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电子读物
《国家湿地》第七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国家湿地》第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国家湿地》第九期
《国家湿地》第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国家湿地》第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天山脚下雪山环抱的“富饶的泉水” ——新疆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文/王源源
发布日期:2016-09-23浏览次数: 字号:[ ]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境内、天山山脉中部的山间盆地中,有一处原生态的“世外桃源”,这里不但有雪山环抱下的茫茫草原,还有“九曲十八弯”的美丽河流,更有优雅迷人的“天鹅湖”。每年春季来临时,都有成千上万的野生天鹅以及各种珍稀鸟类来此栖息、繁殖,使这里成为举世闻名的“天鹅故乡”、“鸟类天堂”。这个童话般的地方就是新疆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疆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西北部,地处天山隆起带的山间盆地中。雄伟的额尔宾山绵延横亘在盆地中央,将盆地分割成两部分,保护区便由这两个山间盆地和山区丘陵草场组成。在保护区四周,环抱着数座巍峨的雪山,山体海拔在3000米以上,山顶终年白雪皑皑,冰川晶莹。在蒙古语中,“巴音布鲁克”意为“富饶的泉水”、“永不枯竭的甘泉”。正如这个富含诗意的名字所表述的那样,四周环抱的雪山常年提供了充足的冰雪融水,再加上丰沛的降雨以及部分地区的地下水补给,巴音布鲁克自然保护区内形成了大量水草茂密的沼泽草地和神奇湖泊,为天鹅和其他鸟类提供了条件非常优越的繁衍栖息地,也使得巴音布鲁克草原成为新疆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

巴音布鲁克草原东西长270公里,南北宽136公里,面积2383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约2500米,为典型的高寒草原草场、高寒草甸草场、高寒沼泽草场和山地草甸草场。是我国仅次于内蒙古额尔多斯草原的第二大草原,也是我国最大的高山草原。它是巴音布鲁克生态系统的主体,同时也是南疆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

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巴音布鲁克草原保存了多种稀有物种。在盆地的底部生长着高大的树木,沼泽中植物有苔草、水冬麦、水毛茛、野黑麦等,整个草原的植被以草本为主,种类繁多,约有50个科160余属260余种。巴音布鲁克草原地势平坦、水草丰盛,是典型的禾草草甸草原,也是天山南麓最肥美的夏季牧场。每当盛夏来临,广袤的草原层峦叠翠,绿野无垠,遍地都是绿油油的优质“酥油草”。酥油草又名“羊茅”,草秆直立,稠密丛生,是羊最爱吃的一种牧草。成群的牛、羊、马、牦牛、骆驼等在如茵的绿草地上游荡,蔚为壮观。作为新疆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巴音布鲁克草原养育了著名的天山马、新疆大尾羊、美利奴羊和素有“高原坦克”之称的牦牛,被誉为“草原四宝”。

种类繁多的植物和优良的自然生态,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据统计,在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活的兽类有10科19种,如狼、林麝、黄鼠、天山马鹿、北山羊、盘羊等;鸟类31科128种,数量达数十万只;两栖类2科2种,鱼类2科5种及多种无脊椎动物。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种类的有8种,如雪豹、黑鹳、金雕、玉带海雕、白肩雕等;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种类有25种,如大天鹅、马鹿、盘羊、雪鸡等。

在广袤的巴音布鲁克草原上,分布着千余眼大大小小的泉水,草原四周所环绕的雪山,也提供了大量的冰雪融水,这些涓涓细流汇集成众多的湖泊和沼泽湿地,如颗颗明珠镶嵌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在这无数颗璀璨的“明珠”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驰名中外的巴音布鲁克天鹅湖。

天鹅湖位于巴音布鲁克草原的中部,是亚洲最大、我国唯一的天鹅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上野生大天鹅繁殖的最南限。这里栖息着我国最大的野生天鹅种群,是我国最大的天鹅栖息地和种源蓄源地,同时还是中亚候鸟迁徙通道中的关键栖息地。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处于草原的谷底,由于寒冷和冻土作用,这片区域形成了肥沃的沼泽草甸。素有新疆母亲河之称的开都河从其间穿过,河流漫滩十分宽阔,形成漂亮的九曲十八弯以及大面积的草墩沼泽。蜿蜒曲折的开都河及其支流,如同银色的飘带缠绕在水丰草美的草甸上,唯美的景观令人难忘。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大湖,它是诸多河曲、湖泊、浅水滩和沼泽构成的集合体,是由众多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连通的小湖组成的湖沼地,总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400米,属于高山湿地湖泊。四周连绵的雪岭冰峰构成了天然屏障,其间地势平坦辽阔,水草丰美,饲料富足,气候凉爽而湿润,非常适宜于多种水鸟尤其是天鹅的繁衍生息。

巴音布鲁克地区冰封期较长,每年5~6月间,冰雪才开始解冻,春季姗姗来迟,整个草原才迎来了春暖花开的季节。此时,成千上万只天鹅和其他候鸟从印度和非洲南部成群结队飞越崇山峻岭,来到巴音布鲁克天鹅湖栖息繁衍。它们争夺领地、寻找配偶,一片沸腾喧闹的景象,给刚刚结束了漫漫冬季、沉沉寂静的草原和湖泊带来了无限生机。随着仲夏季节的来临,天鹅开始了为期30~32天的孵化期,此时是观赏天鹅的最佳时节。天鹅幼雏破壳而出之后,要在这里度过大约半年的美好时光,它们在亲鸟的带领下学习游泳、飞翔、觅食等生活技能。每年9~10月份,幼雏长大,新羽丰满,天鹅便要举家迁徙,到遥远的南方躲避严寒。

据有关资料记载,以往每年约有2万余只天鹅在巴音布鲁克天鹅湖繁衍生息,但由于人为活动增加,生态环境恶化,到了80年代初,这里的天鹅最少时仅剩2000余只。198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巴音布鲁克自然保护区,并将其定位为以天鹅及其它珍稀水禽、湿地生态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动物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成立后,通过加强保护,目前这里的天鹅数量已逐渐恢复并稳定到1万余只。另外,保护区内还生活着雁鸭类等水鸟10万余只。

巴音布鲁克草原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远在2600多年前,这里即有姑师人活动。13世纪成吉思汗西征起,这里是蒙古许多部族的驻牧之地。清乾隆年间,土尔扈特、和硕特等蒙古部落在“东归英雄”渥巴锡的率领下,从俄国伏尔加河流域举义东归,清政府对其优渥抚待,特赐水草肥美之地供他们游牧。从此,这片水草丰美的草原成为土尔扈特人的家园。现在,生活在巴音布鲁克草原的土尔扈特牧民就是蒙古族的重要一支。

自古以来,巴音布鲁克的当地牧民在这片泉水丰沛之地休养生息,他们日出而牧,日落而归,逐水草而居,爱护着这片美丽的草原。牧民们将天鹅奉为“神鸟”,视作吉祥和幸福的象征,一直精心地加以保护。在这里,从古至今人们都视猎杀、惊扰天鹅和拣拾天鹅蛋为“罪恶行为”。由于得到牧民的精心照顾和喂养,天鹅对牧民建立起了深深的信任。在巴音布鲁克湿地,随处可以看到人和天鹅和谐相处的景象。牧民们放牧时即使和天鹅的距离很近,天鹅也不会躲避,甚至有的天鹅干脆就将巢穴营建在牧民的蒙古包旁,每天随着他们放牧的马群、羊群外出觅食,就像牧民们饲养的家禽一样。当地居民与天鹅等野生鸟类和谐共处,勾勒出一幅祥和的画面,新疆自治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政府还先后将天鹅定为区鸟和州鸟。

1986年,巴音布鲁克湿地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我国首批二十个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之一;2000年,在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中,将该地列为国家重要湿地;2013年,新疆天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巴音布鲁克作为新疆天山的四个片区之一,以亚高寒草甸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和沼泽景观美的典型代表,顺利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天鹅等野生鸟类悠闲栖息的美丽家园,是一个如梦般醉人的地方。这里是天山雪水所创造的奇迹,处处风景如画。近年来,随着巴音布鲁克湿地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来此观光旅游的中外人士也不断增加。为适应新时期保护区发展的需要,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实施了保护区建设一、二期工程,其管理设施设备得到加强。我们有理由相信,科学的生态管理会赋予了这片古老的水域新的生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