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越的生态环境及湿地条件,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财富。其中的生态系统,在环境与生物之间反复地进行着生物——地球——化学的循环作用;而湿地它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巨大的生态功能等等。所有这些独特功能,都是目前人类还不可以人为制造出来的。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它将成为人类对居住和生活环境选择的重要内容。不仅如此,它还将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社会文明,也将是地方资源优势的重要条件。因而注重生态保护,发掘和宣传生态文化,将成为一个地区未来社会发展的新制高点,它需要有这样意识的领导去抢占、去统领,同时也需要业务部门去研究、去工作,也需要相关部门去配合,去共同打造。在此就我们洪泽湖博物馆在创建《江苏省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中所发挥的职能作用,作一点介绍。
在我国“十一五”规划发展纲要文件中,正式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将建立十个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江苏省委根据党的十七大“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精神,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口号。然而在“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尚未建成一处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这项工作一直处于探索阶段,这与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是不相称的。在“十二五”期间,国家还将发展十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据此,洪泽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敏锐抓住机遇,认真学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1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依据《文化部关于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文非遗发【2010】7号)、《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办非遗函【2011】22号)精神,结合洪泽县委提出“十二五”期间打造“文化洪泽”的发展目标,经调查研究,主动向县政府汇报请示,将“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作为文化生态保护项目,率先向省厅申报。请示得到了县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并指示由文化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成立组织,立即编制保护区整体规划纲要,并向省文化厅申请报告。申请报告也得到了省厅领导的批示,并要求我们纲要的编制工作一定要符合各级通知要求和意见,做好生态资源调查与分析等指导建议。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难点所在,它没有模式,没有先例,如果我们申报成功,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将是江苏省第一个文化生态保护区,这在全省文化生态保护工作中将具有着创新意义。在最初的座谈讨论过程中,我们就确定《江苏省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要开好头,起好步。
接下来保护实验区进入了整体规划纲要的编制阶段,纲要的编制是决定保护区成功与否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那么纲要由谁来编制?这又是关键步的起点步。经讨论认为,可以委托社会专业公司来编制,但是,所有的资源资料还须我们提供,受委托编制单位只能在所具有资料基础的条件上,按纲要编制要求,给与整合,其中对核心内容“洪泽湖渔文化”的了解和把握一定是达不到深入和全面的,而且,还将支出可观的经费。经综合分析后,最终决定由洪泽湖博物馆负责纲要编制工作,因为,博物馆对一个区域的历史文化是最为了解和具有研究的发言单位之一。通过《江苏省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整体规划纲要》的编制,也充分地证明了博物馆在这一方面优势。
博物馆在接受了这一任务后,全馆人员开展广泛讨论和调查,文化局主要领导亲自参与前期的资源分析和内容探讨,研究纲要编制的核心内容,经过分析,最终我们确立了“洪泽湖渔文化”是纲要的核心。确立编制的基本内容后,那么这一特色又体现在什么方面?我们又进行了细致分析归纳,确立洪泽湖渔文化资源的最大特色表现在文化生态资源上,其中具备了两大优势条件:一、自然资源,二、人文资源。
确立了资源条件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梳理出资源特点来。我们首先从渔文化的起源进行了简要概述:渔猎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是最为古老的生产行业,是原始人的生存技能之一。渔文化是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政治、文化的基础之一。作为人类原始产业,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起过巨大的作用;在自然资源中,首先是:淮河,是我国地理气候南北分界线,洪泽湖是淮河流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湖域面积在人工控制水位下,达2069平方公里。年无霜期240天,年平均降水量925.5毫米,日照年平均2296.7小时,年平均日照率52%,湖区年平均气温16.3℃,特别是在湖域区的地下藏有地热资源,因而冬季各月气温比临县高2℃左右。
洪泽湖具备典型的湿地条件、平均水深2米左右。湖内各类水生植物繁茂,品种多,数量大,优势种是芦苇、蒲草、莲等,隶属36科61属;浮游植物丰富,连同浮游生物和浮游动物,都是鱼、虾、贝等水生动物的主要饵料,其中藻类有141属、165种;浮游动物品种多样,据统计有91种,隶属35科,63属;鱼类资源独特,据1982年调查有16科84种,其中部分鱼品为洪泽湖区域仅见之一;底栖动物丰富,1985年调查共有76种,分属环节动物3纲6科7属7种,软体动物2纲11科25属43种、节肢动物3纲22科25属25种,总量达33.7万吨,其中蟹和虾都是中国特产,2005年中国渔业协会授予洪泽湖大闸蟹为“中国十大名蟹”称号。2009年,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授予江苏省洪泽县为“中国·洪泽湖大闸蟹之都”称号、中国烹饪协会授予“江苏·洪泽中国洪泽湖大闸蟹美食之乡”称号。2010年获国家工商局地理标志的授权许可。
人文资源,水是生命之源,又是文化之源。洪泽湖的人文资源,根据调查统计,从先秦至明清,为洪泽湖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水利等方面作出过贡献、有过影响、留下足迹的代表性人物数百人,其中有历代帝王二十余人;在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中,大禹治水擒获巫支祁最具神奇色彩;域内老子山,相传为老子炼丹的地方,目前也是全国唯一以老子命名的山;西周时期的淮夷领袖徐偃王,雄踞东方的古徐国,统辖淮、泗一带的淮夷“地方五百里”,流传至今的“挂剑台”遗迹,就是源于吴国季杞与徐偃王的故事;湖东岸东阳城的秦代农民起义领袖陈婴,为人宽厚,被称为“长者”。湖北岸的西楚霸王项羽,召集八千“江东子弟”,多次打败秦军;湖东北岸的汉初军事大家韩信,被誉为“汉初三杰”之一;汉初辞赋大家枚乘、枚皋父子及汉末的陈林被称为“建安七子”;唐以后有陆龟蒙、刘仁赡、鲍照、张耒、吴承恩、关天培等等,他们都与洪泽湖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我们在平时阅读学习中,收集的历代吟咏洪泽湖的诗词文赋就达500首(篇),作者达400余人。历史文化遗存止2009年经考古调查登记记录,域内各类历史文化遗存250余处,类别达6大项,范围遍及全县域,而且在一处西周遗址范围内还发现了陶质网坠。洪泽湖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查中收集线索2128条,类别达15大项,项目中,又以洪泽湖渔文化内容最为突出,仅渔具一项可分为六部十七大类80余种。单收集的吟咏渔具、鱼品、虾、蟹的诗词百余首。同时在渔业镇,我们还征集到反映传统捕鱼场景的册页画十二幅,在画面描绘的渔具中,有部分渔具现在已经消失。洪泽湖的渔民结构有来自全国江苏、山东、河南、安徽、河北、湖北等13省的68个县,这些渔民的涌入,也带来了各地的风俗文化和渔业技术,在洪泽湖形成融合,使其洪泽湖渔文化既有中国广大淡水渔区的文化共同点,又有洪泽湖区独特的地方特征。
在调查总结的基础上,我们对文化生态的现状进行分析;对保护项目进行评估。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又拟定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规划思路、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任务及保护对象与保护内容进行了确立;制定出保护范围,划定出重点区域及保护项目,制定保护方式、保护措施与保障措施;定出总体规划及分期实施方案等。这样,一份完整的《江苏省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整体规划纲要》文本就基本形成,针对纲要内容,我们还制作了一套与纲要内容同步的演示幻灯片,以便于专家对纲要评审时,能够一目了然地对纲要内容有更为直观的了解。经博物馆编制的《江苏省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整体规划》体例规范、内容齐全、条例清晰、重点突出、资料详实。
编制纲要是对我们博物馆业务工作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对我们这支队伍综合能力的大考验,它涉及的工作内容多,时间跨度长,特别是其中的部分内容已超出了博物馆工作业务范围,这些都是要我们去做完,做好。对纲要的编制过程,也是我们全馆人员的学习过程,大家通过编制过程,更加深入对洪泽湖文化的全面了解,编制工作中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与支持,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体现在我们的平时工作中,要十分注重对资料的收集,做好读书笔记,这样在使用的时候才能快捷方便。因为有些资料、数据临到用的时候是很难查找的,所以我们又发出了“啥到用时都恨少”的感慨。当然,最终我们的纲要编制工作要待到省级专家在对纲要评审的结果,才是对纲要编制的最后评定。
2011年1月19日,《江苏省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评审会议在省文化厅举行,省文化厅组织相关专家对纲要内容进行逐一评审,最终纲要一次获得通过。“江苏省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也被纳入江苏省政府“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
2011年6月14日,江苏省文化厅及全省相关市、县领导、专家,在洪泽湖畔举行了江苏省第一个文化生态保护区“江苏省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命名仪式。
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确立,体现着生态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展示着区域的环境优势和文明成果,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命名仪式的举行,标志着江苏省文化生态保护工作进入新的里程,保护实验区的确立也必将促进和推动文化生态保护工作在江苏更加广泛的开展,也将为江苏省在“十二五”时期打造文化强省奠定基石,为洪泽县文化生态保护工作,开创美好前景。
在命名揭牌仪式活动时,我们还精心编辑、制作了十块“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建设图片展”版面,从各个角度向民众宣传、介绍洪泽湖的生态文化、环境保护、洪泽湖渔文化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项目介绍等等,同时还推荐组织了一部分非遗保护项目在政府广场展演展示,受到了良好社会效应。
加强洪泽湖渔文化的研究、宣传、建设,通过完善保护措施和开展研讨,加强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项目落实、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丰富和繁荣社会文化,使洪泽湖渔文化生态能够世代相传,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还将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将继续为之努力工作,为文化生态保护工作,利用博物馆的环境优势,我们还将进一步做好窗口宣传和教育职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