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电子读物
《国家湿地》第七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国家湿地》第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国家湿地》第九期
《国家湿地》第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国家湿地》第一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北国大地上的“绿色水肺”
发布日期:2013-12-30浏览次数: 字号:[ ]
五大湿地公园构成绿色“水肺”     山东省东平、梁山、汶上三县交界处,有一片北方罕见的浩大的水域——东平湖,以及围绕在东平湖周围的湖湾湿地。     东平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总面积627平方公里,蓄水总量40亿立方米,在蓄水滞洪、调节生态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围绕着东平湖,是大片的原生态湖湾湿地和自然形成的沼泽地和涝洼地。近年来,经过当地的有效开发、治理和建设,相继建成了大汶河东平湖入湖口人工湿地公园、稻屯洼湿地公园、旧县乡东平湖出湖口人工湿地公园等5个湿地公园,“十二五”期间,这些湿地公园先后被建设部批准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东平湖是南水北调东线的最后一个调蓄水库,从南边调来的长江水经过东平湖后“兵分两路”——一路流到河北天津,另一路向山东半岛供水。在南水北调工程内部有这么一个说法:东平湖的水合格了,南水北调东线的调水也就成功了。     围绕在东平湖周围的五大湿地,对东平湖的水质净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就像5个巨大的“水肺”,让流入和流出东平湖的水得到过滤和净化,水质得到保证。     以距离东平县城西8公里处的稻屯洼湿地公园为例。稻屯洼湿地是县城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流入东平湖的必经之地,经过近年来一系列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的强化治理,这里已成为一个天然的“过滤器”。据东平县环保局提供的有关数据显示,县城产生的污水经过污水厂处理后,污染物COD浓度达到近50mg/L,这些水在稻屯洼湿地公园停留三天,通过湿地里的填料、黄菖蒲和水葱等植物根系营造的环境经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去除污染物,排到东平湖里的水质COD含量为17mg/L,小于南水北调要求的20mg/L标准。     这些湿地不仅净化了水质,而且绘就了一幅秀逸醉人的水上画卷,给人们提供了一处可以游玩休憩的胜地。   湖光山色,水上画卷     对于“东平湖”这个名字,很多人也许感觉陌生,但是如果说到“梁山水泊”,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其实,东平湖就是八百里梁山水泊唯一的遗存水域,被称为“水浒故里”。     北宋以来,农民起义军常将梁山及其周围的浩瀚水泊作为根据地。施耐庵在《水浒传》第11回写道:“山东济州管下一个水乡,地名梁山泊,方圆八百余里。”这就是《水浒传》中所依据的水泊梁山的历史背景。     《水浒传》中这样描述梁山水泊的壮景:“周围港汊数千条,四方周围八百里”,现在,东平湖虽然已不再“山排巨浪,水接遥天”,但烟波浩淼、鸟飞鱼跃的湖光山色处处洋溢着轻松和淡然,别有一番韵味。     在《水浒传》中,作者施耐庵把东平湖称为“蓼儿洼”,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则誉她为“小洞庭”。     泱泱湖水,群山环抱,湖光山影,山水相间。湖内,点缀着错落有致的群岛,近岸,绵延的是北方罕见的大型原生态湖湾湿地——东平湖湿地。南起大清河入湖口,北至老湖镇旅游码头,方圆16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水质清冽、港汊纵横、芦苇丛生,是水泊与山寨、山阔与水险、芦荡与港汊并存的地域。     令人感叹的还有湿地内大片的水上森林,林水交融,景观独特,装饰了一片如梦的世界,是野鸭、白鹭、大雁等野生鸟类栖息的天堂,更是对游客极具吸引力的休闲旅游的度假胜地。     站在青石护坡蜿蜒数百里的大堤上,放眼望去,清秀宁静的自然景观中融合了人们改造自然的力量,巍巍青山之下,茫茫水泊之滨,座座巨大的钢筋混凝土水闸、行行绵延远去的高架线,给这片湖光山色增添了威武雄姿的同时,也印证着历史变化的沧桑。     走向湿地深处,片片水面,片片芦苇、菖蒲。风儿吹过,波浪欢快地跳动。芦苇随风摆动,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吟唱着古老的歌谣。受惊的不知名的水鸟从芦苇丛中扑棱棱地腾空而起,嘎嘎鸣叫着在空中盘旋几圈后,展开长长的翅膀,滑向远方。诺大的湿地归于平静,只剩下缕缕若有若无的雾气,悄无声息地静静流动。     沉醉于这青山叠翠、碧波千顷、片片扁舟、渔歌轻唱的画卷里,不觉天色已晚。日薄西山,夕阳残照,落日余晖下的东平湖,更多了几分妩媚。“残霞夕照,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夕阳染透了清亮的湖水,水波起伏,摇曳出一道道长长的光。远处的山分外清晰,白云点缀在蓝蓝的天幕上,静静地游走,在山水相接、水天一色的远方,又渐渐变浅,悄悄地,悄悄地,滑出地平线,也滑出人们的视野。     这片绵延的山峦、浩渺的湖泊、摇曳的芦苇丛,演绎了多少英雄好汉侠义的一生,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流连吟咏,留下赞美的诗句。今天,古老而神奇的东平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辉映,构成独特的游览景区,迎接着纷至沓来的八方游客,焕发着新的青春。   古老的水域,悠久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东平湖的形成历史要追溯到战国时期。那时,在现在的鲁西南大地的位置,是一个浩瀚的天然湖泊——大野泽。它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黄河和汶河,由于黄河改道频繁,随着泥沙的淤积,大野泽不断演变,到了北宋末年,逐渐形成了以梁山为主要标志的湖泊,改称“梁山泊”。此时的梁山泊得到充足的黄河水补给,水面稳定,范围进一步扩大。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片水域不断发生着变化。随着黄河的改道变迁和历代对黄河的治理,“梁山泊”也经历着盛盛衰衰的变化。水至则“漂没千里,复成泽国”,水退即“沽为平陆,安置屯田”。     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北徙,抬高了原汇入安山一带洼地河流的尾闾水位,涨水流入湖泊及洼地。东平旧志载:“自清咸丰己卯河决兰封,灌入县境,安民山屹立洪波中,水涨则流入县境,水过沙填,诸水尾闾,俱被顶托,旁溢四出,纵横数十里,民田汇为巨泽,患且无已。”由于淹没地属东平县,民国年间始有东平湖之称。 东平湖,这是一个新生的名字,但作为一片古老的水域,作为水浒故事的发源地,却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然而,今天的东平湖也曾面临水质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彻底的治理,华丽的转身     前些年,为了发展东平湖库区经济,东平县先后发展了水产养殖、畜牧养殖、旅游开发、农副产品加工等脱贫增收项目,在东平湖及其周边的湿地内发展了4万亩网围、2.95万架网箱水产养殖。那时候,东平湖上一片“举网便知鱼虾富,来往常见万里船”的景象。     但是,随着养殖面积的扩大,再加上传统的粗放式投饵饲养方式,东平湖及其周边湿地水质明显恶化,站在湖边望去,触目所及,到处是围网和杆子,湖水变得浑浊,有些污染严重的地方甚至黑乎乎、臭哄哄的。     为了保证东平湖的水质,当地制定了湿地强化治理、拆除网箱网围以及禁渔等措施。 当地政府首先拿出30万元,给沿湖农民发放补贴,“赎回”被抬高的湿地,退耕还湖,并逐渐将其建成今天的城市湿地公园。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湿地中植被茂密,形成层层叠叠的“绿屏”,数以千计的各种鹭鸟栖息其中,一些珍稀鸟类也开始现身。据不完全统计,东平湖区域里目前有鸟类18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大鸨和白鹳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大天鹅、鸳鸯、长耳鸮等22种,山东省重点保护鸟类35种,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受保护的鸟类29种。每年,在这里安家的白鹭、渔鸥、野鸭、翠鸟、白鹤等鸟类数以万计。     水质提高了,环境变好了,再加上“水浒故里”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东平湖,也就拥有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水浒影视城、六工山水浒大寨等景点相继拔地而起,充分展现了水浒故里的历史风貌和民俗人情。今天的东平湖,发展成了集文化体验、风情展示、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服务区。     原来靠捕鱼养鸭织席为生的东平湖渔民,转身成了“经理”、“老板”,他们如《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条好汉一样,“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或经营旅游专用木船,或开发旅游工艺品,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水泊”牌东平粥粉、松花蛋、咸鸭蛋等湖产食品被评为“山东知名品牌”,“阮氏三雄”陶制工艺品、“水浒108将树叶嵌贴画”等旅游产品,被评为省文化旅游工艺品“十佳品牌”。 1985年,梁山、东平湖被列为山东省第  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2013年4月,中国旅游品牌总评榜揭晓,东平湖景区被评选为“最受欢迎的国内旅游目的地”。     四千年的历史文化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成就了东平湖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科学的生态治理又赋予了这片古老的水域新的生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