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况
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丹顶鹤等珍稀水禽和蒙古黄榆等稀有植物群落为主要目的的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981年建区,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并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评定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被纳入“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05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被评为“吉林八景”之一。
保护区位于吉林省通榆县境内,总幅员105467公顷。其中,林地2.9万公顷,湖泊水域1.25万公顷,芦苇沼泽2.36万公顷,草原3.04万公顷。区内共有植物595种,脊椎动物300多种。有丹顶鹤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一级10种,灰鹤等二级保护动物42种。
保护管理成就
湿地保护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吉林省人大先后颁布了《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吉林省湿地保护条例》。成立了吉林省森林公安局向海森林公安分局,正科级建制,行使县级公安局职权。吉林省武警森林总队派一支森林中队常年驻守向海,协助保护区开展自然资源保护工作。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法规制度体系健全,执法队伍建设完善。
积极探索了湿地保护区与地方政府联合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互动机制。建立了由地方政府领导和保护区负责人参加的湿地保护协调领导机构,统筹本区域内的保护和恢复建设工作,积极推动了“社区共建”、“社区共管”活动的开展,严厉打击了乱挖滥占湿地的各种不法行为,有效支持了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丹顶鹤等珍禽繁育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拯救濒危物种,增加丹顶鹤等珍禽野外种群数量,开展了珍禽人工孵化和半散养繁育实验,现已人工机械孵化丹顶鹤100余只,东方白鹳4只。
有效开展了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通过设置工程围栏,完成封山育林15280公顷,对境内蒙古黄榆等天然林实施了封闭式管理。完成了湿地蓄水工程。修筑滚水坝两条,滞水围堰五条,开展了湿地清淤工程。初步形成了湿地恢复工程体系框架。
湿地生态旅游
向海地形复杂,沙丘、草原、沼泽、湖泊相间分布,构成典型的湿地多样性景观。沙丘榆林、湖泊水域、蒲草苇荡、羊草草原是向海最具代表性的四大生态景观。1994年以来,开发了仙鹤岛、百鸟园、博物馆、揽海阁等多个景点,并借助省自然保护科普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优势,大力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已具备了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的旅游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