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原作者到底是洪昇还是曹雪芹,这是土默热红学与主流红学争论的一大焦点。主流红学以敦诚、敦敏、明义等人的记载为依据,奉胡适《红楼梦考证》为圭臬,认定曹雪芹是《红楼梦》的原作者。这种观点现在虽然已经遭到了诸多质疑,但是由于传统的惯性,依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土默热红学立足于历史分析和文学分析,通过对《红楼梦》创作缘起、故事本事、人物原型、评点题名、抄录问世、版本源流等进行全面而独到的考索,认定洪昇是《红楼梦》的原作者。这种观点现在接受的人虽然还不是很多,但却是经得起推敲的。事实上,洪昇的部分诗作中也透露了一些他创作《红楼梦》的蛛丝马迹。
一、创作动机的蛛丝马迹
《红楼梦》的创作动机是什么?作者已经说得非常明确:“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
那么,这样的创作动机在洪昇的诗作中有没有蛛丝马迹呢?回答是肯定的。《访陈兴公题赠》其三:
“迂拙难谐俗,磋跎悔著书。偷生频寄食,避地且谋居。秋渚经霜钓,春田趁雨锄。一枝倘安稳,吾愿藕长沮。”
《初秋旅感》:
“凉风天末起,虚馆客心惊。树色含秋早,蝉声入梦清。荣枯窥物理,寒懊验人情。真悔谋身误,尘劳汩此生。”
《幽居书感》:
“多难复无成,伤哉百感并。静嫌名士气,衰悔少年情。短髩惊秋色,疎钟报晚晴。一翕伴弥勒,徒此学无生。”
《己未元日》:
“大地春回日,羁人泪尽时。七年身泛梗,八口命如丝。揽镜知颜改,闻钟觉岁移。空怀拊髀恨,终愧弱男儿。”
从这四首诗中,我们看到了洪昇的“深自愧悔”,这不正是“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吗?正是这种愧悔,成了洪昇创作《红楼梦》的强烈动机。而正是有了这样强烈的创作动机,他才能殚精竭虑创作出这么一部千古绝唱啊。试问曹家败落之时才三四岁大的曹雪芹有什么可愧可悔的呢?他创作《红楼梦》的动机何在呢?
二、情节由来的蛛丝马迹
除了《红楼梦》的创作动机可以在洪昇的诗作中找到蛛丝马迹之外,《红楼梦》中的不少情节的来源也可以在洪昇的诗作中找到蛛丝马迹。
1. 尤二姐事
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佩》:“却说张华之祖,原当皇粮庄头,后来死去。至张华父亲时,仍充此役,因与尤老娘前夫相好,所以将张华与尤二姐指腹为婚。后来不料遭了官司,败落了家产,弄得衣食不周,那里还娶得起媳妇呢?尤老娘又自那家嫁了出来,两家有十数年音信不通。今被贾府家人唤至,逼他与二姐退婚,心中虽不愿意,无奈惧怕贾珍等势焰,不敢不依,只得写了一张退婚文约。尤老娘与了二十两银子,两家退亲不提。”
第六十九回《弄小巧用借剑杀人 觉大限吞生金自逝》:“这里尤二姐心下自思:‘病已成势,日无所养,反有所伤,料定必不能好。况胎已打下,无可悬心,何必受这些零气,不如一死,倒还干净。常听见人说,生金子可以坠死,岂不比上吊自刎又干净。’想毕,挣扎起来,打开箱子,找出一块生金,也不知多重,恨命含泪便吞入口中,几次狠命直脖,方咽了下去。于是赶忙将衣服首饰穿戴齐整,上炕躺下了……丫鬟听了,急推房门进来看时,却穿戴的齐齐整整,死在炕上。”
洪昇《金镮曲为项家妇作》:“王家有女字秀文,少小绰约兰慧芬。项郎名族学《诗》、《礼》,金镮为聘结婚姻。十余年来人事变,富儿那必归贫贱。一朝别字豪贵家,三日悲啼泪如霰。手摘金镮自吞食,将死未死救不得。柔肠九曲断还续,卧地只存微气息。讵料国工赐灵药,吐出金镮定魂魄。至性由来动彼苍,一夜银河驾乌鹊。嗟哉此女贞且贤,项郎对之悲复怜。朝来笑倚镜台立,代系金镮云鬓边。”
王秀文与项家早有婚约,尤二姐与张家也早有婚约;项家后来败落了,张家后来也败落了;王秀文“别字豪贵家”,退婚另嫁,尤二姐也解除了与张华的婚约,另嫁贾琏为二房;王秀文吞金镮自杀,尤二姐也吞生金自杀。所区别者无非是一个自杀未遂、一个自杀已遂,一个贞烈、一个势利而已。然故事情节无疑是有继承关系的。
2.林四娘事
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贾政道:‘谁知次年便有黄巾、赤眉一干流贼余党复又乌合,抢掠山左一带。恒王意为犬羊之恶,不足大举,因轻骑前剿。不意贼众颇有诡谲智术,两战不胜,恒王遂为众贼所戮。……于是林四娘带领众人连夜出城,直杀至贼营里头。众贼不防,也被斩戮了几员首贼。然后大家见是不过几个女人,料不能济事,遂回戈倒兵,奋力一阵,把林四娘等一个不曾留下,倒作成了这林四娘的一片忠义之志’。”
洪昇《周节母诗兼呈令嗣介公宪副》:“郢州郊外昼鸣鼓,十万黄巾猛如虎。金戈耀日旗蔽天,马后累累皆妇女。周家有妇官道傍,夺刀骂贼何慨慷。一旦红颜委黄土,千秋翠柏飞清霜。……”
洪昇说“十万黄巾”, 贾政说“黄巾、赤眉一干流贼余党”; 洪昇说周家妇“夺刀骂贼何慨慷”,贾政说林四娘夜劫贼营,何等慷慨;洪昇说周家妇“红颜委黄土”, 贾政说“把林四娘等一个不曾留下”。情节真是如出一辙啊。
3.贾宝玉《姽婳词》意境
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明年流寇走山东,强吞虎豹势如蜂。王率天兵思剿灭,一战再战不成功。腥风吹折陇头麦,日照旌旗虎帐空。青山寂寂水澌澌,正是恒王战死时。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黄沙鬼守尸。”
洪昇《伴城书所见》:“回忆闽中地,三年剧兵戎。笳鼓沸海水,烽燧明鲛宫。钓台堆骨白,剑津流血红。荆棘万家长,鸡犬千村空。”
洪昇说闽中地方“三年剧兵戎”,贾宝玉说“一战再战不成功”; 洪昇说“笳鼓沸海水,烽燧明鲛宫”,贾宝玉说“强吞虎豹势如蜂”; 洪昇说打到后来是“钓台堆骨白,剑津流血红”, 贾宝玉说是“雨淋白骨血染草”; 洪昇说造成的影响是“荆棘万家长,鸡犬千村空”, 贾宝玉说是“腥风吹折陇头麦”,“月冷黄沙鬼守尸”。其意境何其一致也。
4.梁间燕子太无情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洪昇《伤孤燕》:“叹息梁间燕,朝来只独飞。春泥曾共垒,秋社不同归。海上雏谁护,天涯影暂依。寄声巢幕者,何处免危机。”
洪昇说“春泥曾共垒”,黛玉说“香巢已垒成”; 洪昇说“朝来只独飞”、“秋社不同归”,黛玉说“燕子太无情”; 洪昇说雏燕无人护、无处免危机,黛玉说“人去梁空巢也倾”。两者又是何等一致!
5. 白茅当雪看
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昨蒙亲劳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痌瘝惠爱之深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
“大人若视男是亲男一般,便留下赏玩。因天气暑热,恐园中姑娘们不便,故不敢面见。奉书恭启,并叩台安,男芸跪书。”
洪昇《送顾鹤侪表弟令粤东》:“十年频忆弟,万里复之官。老大心偏切,荣华别亦难。楚天多暮雨,粤地灭春寒。岭上梅花发,公余当雪看。”
探春欲结诗社,写信给宝玉,希望宝玉“棹雪而来”。这“棹雪而来”四字当作何解呢?难道真的象“孤舟蓑笠翁”那样在大雪天划着船前往吗?显然不是的。因为在前一天,宝玉尚“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吃鲜荔枝的季节应当是夏天而不是冬天,何来白雪?何况宝玉接到探春的邀请函后,马上又收到了贾芸派人送来的两盆白海棠和一封书信,信中写道:“因天气暑热,恐园中姑娘们不便,故不敢面见”,说明正是夏天。所以所谓“棹雪而来”,并不是真的要宝玉踏雪而至,而是弄一叶扁舟,划行于 白茅丛中,雪白的 白茅像雪一般。这是江南水乡特有的夏日景致,是把 白茅当雪看。而洪昇诗中有“岭上梅花发,公余当雪看”的说法,两者又是如出一辙。
6. 蕉叶覆鹿
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罢。’众人都道别致有趣。黛玉笑道:‘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众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叶覆鹿。他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众人听了都笑起来。”
洪昇《山阁晓望》其二:“须臾烟雾敛,山外大江开。密树云排出,寒潮日涌来。世缘蕉鹿幻,时序隙驹催。渐听丧车过,秋风鼓吹哀。”
探春取“蕉下客”为诗社里的别号,众人都说别致有趣,独黛玉沾沾自喜地说出了“蕉叶覆鹿”这一典故,说明知道这个典故的人极少。这个典故出自《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於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而洪昇恰恰知道这个典故,并在他的诗作中十分恰当地运用了这个典故,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7. 邢岫烟名字及性格的出处
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中,邢岫烟第一次出场。她是邢夫人的内侄女,随父母入京来投邢夫人的。地位不高,戏份也不多。不经意地一瞥,很不起眼。可陈其泰先生在其《桐花凤阁评红楼梦辑录》中,却断言邢岫烟是“书中第一流人物”。
邢岫烟确实当得“书中第一流人物”这一称号。她与宝钗、黛玉构成了儒释道三极哲学影响下的典型文化人格。宝钗重秩序、重伦理、重教化,有儒家的风范;黛玉重个性、重自然、重自由,隐含道家的神韵;邢岫烟“超然如野鹤闲云”,有佛家的风度。
洪昇《山阁晓望》:“松窗才北启,林月已西倾。远岫烟难辨,澄湖晓更平。渔舟无一个,鸡唱有三声。忽现真如相,孤云卷太清。”
这首诗中不仅出现了“岫烟”二字,而且这远岫之烟竟然显出了“真如相”,这不是很明显地暗示了邢岫烟佛家的性格特征吗?
当然,洪昇的诗作还有许多我没有能够读到,但就我所读到过的洪昇诗作中,就有不少与《红楼梦》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暗合之处。形式上的暗合可以说成模仿,但思想上的暗合是无法模仿的。由此,我们得出结论:《红楼梦》的原作者根本不是曹雪芹,而是洪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