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西部,有条美丽的新安江,江水清澈见底,鱼虾游曳其中。江下游有座依水而居的千年古镇——梅城。
梅城镇背靠乌龙山,三面峰峦环拱,一面临江,清水回绕,如练似带。在城东南的江堤外,就是新安江、兰江、富春江的三江汇合处,烟波浩渺,气势磅礴,两侧的山峰上矗立着南北双塔,遥相呼应。唐代诗人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一诗中这样描述:“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而“九姓渔民”独特的水上婚礼,就发生在此处。
梅城是古睦州(严州)的首府,因古城墙临江一段筑成梅花形而得名,早在三国时期就有记载“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置建德县”,梅城即为县治。清代文人查慎行这样描述梅城:“过城滩更急,直下汇分流;树色衔双塔,山形豁一州。”梅城上接安徽歙县,下达杭州,东南连通金(华)衢(州),三江交汇,水上交通发达,往来商船众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梅城丰富的水资源,养育了一大批以打鱼为生的渔民。据传,约从明洪武年间始,这里就出现了“九姓渔民”。他们以船为家,常年在新安江、富春江一带的江面上捕鱼为生,过着水上人家的生活,辛勤劳作却一直被视为“贱民”。
这里的渔民为什么被视为“贱民”?据载,严州当时乃军事重镇,地形复杂多变,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曾两度率兵攻打严州,皆被朱元璋部下以地形之力压制,惨败而回,最终失势。朱元璋登基后,贬陈友谅旧部及其亲属后裔为贱民,令他们世居水上,不准上岸居住,不准与岸上居民通婚,不准读书应试,不准穿鞋上岸,还要应召服役。
由此,陈、钱、林、袁、孙、叶、何、李、许等九姓人氏只能浮家泛舟,以捕鱼为业。历史上虽然也有一些比较正直的官吏为他们平过反,还立过碑,发放“改贱为良执照”,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他们世居水上的命运,他们依然过着飘泊无定居的水上生活,数百年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
“千车辚辚,百帆隐隐,据钱江之上游,为鸥歙之达道。”描绘的就是昔日梅城的繁华盛景。而每当水上人家要举行婚礼时,“三江口”的梅城南门码头上,必定是熙熙攘攘挤满了前来观看的男女老少。
九姓渔民的婚礼仪式,自始至终都在船上进行。男女双方的船头,都提前悬挂一面大铜锣,在新娘出嫁的头天晚上,锣声此起彼伏,互相配合默契,每一轮敲打十三下,一轮接着一轮,一直敲到天亮。清晨时分,新娘就在阵阵锣鼓声中与亲人依依话别。
男方的箬(音“ruo”,箬竹,叶子宽大可用作编制)蓬船,往往提前停泊在码头边,披红挂彩,船头上缀着大大的“囍”字,高高的桅杆上飘着一面绣有主人家姓氏的旗帜,船沿挂着两盏大红灯笼,船头上的人穿着新衣忙进忙出,一派喜庆气氛。这便是新郎方的接亲船,俗称“男船”。
吉时一到,江心便响起一阵锣鼓声,远处一条同样披红挂彩的喜船徐徐驶来,只是旗帜、灯笼上的姓氏与男船不同,这就是新娘方的送亲船,俗称“女船”。新娘船就在鼓乐声、鞭炮声和人们的欢呼声中向新郎船缓缓驶去,在相距不到三尺的地方稳稳停住,这是为了讨个好彩头,切忌两船相碰。若两船平稳相依,则象征着夫妻和睦、百年好合之意。
婚嫁仪式中率先出场的是岳母大人,只见岳母大人站立船头,高声呼叫女婿的名字,谆谆告诫他婚后要善待妻子,夫妻之间要和睦相处,俗称“训女婿”。女婿听到岳母的训诫,必须迅速跳过船去,在岳母跟前双膝跪下,回答说:“听岳母吩咐,一定记住!”说完立即跳回自己船中,倘若稍有耽搁,就会被女方亲友拉住,不仅受到大家的嘲笑,还要罚香烟、糖果敬献众人,方得离去。
“教训”完了准女婿,接下来就是发嫁妆的时刻,只见女方利市婆手拿钩秤,称一件嫁妆唱一句;男方利市公接过嫁妆也回唱一句。一唱一和,唱词都是吉祥如意的祝颂词:“称一斤,长千斤。称二斤,长万斤。称三斤,三元及第,称四斤,四季发财。称五斤,五子登科。称六斤,六六顺风。称七斤,七子八孙。称八斤,八子成双。称九斤,九子十三孙。称十斤,十子大团圆,荣华富贵万万年。”
发完嫁妆,新娘就在两位伴娘的搀扶下,款款从船尾走向船头。利市婆端出一碗饭,给新娘喂一口,吩咐一句,这叫吃“离娘饭”。新娘泪眼婆娑,跪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时,船舷两边的男性亲人(通常是叔伯或兄弟)都早已做好准备,因为最精彩的“抛新娘”马上就要开始了。
随着喧天的锣鼓声骤停,主婚的利市人宣布:“过喜(抛新娘)开始!”。这时只见女船上的两位亲人,一手托住新娘的背部,一手托住新娘的臀部,将新娘高高举起,用力向男船抛去。在围观人群的一片惊呼声中,新娘被新郎的两位亲人稳稳接住。随后,新郎、新娘在铺着红色袋子(代子)的船头并排站立,在利市人的引导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这时,锣鼓鞭炮声又倾刻大作,男船、女船上的人同时向岸上的观礼人群抛撒柏籽、花生、红枣和糖果等,以示感谢。此时,憨厚老实的新郎便可轻轻揭去新娘头上的红盖头。在鼓乐大作、鞭炮齐鸣之中,人们纷纷向新人祝福,祝愿他们相亲相爱,白头到老。
顺利迎娶新娘过船后,新郎船要拔篙向上游撑去,行至江心打三圈后才回到岸边,以示对河神的尊重。这时,男船女船可以紧紧地靠在一起了,算是真正结了亲。稍后,新娘就被扶入船舱,新郎则从遮阳避雨的船蓬上小心翼翼地爬过去,从船后入舱与新娘相会,俗称“爬船篷”。只有当新郎、新娘双双进入洞房时,整个婚礼仪式才正式结束。
婚礼仪式结束后,男船与女船之间搭起了相互连接的跳板,双方亲友往来道喜。当夜幕降临时,这对新人下到另一艘属于他们自己的新婚船上,劈开水波去到一个幽静的去处,开启了他们真正独立的江上生活。
“九姓渔民”水上婚礼这一独特的地域民俗,是严州文化和新安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一直未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目前,建德“九姓渔民”文化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民间文艺工作者的不断发掘整理,先后被搬上舞台和荧幕。我们期待,这颗被历史封尘的明珠,借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东风,再次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