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电子读物
《国家湿地》第七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国家湿地》第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国家湿地》第九期
《国家湿地》第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国家湿地》第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揭开碧塔海湿地“杜鹃醉鱼”的奥秘 文/程醉
发布日期:2018-01-08浏览次数: 字号:[ ]

 碧塔海水域面积约16平方公里,湖形好似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鹿。在藏语中碧塔海被称为“碧塔德错”,大家都知道“错”是藏语“湖”的意思,“碧塔”是指“牦牛毯”。不过碧塔海奇就奇在这“德”字上,因为“德”在藏语中的意思是“魔”。简而言之,藏语“碧塔德错”的意思大致就是水草丰美,牦牛成毡的魔力湖泊。那么,这碧塔海湿地里究竟隐藏着什么神秘莫测的现象呢?

 

醉羊的故事

碧塔海湿地属内陆湿地,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城东部。碧塔海湿地里的类型包括了湖泊湿地、高山湿地和草本泥炭地,是原始的高山和亚高山寒温性针叶林森林生态系统涵养的我国特有的高山冰渍湖湿地。碧塔海东西长约3000米,南北宽700米,平均水深20米,湖面平均海拔高达3395米,而且周围山峦上的积雪往往长达半年以上,因此这里的春天相比于内地其他地方总是“姗姗来迟”。

每年五月是当地杜鹃花盛开的季节,碧塔海畔的杜鹃花瓣纷纷飘落于水中,引来游鱼,鱼儿吞食花瓣后,竟醉倒而飘浮于水面,醉鱼和杜鹃就这样形成了碧塔海的奇特景观。传说此时,森林中的老熊也会趁月色来捞食昏醉之鱼。著名作家冯牧在《1974·冯牧在云南》一文中曾详细描写了这种景象,从此碧塔海“杜鹃醉鱼”和“老熊捞鱼”的景观就扬名于世。

洛桑品楚是当地的藏族牧民,碧塔海里土壤肥沃的湿地草甸就是他们的天然牧场。洛桑品楚虽然没有看见过碧塔海“杜鹃醉鱼”的奇异景象,但是他却有着一种更为神奇的亲身经历。在洛桑小的时候,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家里的大人放羊、看管牦牛。突然有一天,他发现自家的一只小羊羔躺在一片大杜鹃花树丛下,口吐白沫不断地翻滚。小洛桑顿时慌了神,连滚带爬地跑回家向父母报告。然而,问清了情况的大人们似乎并不怎么着急,他们和洛桑一起找到了那只小羊羔。然后,他们拿起洛桑削铅笔用的小刀割小羊羔的耳朵,给它放了一小点血,经过这样简单的处理后,小羊羔没过多久便神奇般的“痊愈”了。后来,洛桑才从父母那里得知小羊羔是因为误服了杜鹃花,暂时被麻痹了。一般湿地里的小动物出现这种情况后,只要通过放血排毒,基本上都能够转危为安。

洛桑的经历给出了一个十分明确的信息,那就是杜鹃花有毒。不过,这种说法是否真的有科学依据呢?云南省香格里拉县林业局的研究员方振东,一直在进行着碧塔海周边植物和环境的研究工作。他解释说,多数的杜鹃花里面都含有两种分别叫做“马醉木素”和“马醉木毒素”的成分。误服过量杜鹃花会产生抑制呼吸,让人晕眩等作用。看来洛桑所讲述的杜鹃醉羊的现象似乎还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杜鹃花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落叶或常绿灌木。它种类繁多,花色绚丽,花、叶兼美,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我国杜鹃花属的有毒植物约在60种以上,多数为我国所特有,而且大都毒性剧烈,常引起人、畜的中毒。因为杜鹃花有毒,所以碧塔海的鱼儿吃了杜鹃花的花瓣才会昏迷,出现“杜鹃醉鱼”的景象。然而,这种听上去合情合理的解释却立即遭到动物专家的质疑。

 

神奇的鱼洞 

蒋万胜是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从2007年开始他每年都会数次来到碧塔海湿地进行野外调查。他发现碧塔海湿地里的杜鹃花每年都会开花,但是“杜鹃醉鱼”的现象却并不是每年都会发生。据蒋万胜介绍说,碧塔海湿地大规模出现“杜鹃醉鱼”现象最近的两次分别已是1988年和1999年。实际上,即便是常年生活在碧塔海湿地周围的群众,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运气见到过“杜鹃醉鱼”的奇异景象。

五月的碧塔海湿地山花烂漫,碧塔海湖畔各色杜鹊竞相开放,这里是全球杜鹃花生长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湿地周边的杜鹃花品种多达十几种,每年有毒的杜鹃花瓣总会大面积地飘落在湖面上,但湖里的鱼儿却很少会中毒,这又是为什么呢?

蒋万胜研究员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开始了探秘之旅,他认为“杜鹃醉鱼”的谜底或许并不在有毒的杜鹃花上,而可能是在湖里被“醉倒”的鱼身上。

据长期的观察发现,每年杜鹃花开之际,碧塔海中只有一种名曰“碧塔重唇鱼”的鱼会出现晕厥、反转、漂浮的现象。这种鱼有3层嘴唇,鱼身圆直,有花纹,无鳞似泥鳅。生物学名叫“中甸高山裸鲤鱼”,它是第四纪冰川时间期遗留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了。从古至今,碧塔海附近的藏民都视其为“神鱼”,连寺庙的经幡上都绘有“碧塔重唇鱼”的图画。

蒋万胜和他的团队在追踪“碧塔重唇鱼”的行踪时,曾经意外发现不少鱼都会成群结队地钻进岸边一个个洞口狭窄的缝隙里去。碧塔海湿地周边类似的小洞大约有二十几处,而且在这些洞口周边大都分布着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等各种吉祥图案的玛尼堆。寂静的碧塔海,高耸的玛尼堆,再加上充满未知的鱼洞,都让“碧塔重唇鱼”这个物种显得十分神秘。

蒋万胜他们试着将小船靠近“碧塔重唇鱼”争先恐后钻入的小洞一探究竟,但是由于洞口都在湖边,水位太浅,考察用的小船根本无法靠近。随后,大家又从岸边试着利用水下摄像机进行“抵近侦察”。可是,鱼洞口又过于狭窄,水下摄像机只能进入洞口半米左右的距离,洞内的情形依然看不清楚。

 以往,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导致了科研人员对于“碧塔重唇鱼”以及“杜鹃醉鱼”现象的研究只能停滞于此。幸运的是,现在蒋万胜已经拥有了一台小型的“水下机器人”,可以供他“驱使”。

在水面操作台的控制下,“水下机器人”很快便接近了鱼洞。通过上面的摄像头,科研人员发现鱼洞内部果然有不少“碧塔重唇鱼”在游动,同时还不时有气泡和水流一起不断地从洞里岩石的裂缝往外冒出。

距离摄像头最近的一条“碧塔重唇鱼”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它的身上长满了白色的小点。蒋万胜研究员凭借多年的经验判断,这是一条生病的“碧塔重唇鱼”,它显然是患上了一种叫“水霉病”的疾病。随着观察的继续,科研人员发现鱼洞里聚集的“碧塔重唇鱼”绝大多数都属于生病的个体。而且,它们所得的都是这种“水霉病”。据蒋研究员介绍,该病是由真菌寄生鱼体表引起,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是水生鱼类常见的真菌病之一。

经过测量,科研人员发现鱼洞中裂缝流出的水流温度较低,从而导致了鱼洞范围内的水温要比碧塔海的平均水温低很多。而在低温环境下,水霉病的致病根源水霉属和绵霉属的真菌便无法继续繁殖。因此,患上“水霉病”的“碧塔重唇鱼”争先恐后到这里的原因就是来治病的。所以,把碧塔海周边有泉眼的小洞称之为“碧塔重唇鱼”的疗养院可谓是名符其实。

然而,“杜鹃醉鱼”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却仍然没有找到答案。

 

醉鱼的真相 

虽然大面积爆发式的“杜鹃醉鱼”现象并不经常发生,属于可遇而不可求的“奇观”。不过,每年杜鹃花开的时候,三五成群的“碧塔重唇鱼”醉浮于杜鹃花瓣下的情景还是偶尔能够见到。

经过仔细的观察,蒋万胜他们发现在杜鹃花瓣下不断翻滚、沉浮的“碧塔重唇鱼”也都基本上是患上了“水霉病”的个体。在它们的体表上都能够清楚的看到白色的斑点。同时,经过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还发现,1988年和1999年出现大面积的“杜鹃醉鱼”现象之后,结果却是大量的“碧塔重唇鱼”死亡的事实。

碧塔海水域面积在16平方公里左右,这在高原湖泊中也并不算特别小。而作为碧塔海独有物种的“碧塔重唇鱼”又处于这湖水中食物链的顶端,但千百年以来碧塔海里的它们并没有出现大幅度增加的情况。

综合多年来考察研究的结果,蒋万胜研究员认为,“碧塔重唇鱼”种群在扩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物种可能就会有一些自我调节的机制,最终会使自己的种群得到有效的控制。前两次碧塔海大量“碧塔重唇鱼”死亡的真正原因也可能就在于此。

每年五月,碧塔海湿地的气温上升,杜鹃花绽放,而同时较高的气温又正好利于“水霉病”的发生。因此患病的鱼和跌落的杜鹃花瓣恰巧在同一时候出现在碧塔海的水面上,又恰巧杜鹃花本身含有毒素的成分。长久以来,不明真相的群众们便误以为是“碧塔重唇鱼”吞吃了杜鹃花瓣而中毒。“杜鹃醉鱼”的传说也就由此流传开来,其实所谓的“杜鹃醉鱼”只发生在“碧塔重唇鱼”大量死亡的那几个特定时间,它就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

如今的碧塔海被山峦环抱,像一颗镶嵌在群山中的绿宝石,正以美丽恬静的天姿丽质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