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是继春节之后的第一个大节。在微山湖区,元宵节这天的主要活动,是家家户户挂莲花灯、蒸面灯、舞龙灯。所以,元宵节在当地湖区又叫“灯节”。微山湖区的灯节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民间地方色彩。
挂莲花灯。灯节这天,渔民们早早地吃过元宵,就把自制的莲花灯挂在船头上。莲花灯的制作独具特色,灯架用苇子经火烤后加工扎制而成,底座像个大花篮,周围贴上用红纸剪好的莲花瓣,中间扎成四棱或六棱柱体,周围用水红色纸围贴上。根据当年的年份贴上剪制的生肖图像和其他花样儿,在篮内放上蜡烛或蒸好的面灯。莲花灯扎得特别大,面灯里加的油也特别多,为显示主人家底厚实,人才两旺,又为预示主人来年有好运,前途光明。因此各家各户竟相扎大灯,点亮灯。
蒸面灯。早在正月初十前后,渔家主妇就和好面,发好酵母,准备元宵节的面灯了。蒸面灯的花样有许多,不仅造型优美,而且寓意丰富。有十二生肖灯、鱼灯、莲花灯、月灯、龙灯等等不下一二十种。但家家必备的是“龙灯”和“月灯”。 蒸龙头最能体现渔妇的技艺和水平,龙灯的制作要精细,龙的五官、龙身、龙须必须形象逼真。有经验的渔妇,龙头用实面,龙身用发面,这样雕刻起来随心所欲,蒸好后不变形。龙灯蒸好后,加上油,上好蕊,点好放在船头,以求来年有个好的兆头。
“月灯”的蒸制,平常年份蒸制12个,闰年就多一个。在做好月灯后,渔民最关心的就是在蒸熟后掀开锅盖的那一刻。锅盖一掀开,全家人聚在一起瞪大眼看,如果哪只灯里面的水多,就意味着哪个月份发大水,雨水多,捕捞的鱼也就多。
舞龙灯是元宵节的大戏。夜色降临,明月初升,一帮或数帮人组成的龙灯队,便来到湖边岸上舞起龙灯。龙灯一般用竹子扎成9节或11节的骨架,骨架在15只20米左右。龙头、龙角有的用红纸裱糊,有的用木头刻制。整个龙身的龙衣用白布制成圆形,将各节连成一体,最后再用金、银粉精心绘制。制作好的龙灯角披挂红、绿彩绸,迎风飘摆,十分威武。
演出时,前面一人手持大珠,一锣一鼓在一侧协调动作。在后面扮演风婆、雨婆、雷公、电母的人,手拿火流球在龙身一旁摆动,舞龙队伍的两侧不时鸣放鞭炮,来烘托热闹的气氛。一般手拿火流球的人在前,持珠人引龙前行,举龙身的人紧紧相随,将龙身在空中上下翻飞左右盘旋。一时龙头随珠,龙尾追逐龙头,犹如巨龙游水,看得人目不暇接。舞到高潮处,持珠人将珠摆动,另外一人把硫磺药往龙身上一喷,霎时在空中形成一个大大的火球,红彤彤照亮四周。就在这一瞬间,后面举龙身子的人,披着一串响铃,左右摆动,来一个抬头望月之势,顿时引来阵阵喝彩!
这样的演出大约持续两个钟头,在舞龙即将结束的时候,为庆贺灯节圆满举行,四周响起阵阵鞭炮声,舞龙也到此结束。
微山湖区渔家的灯节,在上世纪80年代就基本上无人表演了。近年来,当地政府组织一些老渔民和民间艺人重新挖掘整理,使渔民灯节这一民间活动又散发出耀眼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