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电子读物
《国家湿地》第七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国家湿地》第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国家湿地》第九期
《国家湿地》第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国家湿地》第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流淌的双阳河
发布日期:2016-03-08浏览次数: 字号:[ ]
一   我的童年离不开平坦宽阔的黑土地,离不开七扭八歪的老榆树,离不开一望无际的青纱帐,更离不开那弯弯曲曲、日夜不息、静静流淌的河流——双阳河。   故乡位于双阳河北岸,不知小镇因双阳河而得名,还是双阳河因小镇而得名。我家居住在离小镇最近的村——人和村,人和村东面有一条小河叫东沟子,东沟子算得上双阳河的一条毛细血管,流过双阳镇后身,在依安拜泉交界处,向南转弯汇入双阳河主动脉,一路流向西方,进入林甸县境内。   东沟子就是流在我童年记忆中最美的河,是多少次进入我梦乡中的最清澈的河流。我七八岁时,父亲领着我到这里捞鱼,我拎着铁皮桶在湿软软的长满青草的岸上走,父亲端着筛子在水里行,他用脚在岸边的水草里踩踏,一筛子端上来,常会有惊喜出现,一条两条泥鳅,活蹦乱跳的,也有白膘鱼、小鲫鱼。小半天就能捞半桶,全家人可大吃一顿,父亲还能美滋滋地喝上二两白酒。   夏日里,我经常跟着伙伴们去东沟子放马、放牛、放鹅、挖猪菜、割青草。东沟子上游有几处泉眼,那些泉眼一年四季不断地往外冒水,细沙翻滚,暗流涌动,泉水夏凉冬暖,在冬天里会冒热气。大人们告诉我,千万不要去踩泉眼,人掉下去很快就会没影的,泉眼是没有底的。放马时口渴难耐,便心急火燎地奔到那里,用手捧着清凉的水,或者干脆趴在那儿,像牛马一样用嘴贴着水面直接喝,甜丝丝儿,凉冰冰的,解渴又解暑。两岸的人们在地里劳作,喝光了暖壶里的水,也时常会穿越庄稼地去灌泉水。孔大爷说泉眼的水最好,能治病,他宁可舍近求远,放弃黄泥屋附近那眼石灰管的井水,也要走三里多地去拎泉眼水。   东沟子有几处水泡子,哪里深哪里浅,我们都心里有数。炎热的夏天,我们把马绊在一边,然后到泡子里去洗澡。水清如镜,水面上方有蜻蜓做超低空飞行,轻盈地扇动着翅膀,无声无息地进行特技表演。它们腰肢纤细,忽高忽低,忽快忽慢,还能停在空中不动,又突然飞向远方,它们是飞舞在河面上的精灵。水面上贴着一种长着细长的腿、细长的触角的生物,我们称为“水车”。它像个小汽艇一样在水面穿梭,倏尔流到河中心去,水面上留下一道道轻微的涟漪。水底又是一个世界,小鱼、扇贝、水蟞游来游去……伙伴们说:有一种虫子叫“肉钻子”,黑乎乎的,贴到人的腿上,能钻到肉里去,吸人的血。我每次下河时都会想起这话,有些害怕,可实际上我一次也没有遇到过。   我们脱得精光,劈里扑愣跳下河,在水中嬉戏,互相击水取乐,扎猛子,比谁扎得更远,屁股露在外面,就像一条梭鱼,向前钻去;我们鱼贯爬上岸边,一个一个背向泡子摔水黄瓜,“扑通扑通”,高高的水花飞溅,展现着我们的快乐,一泡子水瞬间被我们搅混。玩得兴味盎然,常常忘记了放马的事,直到马进麦田,听见了看青人的叫骂声,才惊慌失措爬上岸去撵回。   河边有高高的水葱,箭一般直刺向天空。河滩上有一方田地,镇里一户人家连年在那儿种瓜,香瓜、西瓜满地,令我们垂涎三尺。趁看瓜人睡着或去灌泉水时,胆大的家伙就偷偷去摸几个瓜蛋子,半生不熟的,犒劳一下久渴的胃。河弯处有成片的蒲草,头上顶着圆柱形的果果,成熟后会变成紫红色,美丽诱人。东南角有一处淤滩,淤滩处长满了乌拉草。这种纤细如柔丝的草可谓东北的一大宝,秋后割下来,晒干,母亲用捶子捶软,寒冷的冬天,将乌拉草絮塞进棉鞋里,一点儿也不扎脚,柔软而保暖,使我能安然地坐在教室里学习,免受冻疮之痛痒。   东沟子美景如画,尤其是清晨的东沟子。赶着鹅走在高岗上,远望东沟子上方,云蒸雾绕,氤氲的水气漂浮,犹如一条流淌在地上的河,在阳光照耀下闪着蔚蓝色的光。走近东沟子,两岸一片碧绿,野花从沟底开到田地边,黄色的可爱,粉色的妖娆,紫色的高贵,白色的纯洁。   夏天的晚上,东沟子极其热闹,鹧鸪声声,听起来遥远而又深邃;虫鸣蛙鼓,此起彼伏,铺天盖地,从野外越过庄稼地穿过杨树林飘进村里,伴着月光流淌进躺在土炕上的我的心扉。这是记忆中最熟悉的天籁之音。 二   东沟子的西北方向有一大片柳条通,看柳条通的是邻村的老孔头。他有一个用柳条编织的大鱼瓮,常下在河道的狭窄处。他夜晚下瓮,清早起瓮,我们眼馋地看着他拎着半桶小鱼走回黄泥小屋。   我吃惊于他的胆大,茫茫旷野,他孤身一人长年住在黄泥小屋里,黑夜里风吹柳梢,各种声响,鬼哭狼嚎的,多吓人啊。我经常到那间位于柳条通西南角的黄泥小屋中,去喝泉水或者和孔大爷说说话。那个小屋窗户不大,蒙着塑料布,屋内光线不足却也温暖如家,火炕热乎乎的,在炕的一角有个泥灶台,上面一只小耳锅。有一次赶上孔大爷煮饺子,他盛了一碗,热情地让我吃些,我毫不客气,挺香的。更多的时候,那锅里煮的是玉米粥,散发着香味。孔大爷看柳条通是极其负责的,如果谁要到里面去放牛放马,他便弯下腰疾速地跑去,连喊带叫地用山东话骂一通,他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闯关东时来到北大荒的。   神秘的柳条通里可隐藏着不少好玩艺儿,有各种各样的鸟——红脑门的水鸡子啦,低空飞行的叼鱼郎啦,灰黑色绿头的野鸭啦……它们都怕人,不等人走到跟前就飞得远远的。夏秋之季,柳条通里生出油蘑和白蘑,遍地都是,不一会儿就可以采一筐。但一个人是不敢进去的,几个人一起进去,还要不断地呼唤,要不然一会儿便会走丢,即使离得很近也很难发现人影。   冬天,柳条通里有野兔和野鸡。二舅每年冬天都去柳条通下兔子套,领着我和花花狗去察看。花花狗极厉害,能撵上雪地中的兔子。追野鸡趣味十足,漂亮的野鸡真笨,在白茫茫的雪地里跑几个来回,便跑不动了,它会把头扎进雪窝里,屁股露在外面,漂亮的尾翎抖动着,等待着束手就擒。 三   村子西北角有个水库,叫“人和水库”,算得上镶嵌在双阳河畔的一颗明珠。人和水库日夜不息地向南排水,排出的水曲曲折折汇入双阳河。由于人和水库借了我们村的名字,一提起来感觉脸上有无限荣光。记忆中最令父亲和二舅津津乐道的,是那年春天冰排开化,水库里闷死了不少鱼,他俩踩着冰排弄到了一条大鲤鱼,两个人用扛子抬回来。那条鱼简直像小猪般大小,放在饭桌上,鱼尾巴都耷拉到了地上。我生平第一次吃到了鱼肉馅的饺子,那个香啊!   我们每年夏天都要到水库边上洗澡,很快我便学会了狗刨和打漂洋。打漂洋就是仰泳,躺在水面上,手臂轻轻划动,望着天上的白云悠悠而去,还有比这更柔软的床吗?游累了,就躺在石头坝上晒太阳,将后背和屁股贴在石头上,像热炕头一样舒服。如果洗得太久就不行了,父亲有一次来找我,幸亏伙伴们及时告诉了我,说你爸拎着皮鞭子来找你了,吓得我钻进了庄稼地,赶紧跑回家去放牛。   捞河蚌最有意思,脚在水底慢慢趟,碰到了,潜下水抠出河蚌,一个一个用力抛到岸上去,有时能碰到一窝河蚌,大大小小十来个,大的比巴掌还大,有漂亮的花纹,弄一丝袋子也轻松。河蚌的壳紧紧闭着,很难用手掰开,但是放在温水里一煮,个个便乖乖地张开了嘴。在那个缺食少肉的年月,河蚌肉鲜美无比,也能解解馋。   水库的南面有个小瀑布,落差有2米左右,砌一面整齐的石墙。我们钻进瀑布里,靠着石墙,一排能站四五个人,听水声哗哗流下,我们尽情淋浴,仿佛一些小猴钻进了水帘洞,说笑声和瀑布声在河流上空飞扬。   小瀑布的东边紧挨着养鱼池,我因为游泳时能够使脚不露出水面很骄傲。一次洗完瀑布澡,和小光横渡鱼塘,游到河中间,想试试水有多深,一松劲,水没到脖,沉下去了,喝了口水。河水齐到脖颈,就像一道铁箍似的箍住了我的心房、胳膊和腿,我拼命游上岸,上气不接下气地蹲在河沿儿上,已经没有力量伸手拉小光一把,连喊救命的劲都没有了。等我缓上那口气,小光已经自己勉强爬上岸来,脸色煞白,让我觉得很愧疚。母亲告诫我,淹死的都是会水的,人到啥时候都不能逞能,要学会谦虚。 四   东沟子的水流向东南方向的小镇,在小镇西北角拐个弯向东流去。这是一条季节性的小河,春天时水浅,浅到只能没过脚面,看得见里面追逐的小鱼。夏季时两侧高地的雨水都汇聚到沟底,水势汹涌。为了保护双阳镇,修了一条护城的堤坝。九八年大水出槽,水漫双阳镇大街,半夜里各单位的人起来抗洪。   听老人们讲,这条堤坝叫“东方红引渠”。挖修引渠那年,场面非常壮观,全公社十三个村男女老少齐上阵,牛马车、毛驴车、手推车、挎土筐、送饭的、宣传的、红旗招展,喇叭声声。每天都报工程进度,每天都评劳动模范,人们干劲冲天,终于修成了一条造福人民的引渠,排涝抗旱。引渠在双阳镇和拜泉县的交界处,向南拐弯,将河水稳稳送入双阳河主河道。   双阳河自东向西,水面宽阔,蜿蜒曲折,穿过耕地,穿过湿地,穿过草原,穿过柳丛……听老人们讲,从前,双阳河畔还没有开垦时,到处都是芦苇丛、草甸子、沼泽地。里面隐藏着狼、狐狸、狍子,还有鹿,野兔多的是,野鸡、野鸭,各种水鸟在这里飞翔,各种野菜、药材,好东西多了去了,都叫不上名字。   老人们还讲,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夏天经常下雨,水漫两岸,下游的鱼顶上来。水撤了,人们发现双阳河畔到处是鱼。连马蹄坑里都有鱼,白鲢鱼、鲤鱼、鲫鱼、泥鳅……真是天老爷饿不死瞎家雀儿。唉,要不是鱼来救命,双阳得饿死多少人啊。   后来开荒种田,双阳河畔大部分湿地变成了耕地。双阳人都把双阳河畔的地称为南河套的地,种南河套的地是十年九不收,抗旱不抗涝,那里的地地价便宜,土质肥沃,不用肥也高产。但种地人总得冒一定风险,丰收的年头,种地大户挣个十万二十万很平常,要是雨水大,发大水,赔得鬼哭狼嚎也有的是。   我常常想,假如当初不开荒种田,让双阳河畔保持原生态该有多好,那些芦苇,那些草药,那些野生动物,那些野生植物,那些草原……它们的利用价值一定胜过粮食的价值。人们真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大大地破坏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假如时光可以倒流,历史将会改变……   五   三十多年过去了,童年的伙伴大多离开双阳河到外面闯荡。偶尔相聚,禁不住回想起童年的快乐,河边的快乐。   如今,东沟子的那座黄泥小屋已经没有了,柳条通也消失了。东沟子的水泡子倒是筑了高高的堤坝,被圈成了一个大大的养鱼池,一户外乡人家盖了铁皮房,扯上了电,他家养着上千只鸭子,鸭子吃小鱼,吃虾,吃蛤蟆骨朵,生的蛋蛋黄是红色的。鸭蛋销路非常好,供不应求。   双阳河并没有受到污染,水依然清,草依然绿,两岸风光旖旎,水中盛产双阳河鲫鱼和双阳河泥鳅。鲫鱼肥美,泥鳅刺软,算得上当地市场畅销的水产品。每年夏天,都有人在岸边垂钓,在夕阳的余辉中有人向河中撒网。   最令人欢欣鼓舞的是,2007年,双阳河已经被列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水库扩大了规模,还建了风景区,种植了树木,每年端午节,乡镇县城的人来这里踏青、游玩、野餐。浓荫匝地,鼓乐声声,述说着现世生活的安稳与富足。   岁月流金,双阳河一直流淌在我的心中,一直流淌在我的血脉里,流淌着我的记忆和欢乐。她是我的母亲河,我的血脉中有着她的因子。我想,在政府的努力下,不久的将来,双阳河一定会变得水更清,草更绿,野生动物更多,美丽永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