素深受中外设计师的喜爱,新人们也喜欢选择中式婚礼,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尝试身着汉服走上街头,许多传统文化爱好者每逢传统节日身着汉服,结社雅集,倡导学习传统礼仪,重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了4000多年的汉服,究竟有什么魅力?看完这场展览,相信你也会喜欢上它。

 

 

本次展览荟萃根据历史记载和出土文物,利用现代面料和工艺复原制作而成的历朝历代常服、发冠、配饰等150余件,细述汉服这一穿在身上的历史,展示博大精深的汉家文化,其中包括三件马王堆复原品、唐代婚礼服等不少让汉服收藏圈都垂涎不已的汉服。

 

 

汉服种类繁多,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汉服特征都有所不同,相比我们现在说的“T恤、卫衣”,汉服的名字格外美,比如襦裙、深衣、曲裾、大氅、诃子、曳撒……光看名字,还真猜不出来是男士还是女士的、究竟是什么样的衣服。最近很火的《妖猫传》中,超高还原度的仕女图,就是身着诃子裙和大袖衫。展览对历代汉服的特征、制式等都有全面的图文和实物介绍,学完了这些科普知识,不妨去热播影视剧作品中找找服饰搭配的错误。

 

 

不仅名字有意思,汉服的穿着搭配还十分繁杂考究,展览看完,你可能要感叹,古代的女子才是真正精致的女孩。每一套汉服从内搭到外穿,都有固定的讲究,想要玩“混搭”,很容易就闹笑话了。比如我们常说的“衣裳”二字,就来源于汉服中的“上衣下裳制”,是汉服最基本、最原始、最有代表性的制式,上下分裁,代表天地两极。“衣”指上衣,包括襦、衫、袄、半臂等,“裳”指下衣,包括下裙、胫衣、帷裳等。现在小婴儿穿的和尚服也是汉服的改良,它继承了汉服交领右衽、无扣系带的特征,舒适易穿脱,特别适合新生儿。

 

 

展览中还有不少发型与配饰介绍。不同朝代流行什么样的发型,发簪、发钗、璎珞、步摇、禁步、团扇、荷包……展出的配饰中,有不少是手工匠人专门为这场展览定制的孤品。

 

 

汉服的传承,离不开汉文化礼仪,成年、入学、婚嫁,人生礼仪无一不与汉服穿着相关联,除此之外,传统节庆、成语典故,汉服背后的故事还有很多,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汉服复兴运动,最有名的恐怕要数周杰伦在西塘发起的“汉服文化周”活动。

 

 

另外,1月13日下午13:30,中国湿地博物馆中庭还有一场开放的汉服情景式讲座——《汉服:穿在身上的历史》,除了听专家讲一讲汉服的正确穿搭,还能有机会试穿汉服,学一学揖礼、万福礼等汉文化礼仪,家有小朋友的,春节拜年就能用上。

 

展览时间:2018年1月11日——2018年3月2日

展览地点:中国湿地博物馆三楼专题展厅

展览费用:免费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