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电子读物
《国家湿地》第七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国家湿地》第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国家湿地》第九期
《国家湿地》第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国家湿地》第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数字博物馆建设的构思与实现
发布日期:2011-06-22浏览次数: 字号:[ ]
前      数字博物馆就是指建立在数字空间(网络空间和虚拟空间)之上的博物馆。它通过收集以数字形式保存的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和文字等信息,并进行传播和展示,实现实体博物馆的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娱乐等功能。国外的比较有名的数字博物馆有加拿大虚拟博物馆、美国艺术博物、大英博物馆、日本全球数字博物馆等,国内的则有河南博物馆、故宫博物馆、敦煌博物院、天津自然博物馆等,当然国内的数字博物馆建设比较起国外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湿地博物馆的数字博物馆将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对我国湿地情况进行总体介绍和描述。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任何人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地浏览中国湿地博物馆,了解基本湿地知识、湿地景观和湿地保护工作,而且借助三维影像、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让用户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感知方式来观察展品和了解知识。本文将从必要性、可行性、技术路线以及实体和数字博物馆的互补等四个方面阐述中国湿地博物馆建设数字博物馆的构思。   1.中国湿地博物馆简介    中国湿地博物馆位于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南部,占地面积20200平方米,于2009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是我国唯一一座由国家林业局批准兴建的以湿地为主题,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娱乐于一体的大众化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它通过复原场景结合多媒体技术以及少量的湿地文物展品向观众普及湿地科学知识、展示世界丰富多彩的湿地及其生态系统功能、探索中国典型湿地的奥秘、剖析湿地面临的问题和威胁、介绍全球湿地保护行动。馆内展厅主要分四部分,分别为序厅,湿地与人类厅,中国厅和西溪厅。   2.数字博物馆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时代的变化带来人们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在信息时代高度发展的今天,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数字博物馆已逐渐成为一种新趋向。国际传媒巨头默多克曾在伦敦大声呼吁,“如果报纸要在数码时代生存,就必须采用多媒体战略,接受手机、iPod播放器甚至掌上游戏机作为新闻的新载体”。同理,如果传统博物馆不及时跟进信息技术前沿和满足公众的数字化体验需求,最终将会被这个信息时代淘汰。受限于有限的展出空间和经费,目前国内大部分博物馆藏品能展出的仅占极少部分,比如北京自然博物馆展出的展品只占20万馆藏的十分之一,南京博物院藏品有41万件,而常年展出的仅有5千件,不足1.25%,众多“宝贝”仍锁在博物馆的收藏室里。而这些展览的缺憾完全可以通过数字博物馆建设来弥补。     数字博物馆可以做到展品的无限制、无损耗、全方位展出,避免了许多珍稀藏品养在库房中人不知的资源浪费以及陈列展出过程中的损耗。这种跨越时空的传播和展示方式使每一个地球村的人真正实现了博物馆信息的无障碍共享。     数字博物馆的展现方式更加多样化。结合多媒体技术、3D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博物馆展现给观众完全不同于实体博物馆的感受,改变了以前博物馆守旧的形象,实现了博物馆集科学性、严谨性、娱乐性、互动性于一体的展出目标。     数字博物馆是对实体博物馆的展示内容、服务时间、空间的延伸和拓展,具有方式新颖,时代感强的特点,是信息时代拓展博物馆未来发展空间的新模式。   3.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可行性     首先当今社会已进入到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信息时代,信息化管理、计算机自动控制、网络技术等已不再是新名词。具有高速数据处理、自动化控制、强大的网络和多媒体信息处理能力的计算机设备及相关技术已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所以建设数字博物馆技术基础已经具备。其次,中国湿地博物馆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复原场景展示为主,实物展示为辅的布展方案,完成了大部分展品的数字化和存储工作,这就为后续的工作开好了头。最后,中国湿地博物馆网站正在建设中,它将成为这些数字化信息的互动展示平台,代替实体博物馆的展厅,为观众提供集开放性、互动性、科学性、娱乐性为一体的虚拟感官体验盛宴。   4.技术路线     中国湿地博物馆的数字博物馆建设将分三步走,分别是藏品数字化、加工存储以及网站展示。     藏品数字化指的是把标本、文物、照片、声音、文字以及包括整个博物馆的外部和内部空间格局等通过计算机技术收集起来,转换成可以储存、处理、传播的信息产品。我馆已完成大部分展品的数字化工作,就只剩少量标本、复原场景以及整个馆的建筑空间还没有数字化。在数字化的过程中,我们不是简单地运用图画和文字对展品进行描述,单纯地告诉观众“这是什么”“它来自哪里”“这有什么用”,而是通过多种表现形式如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3D、虚拟现实等,使观众身临数字还原的历史长河中,享受知识的洗礼,更好地理解展品的内涵。比如在湿地与人类文明起源这个展项中,我们用多媒体技术复原了四大文明中与湿地有关的历史场景和物品,使观众仿佛置身于那段泯灭的历史长河中,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数字化藏品的加工储存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操作起来困难不小。数字化后的藏品信息要储存起来就类似于实体博物馆的藏品要入库,简单、无序的排列储存方法将不利于信息的展出、交流、传播,所以按照一定的主题把数字化的信息进行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重组和加工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个主题可根据各个馆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比如我馆现阶段是以各个展厅的实际陈列布展为序进行信息重组,即一组数字化信息对应一个实际展项,这与现阶段我馆是以本馆资源为数字化信息组织单位是分不开的。随着数字博物馆建设向纵深发展,我馆将努力把全国范围内的湿地博物馆网站及数字内容进行整合和重组,实现信息的多馆共享。这时候信息重组的主题就会与本馆形式大大不同,可能会按照展示主题(综合型或单一湿地类型)、展品类型(文物为主或标本为主)、是否收费等不同的主题进行信息重组,方便观众的浏览和搜索,并进行比较研究。     网站展示就是数字博物馆的一个对外窗口,相当于实体博物馆的陈列展厅。在实体博物馆中展厅设计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观众的观赏心情和传播效果。想象一下,一个破旧、呆板、昏暗的展厅是很难吸引观众停留和欣赏。同理,博物馆网站的建设也是一个形象工程,网站页面的风格和内容的表现形式将直接决定观众的浏览兴趣和数字博物馆的命运。因为我们前面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方便地展示和传播,以达到更好地教育、研究、娱乐的目的,没有观众的数字博物馆肯定难逃淘汰的命运。我馆的网站已经完成建设,标志着数字博物馆建设中的最后一个展出平台搭建完成,这将为数字博物馆建设提供最理想的展示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是博物馆事业飞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湿地博物馆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这里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藏品的数字化过程中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把科学性放在第一位,避免知识的错误转化。     要关注数字化信息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并及时更新,这就需要注重对博物馆专业和计算机技术都精通的专业人员的培养。     要注重数字化过程中与信息整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问题,充分考虑信息整合的实现方式以及必要的后台处理功能。     关注藏品数字化过程中信息收集的合法性,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因为实体博物馆面对的观众到底有限,而数字博物馆的观众则没有地域和国界之分,在大量的观众面前一丁点的知识产权漏洞都会被发现和曝光,从而给实体博物馆带来不良影响。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