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电子读物
《国家湿地》第七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国家湿地》第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国家湿地》第九期
《国家湿地》第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国家湿地》第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
发布日期:2011-12-30浏览次数: 字号:[ ]
基本概况     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于1998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主要保护对象为鸟类及其栖息对象,由同属黄江流域的东关联安围区、大湖区以及公平区三个部分组成,代表黄江河流域三种不同的典型湿地类型,总面积为11590.5公顷。     保护区内河口、港湾众多,水道纵横,湿地类型多样,水草茂密,环境优美,其湿地类型是我国亚热带近海及海岸湿地和人工湿地的典型代表,三块湿地在类型上和水鸟资源分布上具有互补性,共同构成了同一流域内复杂多样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是亚太地区南中国海鸟类和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东南沿海少有的鸟类自然保护区。     至2010年,保护区湿地内共记录到鸟类244种,隶属17目52科,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34种,2008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保护管理成就     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于1998年以来,特别是2008年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以来,富有成效地开展建设、保护、管理、科研等一系列工作。目前,保护区已建立了管理处综合楼和宣教中心,设立了东沃管理站、公平管理站、大湖管理站,落实了专职管理人员,坚持开展鸟类保护、疫源疫病和迁徙动态等防控研究工作,并致力于维护自然、鸟类和社区群众之间的平衡;订立了护林护鸟公约,组织护林护鸟队伍,加强保护区日常的监测和保护工作,特别是加强对黑脸琵鹭、卷羽鹈鹕等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严格保护。加大宣传力度,着重抓好每年的“爱鸟周”、“野生动物宣传月”和“世界湿地日”活动。同时,组建了专职执法队,配备了汽车、摩托艇、高倍望远镜等先进设备,联合县森林公安局,严厉打击破坏湿地资源和猎捕、贩运、购销鸟类等非法活动。通过长期以来的不懈努力,湿地资源和鸟类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     丰富的湿地及野生动物资源是开展生物学和生态学教育的理想课堂,海丰已成为众多学科开展研究工作和文化教育的综合基地。海丰湿地对水禽、候鸟的重要意义和卓有成效的保护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国内外专家的赞誉,2005年因为丰富的资源及当地人们的爱鸟意识和传统,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为“中国水鸟之乡”。   湿地生态旅游     目前,海丰现已开发的生态旅游景点有莲花山森林公园、鲘门度假村、小漠渔港度假村、鲘门国际高尔夫球场等。     从全县旅游业发展速度来看,海丰县旅游业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缓慢,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知名度不高,因而旅游业还处于较低的水平,配套设施也有待提高。就保护区开发旅游资源而言,虽然景观资源相当丰富: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鸟类资源和大片的红树林景观,可开发性强,但是由于保护区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建设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与开展生态旅游顾此失彼。因此,保护区还没有进行旅游资源开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