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电子读物
《国家湿地》第七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国家湿地》第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国家湿地》第九期
《国家湿地》第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国家湿地》第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壶里乾坤大 杯中日月长——中国湿地博物馆2016年终跨年大展“壶具展”巡礼 文/孙洁玮
发布日期:2017-08-29浏览次数: 字号:[ ]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陶瓷的烧制成功,不仅直接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也直接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壶,一种水容器,具有贮水、盛酒、煮汤、烹茶等用途,是陶瓷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家族。一部壶的发展史也就是一部中国陶瓷发展史的缩影。从五千年前的陶壶到汉代的半陶半瓷壶到唐、宋、元、明、清、近代,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的各种壶具的出现,形象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以及民族文化的灿烂辉煌。

由于壶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围绕壶的典故及文化作品不胜枚举。而“壶”与“福”的发音韵母一样,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壶与福视为一脉。黎民百姓图个吉利如此,统领江山社稷的皇帝亦如此。壶,一个包容万象的小天地,它不仅仅是有形的容器,更寄托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湿地是生命的摇篮、人类文明的源头、文化传承的载体,也为我国古老的陶瓷文化提供了泥土原料,为我国悠久的茶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淡水资源。2016年尾,中国湿地博物馆推出了年终跨年大展“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壶具展”,展览共展出中国壶具共一百五十余件,主要分为紫砂壶具和瓷制壶具两大类,展品造型多姿、色彩美丽、工艺独特、图案丰富,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与风采。

走入中国湿地博物馆三楼专题展厅,首先引入眼帘的是展览前言版,从这里观众可以了解到展览的主题和概况。而右侧暗红色为底的背景墙上排列着各种形态的壶具剪影,也暗示着一场壶具视觉盛宴即将展开。深入展厅,接着可以看到展览的第一部分内容,即陶瓷的概念,陶器和瓷器的区别,以及紫砂壶的简介,以图文形式展出。

陶瓷的英文名为china,把开头字母c换成大写C就变成了中国的意思,可见陶瓷在中国的地位。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我国人民就发明了陶器。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而陶器和瓷器可以从原料、烧成温度、坚硬程度、吸水率和透光度方面进行区分。

继续深入展厅,观众便可欣赏到此次展览的主体内容紫砂壶具和瓷制壶具。此次展览的主色调为暗红色,整体基调为中式古朴风,与主题相当契合。展品陈列在玻璃柜和大型壁柜中,照明采用柔和的LED灯带,使观众可以近距离清晰地观赏每一把壶具。

首先可以观赏到的是紫砂壶具,紫砂是紫砂陶器的简称,是陶器的一个分支,是陶器壶具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其质地细腻,含铁量较高的特殊粘土制作而成,呈色以赤褐为主,质地坚硬而透气性能好的无釉陶器。制作紫砂壶的泥料,主要可分为紫泥、红泥、绿泥三大类。紫砂壶从制作结构上可分为主体和附件两部分:一是主体,即壶身、壶口、壶底、壶足、壶盖、壶钮(的子),二是附件包括嘴(流)、把等。紫砂壶形态多变,具有极高的艺术性,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此次展出的紫砂展品中,除了日常最为常见的圆器型、方器型紫砂,还有一些形态特殊,材质不同的展品。譬如,一些壶具的嘴、把、盖、钮等部位制作成了树枝、梅花、竹节等造型,将这些自然形态融入壶具中,因此这类称为仿生器型紫砂。另还有一种筋纹器型的紫砂,特点是将形体的俯视面作若干等份,把生动流畅的筋纹组织于精确严密的结构之中。通常有生活中所见的瓜棱、花瓣、云水纹等创作出来的造型样式。此外,观众们也会发现紫砂壶除了人们固有印象中的砂面材质,也可以有各式各样的彩色釉面材质,那些多为清代宫廷皇室风格,装饰采用浮雕、印花、贴花、加釉、加彩等工艺。

进入瓷制壶具展示区,可以了解到瓷制壶具的基本制作流程:取土、练泥、镀匣、修模、洗料、做坯、印坯、旋坯、画坯、荡釉、满窑、开窑、彩器及炉烧,整整十四道工序,可见制作工艺之繁复。制作流程的左侧展示的是我国古代瓷壶的代表。我国古代瓷器的生产,继唐代“南青北白”的格局确定之后,到了宋代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窑口繁多,新的品类也不断出现,最终,在众多的窑口中,八大窑系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貌,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宋代瓷窑的八大系统,正好以长江为界,北方四个,南方四个。北方是定窑、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四个窑系;南方是龙泉窑、景德镇窑、建窑、越窑四个窑系。

瓷制壶具展示区展出了60余件展品,包括青瓷、黑瓷、白瓷、彩瓷等等,形态多变,色彩丰富,使观众目不暇接。其中有不少与鸡有关的壶具,如三彩鸡首壶、定窑白釉刻花鸡首壶、汝窑大悲咒鸡首壶、越窑龙把双系鸡首壶、黑釉鸡首壶等,正好与新一年的农历鸡年相呼应。鸡首壶最早出现于西晋时期,是由浙江地区的越窑首创的。“鸡”与“吉”谐音,寓意吉祥安宁,因此鸡首壶占了动物类装饰内容的大部分,其他还有羊首壶、凤首壶、天鹅壶等。

陶瓷是土与火相熔炼的艺术,它拥有土与火的痕迹纹路,通过泥坯的材质、釉色充分展现,它是生命热情注入土坯中的结晶。此次壶具展作为跨年大展,非常值得细细品味。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