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大裂谷深谷系列中有一连串湖泊,位于大裂谷最南端的尼亚萨湖(Lake Nyasa)是非洲第三大淡水湖,世界第四深湖,面积约30800平方公里,南北长560公里,东西展宽24~80公里,湖面海拔472米,平均水深273米,北端最深处达706米,容积达8400立方公里。
三角洲 。尼亚萨湖是一个构造陷落湖,湖水永久分层,上层循环而下层不循环。湖边四周有14条大小不等的河流常年将水注入湖中,湖水向南流出后形成希雷河,该河流经恩迪沼泽后注入赞比西河,赞比西河下游河水流入莫桑比克平原,此时河谷展宽至3~8公里,在近海处形成巨大的河口
莫桑比克。由于大部分湖区水域位于马拉维境内,因此尼亚萨湖又称马拉维湖(Lake Malawi)。湖区东部和北部一小部分属于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整湖约10%的湖区为莫桑比克所有。环尼亚萨湖有三个国家:马拉维、坦桑尼亚和
葡萄牙商人科斯塔·卡多苏在1846年第一个到访该湖,1859年,英国探险家、传教士大卫·利文斯通抵达该湖并将之命名为“尼亚萨湖”。因湖上的渔船灯火好似天上繁星,大卫·利文斯通曾将其昵称为“星之湖”;又因为湖上经常突发狂风,尼亚萨湖也以“风暴湖”著称于世。
2003年10月,莫桑比克政府划出非洲东部赞比西三角洲地区最富饶的120万公顷的湿地加入世界重要湿地保护公约(《拉姆萨尔公约》)。2011年6月9日,莫桑比克政府宣布境内的尼亚萨湖为自然保护区,列入《拉姆萨尔公约》保护之下。此后,这里成为世界上物种最多、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自然栖息地保护区之一。
这个全球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湖泊生态保护区,是莫桑比克第二块国际重要湿地,面积达47800公顷,另有湿地与水系缓冲区89300公顷(莫桑比克第一块国际重要湿地,位于索法拉省马罗默赞比西河三角区沿岸,是全国最大的湿地区,面积达156000公顷)。保护区由莫桑比克渔业部管理,旅游部与环境事务协调部配合,国防部负责实施工作。
尼亚萨湖保护区作为独特的生态系统,以丰富的鱼类闻名于世,生物学家们称之为世界上研究脊椎动物难得的天然实验室。众多的鱼类,既具有经济价值和研究价值,又具有欣赏价值。据统计,约有1000种的棘鳍类热带淡水鱼生活在该湖热带水域及湖岸,占全世界种类的95%,其中 700 种属于当地特有种。
吸引人们眼球的首推慈鲷(丽鱼)。世界上硬骨鱼类中的慈鲷科是进化最为成功的鱼种之一,这种鱼拥有光滑的身体与漂亮醒目的色彩,但心情非常暴躁,全球各大水域共有约200属和超过2000种慈鲷鱼种,尼亚萨湖中就有约1000种。
尼亚萨湖自然保护区内,还有着丰富的其它动物及生态。自然保护区位于鸟类的迁徙路线上,大量候鸟利用湿地作为欧洲与非洲之间迁徙的中途转运站;许多虎视眈眈的鱼鹰、秃鹰、猫头鹰与老鹰在湖泊边缘飞翔盘桓,伺机捕获猎物。这块湿地还是不少哺乳动物和爬行类动物快乐的栖息地。
作为莫桑比克境内第一个受到保护的淡水湖,尼亚萨湖是当地居民的生命之湖,湖畔的人们从事渔业、农业、养殖、狩猎、贸易与手工艺。为保护自然资源,莫桑比克政府通过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美国国际开发署、可口可乐公司的合作,建立了针对非法捕鱼、过度捕鱼、防止乱砍乱伐造成水土流失、渔业管理、减小气候变化影响等村级监控机制。当地居民也认识到保护尼亚萨湖与湿地能给自己带来直接和深远的利益,与政府达成了多项共识与配合,包括每年在湖中的列氏红点鲑及其它鱼类的产卵季节,在河里停止所有捕鱼行为;在罗非鱼的繁殖季节,对其产卵河床进行全面保护。人们还成立社区护林队,负责对所辖湿地区域的管理,并且与国家海军合作执法,处理非法捕鱼、盗伐,非法盗采矿物等活动,打击海盗。
由于政府与国民的共同努力,对国家境内的尼亚萨湖生态资源系统的保护取得了很大成绩,因此莫桑比克北部的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在清澈的湖水中,可以饱览世界唯一幸存的淡水珊瑚;白色的海边沙滩,是排球、足球比赛的绝好场地。此外潜水、钓鱼,赏鸟、帆船、滑水、探险步道和其它的水上活动,都深受世界各地旅游者的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