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电子读物
《国家湿地》第七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国家湿地》第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国家湿地》第九期
《国家湿地》第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国家湿地》第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走读岷江
发布日期:2016-03-08浏览次数: 字号:[ ]
  在阿坝州的白云深处,隐藏着一处世外桃源,这便是九寨,去九寨需逆岷江而上。作为长江重要支流的岷江,千百年来流传着许多故事,印证着时代的更替和岁月的轮回。走近它,于我而言,尚属首次。   清晨,汽车离开成都,在朦胧的晨曦中向西北方向进发。窗外就是一望无际的川西平原,这片富饶的土地,正是饱受了岷江的滋养,才生长得这般富庶肥沃。半小时后,到达都江堰。岷江在这里被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所牵引,化为润泽广袤成都平原的甘美乳汁。这段岷江坦荡从容,河床宽阔,缓缓地无语流淌。几百公里一路跋涉过来,或许就是为着这一方的福祗吧。   当车子在峡谷间的盘山公路上蜿蜒,成都平原渐渐被抛在远处。在旋口附近,江面宽阔,弯急水湍,惊涛拍岸,时可偶见江中漂木被冲上江滩。车过旋口后,便一头扎进群山。 山区的岷江,顽皮跳脱,形象多变,穿行在崇山峻岭中,时而在开阔平整的河谷里大兴波澜,喧哗作响;时而在山石拥挤的河床中涓涓流淌,几近无声。用自己细致的葱葱玉手,一路抚绿了川北众多雄奇的山脉,更洗亮了多少游人欲醉的眼。   作为长江最长的支流,岷江从川藏边缘的雪山发源,一路劈开沙质岩层流向川西平原汇入长江。它是在峡谷里长成的,所以无法与群山分庭抗礼,只能以曲曲弯弯的姿势,在峡谷间一泻千里。越往前走,感觉越接近天空,我感觉自己在插翅飞翔。窗外是辽阔的高原,窗内是深情的歌声,惬意也不过如此吧。   车行山中,一边是绝壁,一边是悬崖,岷江则在谷底或奔腾、或流淌,根据山势而变化它的流速,一刻也没有平静过。江不宽,河床也时深时浅,那卷着白花的水,一路激荡着,从我们头顶那远远飘着白云的山峰之间,从我们视线之外那卧着雪的高原奔流而来,时而忽然跌落在山谷里汇聚成一汪凝脂的碧绿;时而欢腾着晶莹的浪花穿行于山谷之间。   继续前行,河床骤然开始变窄,并且随着山体的走势蜿蜒曲折了起来,江水愈加湍急。那些水中的石头绝不圆润,表面极不光滑,被水冲击了千万年,仍只是那么突兀着。水边的石头也古怪地一言不发,与那些岸边、远远的山顶散落的石头砌成的羌人碉楼一样,在天底下,在山与山之间,在风间、雨间、白云间。   车子沿着盘山公路越爬越高,一路的悬崖峭壁让人心惊胆战。路边的山体如同刀削斧劈,江中有白浪翻滚,有礁石嶙峋,我的惊奇不断在心底滋长,甚至不愿意将视线离开。车越走越高,越走越险,山在头顶愈发清晰,云在头顶几可触摸,而水却在山脚下纵情激荡。在那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高的悬崖上,不断地和岷江擦身而过,恐惧和惊喜不断交织,大自然的雄奇,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到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时,已经是平均海拔两千多米。而岷江的水,却悄无声息地融进了恍恍惚惚的天光与云影里。   车达汶川,就登上了川西北高原的第一个台阶,亦踏上了创造中华古文明史的羌人世代生息的土地。汶川处于岷江干旱河谷地带,来自鹧鸪山的杂谷脑河在此与岷江相会。岷江在此段多险滩急流,小水电站不时出现,竟有十几里岷江只有浅浅的细流。江岸的山坡上乔木鲜见,只有稀疏浅矮的灌木和杂草披在山体上,空气中弥漫着时浓时淡的烟尘。   进入茂县,却山河破碎,一派苍凉。对岸的山坡上,不时地可以看到几个小小村寨,那应该就是羌族人的村落了。这些村落所处的环境,童山秃岭,植被稀疏,满目荒秃,那偶尔的一点植被,也显得畏畏缩缩,那些灰色的岩石一层层、一片片相互堆砌,铺上了一层灰灰浅浅的灌木,远远看去,愈发显出一份苍凉雄奇。   从茂县到松潘的路蜿蜒曲折,逆江而上,一路都是水的声音。江水忽高忽低,且远且近;时而碧绿,时而湛蓝,时而又是一片澄明如玉。岸边的山则呈现着各种各样的形态,以最本质的面目迎面扑来又匆匆退去。一百多公里长的茂松公路沿着茶马古道而建,断断续续的栈道遗迹,线一样地牵在悬崖绝壁上,蜀道的艰难可见一斑。   途中经过叠溪,作为全球至今保留最完好的地震遗址,无论是残存的古城门、石狮和断碑残墙,还是摩崖石刻,都可以看见曾经的故事,毁灭只在一瞬间,一座城和周围的村寨就消失于冲天而起的烟尘中了。地震让岷江的一段河床连带着周围山体的几个羌族村寨被陷落掩埋,岷江被阻隔,形成了两个地势十分低下的高山湖泊,当地人称之为“叠溪海子”。震垮了的山体堵塞岷江而成的叠溪海就躺在公路下边,如高原深邃清亮的眼眸。群山倒映其中,风吹波动,也不知幽深的水里浸泡着什么思想,和它们一次对话就有一次感悟,美丽而厚重,应该就是它们存在的本质了。   从叠溪而上进入松潘,江里的水已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平缓,流出了一种静态的美丽。这个时候的岷江,似一条小溪,宽窄不过数米,潺缓而清澈。两岸的草中夹杂有野花的芬芳,使人从激越渐渐走向平静,由于海拨不断增高,山势已相对低矮起来,没有了那种咄咄逼人的感觉。松潘境内,河床骤然开阔,江面却更见窄小,整个河床都长满了低矮的灌木丛,叶呈缤纷的色彩,红黄相间,灌木丛中,可见细流在潺潺流淌。那细流平淡有如家乡门前的小溪,静静汇集,缓缓涌向山下。与所有的大江大河一样,正是这些涓涓细流,汇成了滔滔岷江,谁能明了这寂静之后的汹涌?   松潘是岷江的发源地,而岷江的源头,是车辆无法抵达的岷山。岷山的顶峰雪宝顶形似金字塔,积雪终年不化,海拔五千多米,巍峨雄伟,是藏族同胞心目中的神山。岷江就是从那里开始积聚高山的雪水,开始积蓄奔腾的能量,于岷山丛中闯出了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一路千回百转地跋涉,最终汇入长江,奔向大海,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一条进入川北的通道。 我本欲经历羌藏风情,却一路上无意中收获了岷江的风景。这一条江,给了我太多的感动。车过松潘,九寨就已经不远了。岷江是一个绝色的导游,它带我至此就悄然消失。而我,带着岷江带给我的感动,信步进入山中。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