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沼泽,雁鸣鹤翔,耳听八面来风;草甸子,繁花似锦,眼睛为之灿烂;信步水畔,脚下的黑土地缓缓下沉,充满了神秘感;荡舟苇丛,一身凡尘化入水天之间,顿觉返璞归真;丹顶鹤两两三三,若有所思,在草丛中踱着方步,悠哉游哉。置身鹤乡,真有一种庄严而神圣之感。
这就是位于齐齐哈尔市区东南26公里处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龙。
当笔者走进没膝的草地,怪了,那丹顶鹤镇静自若,竟无半点仓皇,或梳羽,或亮翅,或舞蹈,姿势庄严而相当有韵律。笔者喃喃地问候:“你好!丹顶鹤。”鹤无语,却扇动起庞大有力的翅翼。相机“咔嚓”,把这珍贵的瞬间摄入笔者的心底。恰有同伴掠空而过,那鹤也不慌不忙地随之而去。它们秀美的长脖向前伸,纤柔的修腿向后拖,雪白的羽毛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现出生动的光芒……
笔者被眼前这超凡脱俗的画面惊呆了,静静地读着这画,读出了神秘,读出了清逸,读出了潇洒,读出了震撼心灵的美……
湿地资源弥足珍贵
扎龙湿地地处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乌裕尔河下游。乌裕尔河流入本区域后,已无明显的河道,而与苇塘湖泊连成一体,然后流入龙虎泡、连环湖、南山湖,最后消失于杜蒙草原。“扎龙”为蒙古语,意为饲养牛羊的圈。这个圈通俗地说,就是齐齐哈尔市区西南部,大庆市的林甸县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一处沼泽芦苇丛。
扎龙是河水漫溢而成的一大片永久性弱碱性淡水沼泽区,由许多小型浅水湖泊和广阔的草甸、草原组成。沼泽地最深0.75米,湖泊最深达5米。
扎龙乡是湿地的中心位置所在。整个湿地占地面积21万公顷,是我国北方同纬度地区保留最完善、最原始、最开阔的湿地生态系统。这里完整保留下许多古老物种,是天然的物种库和基因库,是众多鸟类和珍稀水禽理想的栖息繁殖地和许多跨国飞行鸟类的重要“驿站”。辽阔的地域,原始的湿地景观,丰富的鸟类资源,距离城市较近的优势已为世人瞩目。
扎龙湿地1979年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扎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987年4月,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纯、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类的“天然乐园”。1992年中国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扎龙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扎龙不愧为一块神奇的土地:这里分布有以水禽为主体的鸟类296种。目前世界上有鹤15种,中国有9种,在扎龙就能看到丹顶鹤、白鹤、白枕鹤、白头鹤、灰鹤和蓑羽鹤等6种,其它珍稀鸟类还有白鹳、黑鹳、天鹅、白琵鹭、小杓鹬及数量众多的鸥类、雁鸭类等。这里有面临仙鹤湖的曲桥回廊式亭阁“观鹤台”,有鹤类展览馆和通过望远镜远眺的“望鹤楼”。据称,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丹顶鹤,全球仅有2000只,扎龙就有400余只,占总数的17.3%。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35种,沼泽边缘和临近农田常见到大鸨。除丰富的鸟资源外,还有21种兽类,包括狼、赤狐、狍、獾和黄羊等;两栖类四种,有中国林蛙、黑斜线蛙、列斑雨蛙、花嘴蟾蜍;爬行动物有3种,包括蜥蜴、淡水龟等;水生鱼类46种,鲫鱼最为丰富。还有昆虫类达277种。
每年4-5月份,白鹤数量近1000只,来此栖息逗留后继续北迁至俄罗斯境内;为迁徙性停息鸟。芦苇沼泽和塔头苔草是丹顶鹤的主要栖息地。芦苇高达1米-3米,人类难以进入,为这些珍贵水禽的生存和繁衍创造了条件。野生经济鸟类每年繁殖数量达10万只以上。
长效补水保障生态
1999至2002年,扎龙湿地及其水源补给地乌裕尔河和双阳河流域遇到大旱,至2000年湿地发生大火灾,延续十几日的大火将芦苇连根燃烧,几乎摧毁了扎龙湿地的生态系统,70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只剩130平方公里有水,湿地几乎覆没。
有水的湿地为什么会着火呢?湿地为什么不湿呢?
那几年,扎龙湿地的主要水源乌裕尔河年平均径流量比上世纪60、70年代减少70%。缺水,造成扎龙湿地萎缩、退化,荒火频繁发生。
细数乌裕尔河来水量明显减少的原因,天气干旱当算其一,但最主要的还是中游、上游地区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增加,截流、分流水源现象十分严重。据统计,依安以上河段已修建大大小小水库60多个,总库容约3亿多立方米。剩下的少量来水则多数由东升水库拦截下来用于农业灌溉。
严重缺水等现象,给生活在扎龙湿地的野生丹顶鹤繁殖带来了压力。2008年5月中旬在丹顶鹤孵化末期,尚观察到80多只野生丹顶鹤集群活动未进行繁殖,这种现象是罕见的。11月,专家野外观察到一大群70只还未南迁的丹顶鹤,但它们当中仅有6只当年的雏鹤,说明当年的野生丹顶鹤繁殖成功率在降低。
拯救扎龙!挽留丹顶鹤!强烈的呼吁引起了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决定,为扎龙湿地进行应急性生态补水。2001年,在国家水利部指导下,省水利厅、齐齐哈尔市水务局和水利部松辽流域水利委员会发挥统一管理的体制优势,筹措资金,启动扎龙湿地应急调水工程,当年就向扎龙湿地补水3500万立方米,保住了仍在萎缩的130平方公里湿地。投资700万元的扎龙湿地调水工程于2002年4月竣工,这年又向扎龙湿地补水3.5亿立方米,使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明水面积达到6.5万公顷,接近正常年份的水量。
由于扎龙湿地缺少是上游来水不足造成的,因此,补水成为年年需要考虑的问题。
从2002年开始应急补水后,到2008年,全省每年都采取应急性补水措施,累计向扎龙湿地总计补水11亿立方米。
2009年,扎龙迎来了重大利好政策——我国第一个湿地补水长效机制建立,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建立了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补水长效机制,平均每年为扎龙保护区补水2.5亿立方米,为此,省财政每年拨付200万元专项经费,齐齐哈尔市政府和大庆市政府各自拨付100万元,合计400万元专项资金。
生态补水使扎龙湿地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如今的扎龙保护区,沼泽广袤、湖水清幽、鱼虾丰美,美丽的丹顶鹤时而快乐地翱翔在蓝天碧水间,时而悠闲地漫步于萋萋芦苇丛。
环保才有“鹤天堂”
鹤是环境的“指示钟”,是考评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鹤类繁殖的首要条件是宁静和安全的湿地环境,湿地一旦被破坏消失后,鹤类的数量会迅速减少甚至绝迹,因而每块湿地都是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晴雨表。
一个国家健全的水域系统会使其所有邻国的生态系统受益,而不论这些湿地位于世界哪一个国家。因此,保护湿地就是保护鹤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世界生态平衡,更是保护了人类自身。
湿地专家王升忠夸赞扎龙:“虽几经水与火的洗礼,依然雁翔鹤舞,生机勃勃。”卢云亭专家更是把扎龙特色归纳成:“一是世界鹤类饲养和培育中心;二是中国鸟类宣传教育中心;三是东北鸟类繁殖中心”。
正当笔者沉缅于与鹤乡扎龙相见恨晚的长叹之际,却有当地文友振聋发聩的议论:由于扎龙旅游区已“走向世界”,我们千万不能重走“人杂了,草稀了,水远了”的老路……笔者的心揪紧了:看来建立自然保护区后并非万事大吉,坚持环保第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比如针对“人鸟争食”,实施迁移原住民,建立“无人区”。将早先区划管理混乱梳理清晰,改变“龙多不治水”局面等。
在共同的环保之战中,为了让鹤们始终保持谦谦君子气质与翩翩学者风度,保持仙风道骨的灵性和神韵,我们要做的事还很多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