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树,叶儿长,好像竹子节节长,到老满头白花花,只结穗而不打粮。”这是我们孩提时代,大人经常让猜的谜语。而几乎每位生活在乡村的孩子,都会无不悬念地猜出其谜底——芦苇。
确实,芦苇对于我们农村人而言,是最熟悉不过的植物了。它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等,夏秋开花,圆锥花序,顶生,疏散,长10~40厘米,稍下垂,小穗含4~7朵花,雌雄同株,花序长约15~25公分,小穗长1.4公分,为白绿色或褐色,花序最下方的小穗为雄,其余均雌雄同花,花期为8~12月。芦苇的果实为颖果,披针形,顶端有宿存花柱。具长、粗壮的匍匐根状茎,以根茎繁殖为主。
对于它的应用价值,我们也是了如指掌:它系保土固堤植物。苇秆可作造纸和人造丝、人造棉原料,也供编织席、帘等用;嫩时含大量蛋白质和糖分,为优良饲料;嫩芽也可食用;花序可作扫帚;花絮可填枕头;根状茎叫做芦根,中医学上入药,性寒、味甘,功能清胃火,除肺热;有健胃、镇呕、利尿之功效。
其实,这只是我们看得见的用途。芦苇还有一种特别重要,但不为我们所见的功能,真正了解的人可能并不多。
要知道芦苇这种隐性的功能,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湿地”这个概念吧。毋容置疑,最近几年来,“湿地”这个字眼,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它包含的范围比较宽泛,海岸与河口的潮间带,咸水或淡水的沼泽,湖泊边缘的浅水地带等等,都可以称为湿地环境。
因为湿地系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维系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人们美誉为“地球之肾”。其意就是它们能跟我们身体中的肾脏一样,能帮着地球排除“毒素”。
那湿地为什么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呢?原来它们有一位“大帮手”,那就是笔者上文提及的芦苇。
如果仔细观察,大家不难发现,凡湿地里芦苇长得特别茂盛的地方,周围的水一定是清澈见底。即便在我国新疆茫茫荒漠中的湿地,在那么恶劣的环境条件下,芦苇发挥起才能来也丝毫不逊色。追根溯源是因为芦苇有一大功能,那就是能净化湿地的水质。
要说净化环境,植物的天然作用确实是一流的。例如净化空气,我们会选择仙人掌、龟背竹,它们这些大型绿色植物不是有肥厚的茎,就是有宽大的叶儿。那芦苇能够净化水质,又靠哪部分器官呢?
原来芦苇的本事,我们不能光看表面,因为它们的水下部分,有着庞大的根系队伍,我们一般看不见,但是净化水质就全靠它们了。经湿地方面的专家介绍,像以芦苇为代表的湿地植物,根系都比较发达。它对于吸噬水源的有机物,吸附以及降低水的矿化度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就说芦苇吧,它的根系分为主根和毛系根两种。又粗又长的主根深深扎在水下的泥土中,主要作用就是把它们的身体牢牢固定在水中。而大量的毛系根看上去其貌不扬,但是吸附水中过剩养分和有毒物质,它们可是主力。
众所周知,水体是个大环境,各种生物都处于平衡状态。如果有了过多的氮、磷、氯化物和硫酸盐这样的元素,很容易就会出现富营养化的现象,那些有毒有害的藻类就会肆无忌惮的滋生繁衍,消耗掉水中大量的氧气,那么水里的鱼虾和其他动植物当然就会因为缺氧窒息而死了。
可奇怪的是,芦苇本身不挑食,对水质充满危险的那些元素,却是芦苇生长必须的养分。它们通过根系吸收,使劲儿把这些物质占为己有,无意中干了一件“大好事”。而对于水中的那些重金属元素,像汞和铅,芦苇生长可不需要它们了,但也会饥不择食地吸收到身体中。不过,无须担心,芦苇抵抗力特别强,这些重金属元素停留在它们的身体中,根本不会有什么影响,却给水环境减轻了不少负担,帮了大忙。
除了这种自己身体吸收营养的方式,芦苇根周围的微生物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它根系上的分泌物和好氧环境,为一些好氧微生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那些微生物可以将水中大量的有机物分解无机物,直接被植物吸收,不仅处理掉了水中大量的有机物,还大大降低了富营养化的可能,起到了独特的净化水质的作用。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芦苇的净化水质,只是把水体里多余的和有害的物质吸附了,鱼、虾还有其它水生生物,在这个优越的水环境里,则生长得更“滋润”了。此外,集聚于湿地里的芦苇荡,那又高又密的芦苇,形成了天然屏障,不但给鸟儿躲避天敌提供了帮助,还为它们繁育后代创造了条件。
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说:“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只是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而芦苇无疑具有这样的品性,在其他生物发生变迁的时候,它依然坚守在湿地,净化着湿地的水质,无怪乎被人们冠上了“湿地里的守望者”的美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