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悠久的中医文化中,草药以各种姿态展现其美观的一面,更以各种出奇的药用价值而被记载在古药典中,并传承至今。睡菜就是其中的一种,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光听名字,就可联想到它的功用,是的,它有助睡眠。
关于睡菜名字的由来,在古籍中可查询。问世于西晋年间的《南方草木状》,是我国现存古代最早的植物学文献之一,其中有这样的记载:“夏生池沼间,叶类慈菇,根如藕条。土人采根盐掩食之好睡。故名睡菜。”慈菇,是一种具有3裂叶片、开白色花朵的常见水生植物。这句话前半句是说,睡菜叶具长柄及三小叶,匍匐根状茎。后半句是对睡菜药用功能的描述,“食之好睡”这是在植物界中少有的。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这样说:“瞑菜,睡菜。”即睡菜也叫做瞑菜,还被叫做绰菜。
睡菜是多年生沼生植物。根茎埋于沼泽地下,呈匍匐状,有节,如同莲藕,节上有膜质鳞片。叶基生,托出水面,三出复叶,于根茎的上部生出。其叶柄较长,可达20cm,基部变宽,鞘状。而小叶无柄。叶片呈椭圆形,长2.5-8cm,宽1.2-4cm,较厚,先端钝尖,基部楔形,边缘微波状。能明显地看到叶片中央的一条主脉,即中脉。
睡菜是先叶后花植物,每年冰雪消融、大地回暖后,藏于沼泽地的睡菜根状茎或根茎的先端就开始发芽,圆柱形的花葶便高出水面开始开花了。5-7月是睡菜的花期,洁白的花成片开放,虽然不够热烈,却也非常优雅,完全可以与水仙花媲美。睡菜的花葶从根茎中抽出,高30-35cm,总状花序;花梗长1-1.8cm,基部有苞片,呈卵形;花萼筒就比较短了,长4-5mm;花冠是乳白色的,深裂,是5次旋转对称,个别还有6深裂的。花冠就像漏斗形状,长1.4-1.8cm,内表面长有流苏状的毛,非直线形,能看到“之”字行弯曲,长约0.6cm,如同毛线一般精致;花冠的筒中部,在各个花筒裂片的凹坑处生长着雄蕊,雄蕊顶端的花药黑色,呈倒钩状;花冠正中间为雌蕊,比雄蕊要稍长,花柱挺出于花冠外,柱头末端微微三裂,呈淡黄色。6—8月为果期,蒴果球形,长6-7mm。种子膨胀,圆球形。睡菜的花果期较短,通常一个月左右。
睡菜为龙胆科睡菜属。龙胆科有30属290种,多数产自热带(特别是美洲热带),中国的西南部、南部较常见,台湾也有。睡菜属只有睡菜1种。睡菜喜欢向阳温暖的潮湿环境,常成群分布于北温带, 前苏联、欧洲、北美、日本及我国东北、华北、云贵川地区等沼泽地都有,浙江临安清凉峰也有分布。水甸子、水池浅水中也有分布。近年来,北京的延庆地区也发现了野生睡菜的踪迹。
睡菜的最早用途就是入药,其全身均有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记载睡菜“治心膈邪热,不得眠”。不仅如此,还是一味促进食欲及消化的好药材,从而成了很多消化药苦味剂的组成成分。睡菜的根性平,味甘微苦,无毒,具有润肺、止咳、消肿、降血压的作用。在贵州民间,人们常把新鲜的睡菜根茎用来炖肉或者煎水喝,对于干咳无痰的症状有疗效。在东北民间,患有高血压的人常常把新鲜睡菜根捣成汁服用,一天两次。我们喝的啤酒中也有睡菜叶的成分,这是由于制作啤酒需要的苦味剂用的就是睡菜叶。
因其花穗大、叶绿,睡菜现在主要被用于园林水景的绿化。在河流、池塘边缘种植睡菜,如同在波光粼粼的水面装饰的花边。睡菜还可以盆栽,装点庭院。科学研究称,睡菜生长快,根茎粗,根系发达,具有较高的富集重金属污染的能力,如果湿地受到污染,睡菜还可以作为修复植物。
睡菜是一种韧性较强的植物,只要环境适宜,都可以生存。阳光充足时,睡菜生长迅速,耐寒性很高,冬季在不同的地区都能顺利越冬,但在夏季不耐高温。
睡菜的繁殖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无性繁殖,就是挖出睡菜的老茎,除去泥土和根,切成3—6cm的小段,放进事先培育好的培养地中育苗,等到睡菜苗长旺盛了,就可以移栽了。有性繁殖,也就是播种繁殖,将睡菜种子撒播进土里,等到幼苗破土而出,并且生长旺盛之时,再进行移栽。不管是哪种繁殖方式,都选在每年的3—5月进行。
睡菜因其观赏价值、药用价值,以及环境净化功能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值得一提的是,睡菜被印在了位于欧洲阿尔卑斯山地的列支敦士登的邮票上。2014年6月2号,该国发行了一组名为《沼泽之花》的邮票,非常受欢迎。这套邮票为三枚该国的沼泽花朵,分别为西伯利亚鸢尾(面值1.00瑞士法郎)、梅花草(面值2.80瑞士法郎,也叫做“学生的玫瑰”)、睡菜(面值3.60瑞士法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