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电子读物
《国家湿地》第七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国家湿地》第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国家湿地》第九期
《国家湿地》第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国家湿地》第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鸟中的四大湿地猛禽
发布日期:2016-01-14浏览次数: 字号:[ ]
  国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国旗、国歌、国花相似,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美国是世界上最先确定国鸟的国家,此后,不少国家竞相效仿,选出了国鸟。1960年,在日本东京召开了第12届国际鸟类保护会议,会议呼吁世界各国都应该确定本国的国鸟,目前世界上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确定了国鸟。其中不少国家以湿地猛禽作为国鸟,这些湿地猛禽,有的象征民族精神,有的是为这个国家人民所喜爱的珍贵稀有品种或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还有一些是属于数量日趋减少或正处于灭绝边缘的猛禽。 白头海雕   白头海雕是北美洲的特产,又名美洲雕、秃鹰。1782年6月20日,美国首先通过决议立法,把白头海雕定为国鸟。在今天,无论是美国的国徽,还是美国军队的军服上,都描绘着一只白头海雕,它一只脚抓着橄榄枝,另一只脚抓着箭,代表着勇猛、力量和胜利,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统治权。   白头海雕这种大型猛禽主要栖息于北美沿海海岸、湖沼和河流附近。成年白头海雕体长85-110厘米,翼展180-220厘米,雄性体重3500-4000克,雌性体重4500-6000克。头上有丰满的羽毛,白头白尾,身体其他部位的羽毛为暗褐色,十分雄壮美丽,有“百鸟之王”之称,平均寿命约20-25年。   白头海雕飞行能力很强,它们在鼓翼和滑翔时的飞行时速可达56~70公里,即使是抓着鱼飞行,其时速仍可达48公里。它们的足非常强壮,竟有15厘米之长,四个足趾,三个在前,一个在后,足趾顶端长着长而弯曲、尖利如刀的爪。这些爪比它们那钩状的喙还要危险,捕获猎物时,弧长可达7~8厘米的后爪会深深刺穿猎物的心脏或肺部;粗糙得像砂纸的足底,有助于让它们抓紧鱼或蛇那些身体滑腻的猎物;白头海雕是没有牙齿的,它们用喙将猎物撕成一块一块的碎片直吞下肚。   白头海雕的雏鸟在成长过程中要经过严酷的生存竞争,因为雌鸟在产下第一枚卵后就开始孵化,在孵化初期再产第二枚卵,先出壳的雏鸟往往比后出壳的雏鸟强大许多。在食物极端匮乏时,会发生自相残杀的悲剧,先出壳的雏鸟会把后出壳的雏鸟当作食物吃掉。   白头海雕主要以大马哈鱼、鳟鱼等大型鱼类和野鸭、海鸥等水鸟以及生活在水边的小型哺乳动物等为食,有时也会选择海洋哺乳类动物的尸体充饥。它们的觅食方法,除自己狩猎外,还经常会窃取其他雕群的食物。   美国把白头海雕定为国鸟的时候,在本土除了阿拉斯加州以外,大约有10万只白头海雕。由于美国建国后持续不断的国土开发,使白头海雕的栖息地迅速减少,再加上过分捕猎,导致白头海雕数量逐渐下降。194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白头海雕和金雕的保护法案,禁止捕杀和买卖白头海雕。由于法律的颁布并加大了民间保护白头海雕的宣传力度,白头海雕的数量于40年代初在很多州都有所回升。但二战结束后不久,由于美国在农业生产中开始大量使用DDT等农药,这些农药通过食物链进入白头海雕的体内,导致其下蛋率下降或蛋壳变软,甚至无法孵出小鹰。至1963年,白头海雕濒临灭绝,北美大陆上只有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还有它们的踪迹,当时记录在册的仅417对。1967年,白头海雕被美国政府列为濒危物种。经过40年多年的保护,现在白头海雕重新繁荣,逐渐脱离濒危物种的行列。 食猿雕   菲律宾食猿雕,是亚洲特有的鸟类,也是世界鸟类中最大、最稀有、最强壮的猛禽之一,亦称菲律宾雕、食猴鹰。这种猛禽主要生活在菲律宾东部吕宋、萨马、莱特和棉兰老岛,以棉兰老岛数量为最多。1896年,英国探险家和博物学家约翰•怀特黑德在菲律宾萨马岛的热带丛林中进行考察时,第一次发现了这种鸟类,经过一番仔细研究,将其命名为食猿雕。1995年7月4日,食猿雕被正式宣布为菲律宾国鸟,在菲律宾国徽、钱币和邮票上均有它的雄伟身影。   食猿雕的自然栖息地是亚热带或热带潮湿的低地森林的密林深处,它们长着一个“狮子”脑袋,发怒或兴奋时,头部有黄色斑点的柳叶状冠毛会竖起,颇有“空中雄狮”的气势。食猿雕头部眼睛灰蓝色,钩嘴灰黑色,上下半身羽色不同,背部和翼羽有大量白色的羽毛饰边,尾巴上有黑色条纹,人们赞其为世界上“最高贵的飞翔者”。   有“猛禽之王” 美誉的食猿雕,体长86-102厘米,翼展达200-250 厘米,体重为4.7-8公斤。尽管体型巨大,但短而宽的翼和一个方形的尾部,使它们几乎能够在森林中垂直上升,在树枝和藤蔓间能自由飞行。其巢通常筑在生长于岩壁或山谷斜坡的大树树冠上,距地面约30米,用枯枝和芦苇等编成,内铺兽毛和草,直径最大的可达3米。据动物学家观察,食猿雕一夫一妻,一生只求一个伴侣,它们的繁殖率很不稳定,一对食猿雕可能每2-3年才繁殖一次,每次产1-3枚卵,但成活率极低,虽孵化后雏雕一百多天就羽毛丰满开始飞行,但要跟随父母生活1-2年才能离巢独立。成年后的食猿雕要到7岁才有繁殖能力。野生食猿雕的寿命估计在30—60岁不等。   食猿雕喜欢“占地为王”,一对食猿雕差不多要占据30平方公里的领地(或许更大),这个领域内的猫猴、猕猴、蛇、蜥蜴、灵猫、猫头鹰、蝙蝠、犀鸟、野兔、松鼠、田鼠、飞鼠和鱼等各种动物,都是它们的猎食对象,甚至有报道称食猿雕也捕捉小猪和小型犬。食猿雕善于在低空盘旋,一旦发现猎物,就会闪电般俯冲而下,先啄瞎猎物眼睛,然后将其撕成碎块充饥。在啄食猴子时更凶残无比,夫妇合作,一个扮演诱饵并干扰猎物,而另一个则从猎物的背后偷袭。   菲律宾曾经拥有的热带原始森林,是食猿雕理想的栖息环境,但这种菲律宾猛禽一直没有摆脱逐渐走向灭绝的命运。上世纪60年代,食猿雕已被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物种红皮书列入极危级,进入19世纪70年代,由于土地的开垦,大肆砍伐森林,导致其栖息地被过度破坏,再加之人们的肆意偷猎,这种最凶残的猛禽数量已从6000只减少为300余只,一度只剩下50对。为了挽救濒危的食猿雕,菲律宾政府1983年颁布法令,严禁射猎此鹰。2008年,菲律宾一农民因捕杀并吃掉一只珍稀的食猿雕被判12年徒刑和2.2万美元罚款。“菲律宾食猿雕中心”研究人员数十年来也一直致力于人工繁殖食猿雕,2013年开始实行放养计划。食猿雕的目前分布状况并不明朗,国际鸟盟最新的评估,世界上仅存的野生食猿雕不会超过80对,预估60年内可能会灭绝。  爪哇鹰雕   爪哇鹰雕是印度尼西亚特有的一种中型鹰科猛禽,1953年被确认是亚洲鹰雕属的物种,通常被称为金翅鸟,在印尼国内有时被称为印度教及佛教的迦楼罗神秘生物。金翅鸟作为印尼国鸟,象征着力量和权力,表现出强悍而和谐的民族精神,在国徽、邮票上也有金翅鸟的形象,印尼国家航空公司的名称亦是以金翅鸟命名的。   爪哇鹰雕分布在爪哇潮湿的热带森林,高山草原和针叶林地区也能发现它们暗褐色的身影。成年鹰雕其身长约60厘米,头上长有黑色的冠,冠端呈白色,头部及颈部呈红褐色,下身有很密的黑色斑纹,腿部羽毛一直覆盖接近至脚爪。性凶猛,喙和爪均非常强健,树鼩、松鼠等小型树栖啮齿动物和鲈鱼是它们首选的猎物,爪哇鹰雕也吃鸟类、小型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食物缺少的时候,它们也会捕食小猴子充饥。   作为地球上最稀有的猛禽之一,爪哇鹰雕大部分时间栖息在大树树冠之上,鸟巢也筑在不受干扰的森林树顶,用树枝和树叶做成。雄鸟与雌鸟的体型非常相似,它们实行一夫一妻制,繁殖一般在一月到七月之间进行。雌鸟每年只生一枚鸟蛋,也有两年生一个蛋的。孵化期内,雌鸟也外出觅食。孵化后羽翼未丰的小鸟,会在父母身边生活一年多时间,三岁或四岁性成熟。   由于森林覆盖面积大幅度减少,爪哇鹰雕的栖息地不断丧失,其生存环境越来越狭小,再加上某些地区的偷猎、捕捉和非法贸易,导致这种猛禽的数量不断下降。据国际鸟盟估计,2009年,爪哇鹰雕成鸟在600到900只之间,到2012年2月,仅剩大约325对爪哇鹰雕生活在野外。虽然爪哇鹰雕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当地政府和环保人士也采取一系列法律保护、科学研究、公众教育、人工圈养繁殖等多项拯救猛禽的措施,但局限栖息于西爪哇、东爪哇和一些国家公园中的爪哇鹰雕,其未来仍不容乐观,预计将在2025年趋于灭绝。 哈佩雕     哈佩雕是生活在中、南美洲的热带低地和原始热带雨林中一种凶猛的飞禽,又名角雕(角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雕”,而是介于雕与鵟之间的种类),其名原指一种人面鹰身的怪物,源自古希腊神话中的哈耳庇厄,早期到达美洲的西方探险家发现该鸟威猛彪悍而为它取名为“哈佩雕”,后来的鸟类学家则美称它们为“空中美洲豹”和“鸟类中的大白鲨”。 哈佩雕是世界上最大型的猛禽之一,也是最强劲有力为世所罕见的奇鸟。它仪容不凡,头上有两个高耸的黑色羽冠,仿佛古代武士头盔上的英武头饰,长长的尾巴,从整体上给人一种充满野性的感觉。成年雌雕与雄雕外观完全一样,但雌雕明显较雄雕大,雌雕只重约6.5-9公斤,雄雕只重约3.8-5.4公斤,雌雄雕体混合平均身长约1米,浑圆宽阔的双翅翼展可达2米。哈佩雕虽然体型巨大,但飞行时几乎没什么声响,即使在猎物头顶上掠过,也不容易被察觉。   与其他猛禽相似,“空中美洲豹”常在森林上空徘徊,巧妙地在树梢间和顶冠活动,也喜欢选择在高大的树木上筑巢,相对地面的高度在38米和40米之间,最高距地面达70米。哈佩雕也实行一夫一妻式的家庭生活,繁殖率很低,每两到三年才交配一次,雌雕通常只产一枚卵,即使偶尔生下双胞胎,也仅孵育一枚,一旦第一只雏雕出壳,另一只即被抛弃。在育雏期若对其巢造成骚扰或威胁到雏雕,它们会变得很有攻击性。幼雕在父母的领地中生活,成长期为两年,到了四五岁左右才完全成熟,有繁殖能力的哈佩雕寿命估计约30年。   “鸟类中的大白鲨”具有敏锐的目光和非凡的捕猎能力,在近50米的空中,哈佩雕能清晰地看见地面上一只蚂蚁的活动。哈佩雕的爪约有12厘米长,猎物被这双利爪抓住,就有立即丧命的危险,它们追逐动物的时速可高达80公里/小时。哈佩雕的猎物约有20余种,以树栖哺乳类居多,主要捕食如懒侯、蜘蛛猴、长鼻浣熊、食蚁兽、树懒和刺豚鼠,也会攻击金刚鹦鹉和一些爬行类动物,有时连树蟒也难逃其爪。   哈佩雕如同大熊猫一样,是极其珍稀的动物。因为热带雨林遭受破坏,栖息和狩猎地日趋缩小,加上严重的非法偷猎行为,哈佩雕已从大西洋森林中消失。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于2006年将其列为红色濒危物种。近年来,中美洲不少哈佩雕产地国家纷纷采取措施,或划定保护区,或建立专项保护基金并开展人工繁育的科学研究,以拯救这一珍稀鸟类。中美洲的巴拿马更把哈佩雕定为国鸟加以保护,在其国旗、钱币和邮票上也有它雄健的身影。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