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最新公告
湿博新闻
行业资讯
湿博新闻

中国湿地博物馆积极开展自然科学研究
发布日期:2010-07-23浏览次数: 字号:[ ]


    位于浙江杭州西湖区的中国湿地博物馆,充分发挥立足西溪湿地的优势,积极开展自然科学研究,今年3月确定的《西溪湿地外来植物生态适应性及入侵风险研究》,成为该馆开馆以来的首个重点研究课题。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日益加剧,外来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外来植物在引入地建立新种群,并蔓延传播至对自然资源造成非可逆性的破坏,已引起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中国湿地博物馆作为立足于西溪的科普、研究和展示场馆,把研究的目标首先锁定在了西溪湿地的外来植物上。

    西溪湿地是国内罕见的城市湿地,这片原始湿地1600年前就有了人类渔耕活动的印记,形成了以鱼塘为主,河港、湖漾、沼泽相间,拥有丰富动植物资源的次生湿地。2005年5月,经过数年的保护性开发建设,西溪湿地一期工程作为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开园;2009年7月,西溪湿地又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我国第37块国际重要湿地。如今的西溪湿地已成功开发了三期,核心区域的11.35平方公里已全部建成并向公众开放。

    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形成了西溪湿地特有的生物多样性和植被类型。但是作为城市次生湿地,西溪湿地长期以来又受到人为的干预,自然和人工流入的外来植物不在少数,近些年在开发性保护的过程中,又引进了大批园林观赏植物。据统计,2003年西溪湿地有维管束植物85科182属221种,至2007年维管束植物增加到477种,目前已增至约700种。这些湿地植物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外来植物,包括有意的人工引种、无意的携带传入和水流风传等自然传播。

    西溪湿地的这些外来植物是否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是否能达到引种目的和景观效果?是否会演变为外来入侵植物,造成生物入侵并对原有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这些都是亟待研究的课题。观察西溪湿地外来植物的生态适应性,从而评估其生物入侵的风险,不仅是西溪湿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全国各地的湿地公园建设和湿地保护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据悉,该项目将通过对西溪湿地外来植物进行野外调查,基本查清西溪湿地外来植物的种类、野生或逸为野生的外来植物的种类多样性,总结西溪湿地外来有害植物的基本特征,并对再力花、香菇草、狐尾藻等大量引种的西溪湿地水生观赏植物进行重点观测,通过定位观测和入侵风险评价,对西溪湿地主要外来园林植物的生态适应性调查和生长状况、自繁能力、生态适应性及观赏、景观效果等作出基本评价,提出种类增减、景观改进建议,为湿地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