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最新公告
湿博新闻
行业资讯
湿博新闻

“湿地博物馆”这里的展览别样美
发布日期:2013-01-18浏览次数: 字号:[ ]
    三年,20余场大小专题展览。     中国湿地博物馆很年轻,却因此而更有活力。短短的三年时间,便吸引来超过300万人次的参观者。 从借展,到自筹展览;从普及湿地知识,到挖掘湿地文化元素……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国字号“湿地”博物馆,中国湿地博物馆的展览主题便一直围绕“湿地”而展开,并确立了生命科学类展览、自然环境类展览和人文艺术类展览三大展览方向,引进高品位展览,利用馆藏自办展览。     细细品来,这里的展览无论从展厅还是从展品,颇有另一番美。   时髦的展厅       走进中国湿地博物馆,人们便会立刻发现,这并不是一个常规的博物馆,其“形”就已突破了普通展馆方方正正的模样。 中国湿地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是由美国嘉莱格设计展示公司设计,以“湿地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与环境基础”为核心创意,将7800平方米的展示面积主要划分为地下一层、地面三层共八大区域四个主题展厅:序厅、湿地与人类厅、中国湿地厅和西溪湿地厅。陈列采用标本与景观、互动与特效、实验与演示等多元化手段,系统而丰富地展示了世界湿地、中国典型湿地、湿地面临的威胁、全球湿地保护行动等内容。     在展馆内,复原场景的使用占到了整个布展空间的80%以上。每一个场景的制作都经历了模特地选择、科学论证、场景绘画、实地考察、翻模制作、场景复原等多个复杂程序,力求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貌。广阔的湖面、茂密的水草、越冬的白鹤……简简单单的一个场景,取自鄱阳湖的普通一角,却又是精华的一角,观众在观赏的同时,亦能在不经意间为人类与湿地的和谐相处而感动。     在展示方式上,中国湿地博物馆结合自身特点和需求,实现了以多媒体技术表现为主,实物展示为辅的陈列展览新模式。参观者尤其是少年儿童,相比枯燥乏味的文字说明,对展厅内随处可见的触摸屏内的内容兴趣更大,如在说明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中的净化水质的功能时,博物馆做了一段动画,从污水进入湿地开始经过物理吸附和化学转变等过程,最后排出来的是干净的水,使原来枯燥的概念变为生动的画面。更重要的是,多媒体好比一部百科全书,所承载的信息量将更大。   探索办展方式       2010年开始,博物馆引进了湿地主题生命科学系列展览普及湿地生物知识的展览。“远古湿地•生命奇观”恐龙化石展、“寻找湿地•生命足迹”非洲动物展、“神奇湿地•岩层秘影”辽西热河古生物化石展等等系列展览,此时,博物馆还在探索和思考,展览应该展什么,怎么展。     “水调浮家”西溪民俗文化展——2011年,博物馆利用馆藏自办的一场展览,正式迈出自办展览第一步。该展览不仅涵盖了旧时西溪水乡渔事、农家桑蚕、特色饮食、传统服饰、婚庆嫁娶等,还设立了表演区,织土布、制作清水丝棉、编织小花篮、越剧、武术等传统技艺,全面展现了西溪湿地民俗事象,还原了西溪近现代的历史面貌,更是唤起人们对旧时光的美好追忆。     不仅如此,通过向社会寻找合作资源,湿地博物馆已成功承办了两届国际动漫节分会场活动,先后推出了加拿大原创动漫电影节和原创动漫音乐会,为博物馆带来了更旺的人气。开馆以来,还积极承办面向国际的活动,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馆馆长“西湖沙龙”活动,来自日本大阪、意大利威尼斯、法国巴黎等全球42个城市案例馆馆长和代表齐聚一堂,交流经验与心得;与西泠印社共同举办第三届中国国际当代优秀水彩画家提名展,展出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和国内水彩画界顶级画家的作品;2012年,与美术报社合作举办了中国西班牙油画家西溪湿地写生展,展出了中外油画家的上百幅艺术作品,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此外,还与韩国博物馆协会、美国湿地专家代表团、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台湾湿地专家等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自身形象。   自办展览的宽阔之路       2012年上半年,博物馆举办了“神奇湿地·多彩生命”生物多样性展和“活力湿地·百变精灵”昆虫标本展两场展览。 “神奇湿地·多彩生命”生物多样性展涵盖了鱼类、两栖爬行、哺乳动物、昆虫、鸟类和植物等近300件标本,分青藏高原、东北森林、澳洲大陆、非洲草原、北极冰川和海洋世界六大场景设计布展,配有活体动物一同展出,同时推出了“寄语树”给湿地的祝福等配套活动,受到游客广泛好评,春节期间,迎来2万余人次游客前来参观。     “活力湿地·百变精灵”昆虫标本展则展出了以蚂蚁、蜜蜂、蝴蝶、甲虫、蚱蜢、螳螂等活体昆虫及亿万年前昆虫化石,为了能让游客更加直观的观察,还搭建了活体昆虫养殖房,期间还推出了显微镜、修化石等配套活动。     如果说2011年的西溪民俗文化展是博物馆自办展览孕育的花苞,2012年,中国湿地博物馆便开满了朵朵鲜花——而且还是湿地特有的花种:荷花。    经过了长达两年的准备,“清幽湿地·圣洁仙子”荷文化展在火热八月开幕。游客从中国湿地博物馆入口长廊一路进入馆中,沿途便是咸丰年间大户人家种植荷花专用的石刀臼荷花缸,种植了大量名贵荷花。一路沿着中庭的荷塘、亭台、回转长廊,游客们边闻清幽的荷花香,边听悠扬的古筝乐,直上三楼专题展厅。从荷花认识、文学艺术、饮食医药到民俗宗教、轶事传说,各种荷文化的篇章和画卷便逐渐展开在参观者面前。     为了本次展览,博物馆两年前便在全国各地开始收集荷文化元素相关的藏品。如今,博物馆已经收集了五六百件藏品——大到床架,小到印章、发簪。不论价格大小,对于湿地博物馆来说,都是一笔无可估量的精神财富。     中国湿地博物馆馆长陈博君为此次展览打了80分。他说,“这次展览构想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基础分60分是满分的。”他对展览的形式颇为满意。“我们很注重场景的设计,由于我们的展厅在三楼,游客不一定会走到这里来,而二楼有很大的一块空地,于是我们就在中厅布置了很大一片荷塘,把自然的荷塘景色引到博物馆里来。许多游客都觉得这个很有意思。” 中国湿地博物馆自办展览的瘾似乎越来越大,陈列展览部主任李忠向记者透露,明年还将举办秸秆艺术展、蝴蝶展,目前还在准备中。随着藏品的增多,博物馆自办展览之路也将越走越长,越走越宽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