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电子读物
《国家湿地》第七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国家湿地》第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国家湿地》第九期
《国家湿地》第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国家湿地》第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冠以动物名的濒危蕨类植物 文/钱科峰
发布日期:2017-08-29浏览次数: 字号:[ ]

金毛狗,不仅仅是一种“狗”的称谓,还是一种“蕨”的名称。在我国的南方和西南地区,这种药食同源的蕨类,之所以称之“金毛狗”,完全是以形取名,其端部上翘,露出地面部分密被金黄色长茸毛、状似伏地的金毛狗头,故以此名之。

 

趋炎附“湿”高而不贵

印象中的蕨类一般都如野草般低贱,体形小,长势也不旺,三三两两落植于山坡谷地,特别是江南一带更是少见高大的蕨类,而金毛狗则完全颠覆了人们对蕨类的印象,高13米,如树木般亭亭玉立,舒展顾盼,不由令人肃然。

金毛狗归属于真蕨亚门的薄囊蕨纲,从外形来看属于“高大上”一类,系大型树状陆生蕨类,成长之后,根状茎平卧、粗大,叶簇生于茎顶端,形成冠状。它的叶片也很大,三回羽裂,羽片长披针形,裂片边缘有细锯齿,叶柄长可达119厘米,呈棕褐色,且具有一大片垫状的金色茸毛,它的幼叶刚长出时呈拳状,也密被金色茸毛,极为美观。仅从外形观之,此“金毛狗”倒颇具彼“金毛狗”之风,高大威武,形体悦目。

金毛狗别名“金毛狗脊”,又称黄毛狗、猴毛头,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贵州、四川与云南南部等地,域外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一带,像印度、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都能见到金毛狗的身影,这与温热的气候环境大有关系。因为相比于其他蕨类,金毛狗明显带有趋炎附“湿”的特性,对温度与湿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不是随遇而安的贱生植物。

这种多年生蕨类植物喜明亮的散射光线和温暖湿润的气候,生长温度以夜温10-15℃、昼温21-26℃为宜,空气湿度在60~80%,空气过于干燥会使叶片枯焦,亚热带湿润温暖气候最适于金毛狗生长。金毛狗还喜欢酸性土壤,在红壤、黄壤上均可生长,聚集丛生,生于海拔250-960m的山坡底部及溪沟、河谷两侧,向上延伸一般不超过20m,坡度10°-60°,对湿度要求极高。由此可见,蕨类普遍喜欢暖湿之地,长势高大的金毛狗也不例外。

 

昔日“红人”濒危在即

在众多蕨类植物中,金毛狗是入典最多的一种。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的《神农本草经》有关于金毛狗脊的记载,称其异名为“百枝”。其后,南北朝的南粱陶弘景在其著名的本草巨著《奉革经集注》中指出:“拘脊与菝葜相似而小异。其节疏、其茎大,直上,有剃,叶圊有赤脉,根凹避挺如羊角,细强者是。”这里所说有“拘脊”,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狗脊”。此外,《博物志》、《吴普本草》、《歧伯经》、《图经本草》等古典名籍都有提及。

真正出现“金毛狗脊”这个名字的年代是在宋代,所记载的书录为《博济方》,表明“金毛狗脊”为“拘脊”的新品。明清的《本草蒙荃》云:“探答多生,在处假有,根类盒毛捣,故假为名。”《奉草乘雅半偈》亦载“茎细叶花,两两相对.似大叶蕨及贯众叶,边有锯齿,面背皆光。根形如狗脊骨,凸凹准,金毛密布者是也。”这些记载表明在明代已广泛使用金毛狗脊,其价值已被认识。

可见,在古时候,金毛狗已是标准的“红人”,名重一时,广为人知。然而时至今日,金毛狗这个“红人”却显得十分落寞,产量变少,物稀而贵,在共有5属的蚌壳蕨科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后,金毛狗蕨在中国仅有11种(即金毛狗属金毛狗)。

金毛狗蕨属国家级濒危珍稀植物后,人工养殖开始走俏,因其多生于山麓阴湿的山沟或林下荫处的酸性土壤上,又喜散射光照,北方多在温室内种植,南方则种植在荫棚内,它的栽培土壤以疏松、透水的酸性土壤较佳,一般用壤土、腐叶和河沙混合。金毛狗蕨在生长季节需要较大的空气湿度,但冬天生长缓慢时要少浇水,过多水分会导致烂根。

名重一时的金毛狗并没有像野草一样胡乱生长,它对地域的选择非常苛刻,因而在我国,大部分金毛狗都集中在贵州南部的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部罗甸县,小范围的生长导致金毛狗因稀而贵。据统计,金毛狗在罗甸县的分布面积为2126公顷,资源量为194.95万株。这个小小的罗甸县,有着“天然温室”和贵州的“西双版纳”之称,处于珠江流域,生物资源丰富,金毛狗蕨在当地并不显贵,因为该县的国家Ⅱ级以上保护树木就有11种,野生药材100多种,金毛狗就是这其中的百分之一。然而放在全国范围而言,金毛狗就比一般的蕨类要珍贵多了,一是稀缺,二是难以大面积移植,如若要目睹这款四季常绿的蕨草,还得跑一趟罗甸才行。

不少蕨类植物都有食用或药用价值,一但价值被放大被重视,随之而来的即是开发性灭绝,金毛狗虽然不像有些药用植物那样被过度开发,但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生存环境破坏严重,加之采挖过量,野生资源日渐枯竭,1999年已被列入中国政府首批植物保护名单。这意味着出身山野的金毛狗蕨已属于国家级濒危珍稀植物,成为野蕨中的大熊猫,保护与繁殖迫在眉睫。

 

药食同源“蕨草一哥”

大凡植物多有药用价值,一部《本草纲目》就记载了1094种植物药,但若论药用功效之强大作用之广泛,与金毛狗相比,恐一时无出其右。毛狗蕨其根状茎约含30%的淀粉,可以食用和酿酒,又可供药用,名金毛狗脊,是传统中草药,有补肾、强腰膝、驱风湿、利尿通淋的功效,其表面金黄色的长柔毛可用于外伤止血和制手工艺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金毛狗的根茎为常用中药狗脊,其味苦、甘,性温,具有补肝肾,强腰膝,舒经络、祛风湿。用于腰腿酸痛、手足麻木、半身不遂、白带遗精血崩等症,以及治疗骨瘤骨肉瘤颅内肿瘤骨髓瘤等多种肿瘤等。与其疗效相对应的都是重症顽症,就药用价值而言,可谓“蕨草一哥”。

金毛狗的根茎入药功效已不用多说,其茸毛也是止血的良药,如果伤口处有流血,粘上茸毛,立刻就能止住流血,简直比武侠小说里的神药还灵验。由于金毛狗生长在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更早地认识到了它的药用价值,也更广泛地应用于治病救人。“佤药”将其治疗牙根发炎和疼痛;“傣药”以根茎鳞片治外伤出血;“僳僳药”用于治疗腰背酸痛,寒湿臂痛,小便失禁;壮族、苗族、瑶族均用以治疗风湿关节痛与老人尿频;“畲药”治疗风寒湿痹;“彝药”治疗半身不遂、口眼蜗斜、白浊遗精风疹瘙痒等;“蒙药”则治疗腰肌老损、腰腿酸痛、下肢无力十多个少数民族都选用金毛狗治疗多种疾病,可见其作用之大。

唐代《黄帝内经太素》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这即是药食中源的出处,金毛狗除了药用价值、观赏价值以外,还有食用价值。一般将其制为狗脊茶,冲入沸水闷泡20分钟,代茶饮,可以除风湿,健腰脚,利关节。在傣族人的日常生活中,常以嫩叶作野菜食用,水煮后捞出放凉,可作成凉伴或加工成其他菜肴,吃法如同乌毛蕨。当然,也有水煮后晒干备作干菜的作法,但口味不如凉菜。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综合历代本草,一锤定音:“狗脊有二种:一种黑,如狗脊骨;一种有金毛如狗脊,皆可入药。”虽然李时珍说了两种狗脊,但在其《本草纲目》中所附上的四贴药方里,黑狗脊却弃而不用,均明确采用金毛狗脊。可见龙生九子各不相同,同为狗脊,金毛更可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