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电子读物
《国家湿地》第七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国家湿地》第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国家湿地》第九期
《国家湿地》第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国家湿地》第一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具有团队精神的湿地动物
发布日期:2013-07-09浏览次数: 字号:[ ]
        有不少在湿地生存的动物,其具有的团队精神不仅令人敬佩,更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食人鱼     生长在南美洲亚马逊河的淡水鱼类中,有一个包括近30个种的类群,叫食人鲳(Piranha)。人们通常说的食人鱼,亦称水虎鱼、食人鲳,指该亚科中的肉食性红腹锯鲑脂鲤。正因为这种鱼具有紧密的团队性觅食行为,会使出全身解数去咬食物,因此它们成为南美亚马逊河、圭亚那河和巴拉圭河等河流中相当优秀的族群,有“水中狼族”与“水鬼”之称。     食人鱼体型小巧,一般身长15—25厘米,最长的可达到40厘米(例外:英国垂钓者杰里米·韦德曾在非洲的刚果河流域捕获了一条长约1.5米、重约45公斤的巨型食人鱼)。它们拥有墨绿色的鱼背,浅绿色的鱼体,火红色的腹部,因其绚丽的色彩,它们早已成为我国国内各市场俏销的观赏鱼品种。虽然它们的视力很糟糕,仅靠圆圆的像铁饼一样的体形区分同类,但是它们能凭借水波的震动,准确感觉到猎物存在的位置。食人鱼头骨特别是腭骨坚硬无比,上下腭的咬合力大得惊人,尖利的牙齿,能够轻易咬断用钢制造的鱼钩,土著人常用它们的牙齿来制作武器和工具。      食人鱼的“团队精神”体现在它们的“围剿战术”。这种群居性的动物经常几百上千条聚集在一起,每群都会有一个“群主”。它们毫无顾忌地袭击比它自身大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动物。异常灵敏的食人鱼一旦发现猎物,会首先咬住猎物的致命部位,如眼睛或尾巴。当猎物失去逃生的能力后,它们就一个接一个地冲上前去猛咬一口,然后让开,为后面的同类留下位置,轮番噬啃。猎物被咬溢出血腥时,它们会变得凶残无比,那些比外科医生的手术刀还要锋利的尖齿会更加疯狂地撕咬切割,其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据记载,它们可以在10分钟内将一头活牛吃得只剩一排白骨。在食人鱼活动最频繁的巴西马把格洛索州,每年约有1200头牛在河中被食人鱼吃掉。在水中玩的孩子和洗衣服的妇女有时也会受到它们的攻击。外国有一位鱼类学家,在亚马逊河考察的时候,过河采标本,结果被它们吃掉了。连平时在水中被称为霸主的鳄鱼,一旦遇到了食人鱼,也会立即浮上水面,翻转身体腹部朝天,把坚硬的背部朝下,救自己一命。      食人鱼成群结队的时候不可一世,但一离开团队,单独被放到鱼缸作观赏鱼时,就会变成胆小如鼠的小鬼了!    大 雁     大雁是大型候鸟,属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又称野鹅。它们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其科学的飞行能力和超强的团队协作精神令人惊叹不已!     秋冬季节,大雁从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又飞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虽然它们每小时能在平均二千米的高空中飞行68~90公里,但几千公里的长途旅行也得飞上一两个月。 大雁的群体精神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飞行的队伍组织得科学而严密     大雁在迁徙飞行中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保持着严格的整齐的队形,这是一种集群本能的表现。据科学家分析,这种队形最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原理。整齐的“人”或“一”字形队型,在飞行时显示出许多优点,首先是省力。有数据显示,雁群中的每个成员都会比一只单飞的大雁增加超过70%的飞行效率。雁群整天的飞行,单靠一只雁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互相帮助才能完成。飞在最前面有经验的老雁“队长”(因为领雁的体力消耗很大,会常与别的强壮的大雁交换位置)拍打几下翅膀,翅膀尖扇会产生一股上升气流,后面每一只雁扇动的翅膀都会为紧随其后的同伴鼓舞起一股向上的力量。雁群利用一个接一个的上升气流,不仅可以飞得更快、更省力,而且会把夹在队伍中的幼鸟和体弱的鸟轻轻地抬起来,使它们不至于掉队。其次,大雁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队形,也有利于防御敌害。   2. 富有牺牲精神     大雁在千辛万苦的迁徙途中,需要经常选择湖泊等较大的水域进行休息与觅食。这期间,它们有明确的分工合作:青壮派大雁负责觅食、照顾年幼或老弱者;有经验的老雁负责放哨。巡视放哨的大雁在雁群进食的时候自己不吃不喝,一旦发现有危险,便会长鸣发出警示信号,这是一种为团队牺牲的精神。如果雁群中有任何一只大雁受伤或生病而不能继续飞行时,雁群中会有两只大雁自发留下来与它患难与共,直至它能够重回群体或是不幸死亡。 有时一只大雁在觅食时会被人类的铁夹夹住,其余的大雁多数会哀鸣着滞留在受伤的大雁周围伺机救助,根本不会去考虑它们的周围存在着更多的“连环陷阱”。     可以说,大雁是自然界中配合最为密切,搭配最为科学,团队效益最高的一个群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