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电子读物
《国家湿地》第七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国家湿地》第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国家湿地》第九期
《国家湿地》第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国家湿地》第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身怀特殊本领的湿地水鸟
发布日期:2016-03-08浏览次数: 字号:[ ]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有湿地水鸟12目32科271种。这些水鸟中,不乏身怀特异功能者,让我们来瞧瞧吧! ◆潜水本领超群   栖息于沿海海滩、内陆淡水河湖沼泽地区的斑脸海番鸭,可以在水下潜行深达5至10米,有时甚至更深。   善游泳的黑水鸡,能将整个身体潜藏于水下且鼻孔露出水面进行呼吸而潜行达10米以上。 鸬鹚发现鱼时会立即潜入水中,最深可下潜19米,潜水时间最长可达70秒。   潜鸟科中的大型水禽红喉潜鸟,体长54-69cm,体重可达2.5kg以上。它们能在水下快速游泳,追捕鱼群,潜水持续时间可达60—90秒。个体较红喉潜鸟大一些的黑喉潜鸟,能在水面飞奔追捕鱼群,但觅食主要是通过潜水,一次潜水时间可长达90—120秒,潜水距离长达400多米。   栗树鸭飞行能力弱,其速度亦不及其他鸭类快,但善游泳,且潜水能力甚强,一次潜水可达十几分钟,可称得上水鸟中的潜水冠军。     ◆飞行本领出众   以动物性食物为食的长尾鸭,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冬候鸟,每次潜水时间达30-50秒,其飞行速度平均每小时可达到80公里。   我国偶见的灰鹱,被誉为鸟类中的“迁徙之王”。根据安放在灰鹱身上跟踪其活动的19个电子追踪标签的一次记录显示,它先是向北飞到白令海,接着向南飞往南极洲、然后向东飞往智利,最后向西飞往日本和新西兰。在200天里迁徙6.4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飞行一圈半,有时一天的飞行里程可以达到997.8公里。   白额燕鸥的长距离迁徙也非常有规律,几千年来周而复始,夏天,它们在海滨湿地周边生儿育女、繁衍生息;秋风乍起,它们拖家携口,越过重洋,远赴万里之外,世世代代在南半球和北半球之间来回往返。   斑尾塍鹬保持着鸟类不间断飞行的世界纪录。据报道,2007年9月,一只代号为"E7"的雌性斑尾塍鹬,在中途不降落不进食的情况下,斜跨太平洋,连续不停地从美国阿拉斯加一路飞往新西兰, 8.2天时间内飞了11587公里。鸟类可以直接飞越太平洋,使不少生物学家跌破了眼镜。 ◆捕食本领高强   水雉主要栖息于富有挺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的淡水湖泊,因其有细长的脚爪,能轻步行走于睡莲、荷花、菱角、芡实等浮叶植物上,并在浮叶上挑挑拣拣地找食。这位活泼的"凌波仙子"亦能沿水面飞行捕食,亦能潜行于水底觅食。   鸬鹚采用扎进水里快速潜泳、用尖端带钩的嘴捕捉鱼类。在海草丛生的水域追踪猎物,它们主要用脚蹼游水;在清澈的水域或是沙底的水域,就脚蹼和翅膀并用,其翅膀已经进化到可以帮助划水;在能见度低的水里,鸬鹚往往采用偷偷靠近猎物,突然伸出脖子用尖嘴发出致命一击。这样,无论多么灵活的猎物也很难逃脱。在昏暗的水下,鸬鹚则借助敏锐的听觉捕捉猎物。若遇到大鱼,一只鸬鹚无力制伏时,它会一边搏斗,一边呼唤同伴前来,二三只协同作战,有的啄头,有的衔尾,把猎物连推带衔弄到船边,以使渔民立即用网捕捉。   全世界总数尚不足1600对的白腹军舰鸟,在我国仅偶见于广东沿海岛屿一带,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腹军舰鸟有一对长而尖的翅膀,极善飞翔,能在高空翻转盘旋,也能飞速地直线俯冲。但由于羽毛没有油,沾水就会淹死,因此它们亲自动手捕捉的仅仅是一些漂在水面上的水母、软体动物甲壳类和一些小鱼及死鱼,很难吃到水下的大鱼。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白腹军舰鸟凭着高超的飞行技能,依靠掠夺其他海鸟捕获的食物来弥补自己取食能力的缺陷。军舰鸟的名字,就是从它们的掠夺习性而来的,人们贬称它为“强盗鸟”。它们常常突然发起空袭,凶猛地冲向目标,使被攻击者吓得惊慌失措,丢下口中的鱼仓惶而逃。“强盗鸟”便趁机立即急速俯冲,凌空叼住正在下落的鱼,并马上吞吃下去。   栖息于潮湿稠密林地的黄胸鹬,能聪明地用脚敲打泥土把蚯蚓引诱到地表,然后用长而敏感的喙,像镊子一样将蚯蚓拖出,然后吃掉。   体型既矮又胖,看起来十分滑稽的翻石鷸,它们的嘴很短而且微微上翘,很不适合在土中寻找食物。经过长期进化,它们养成了一种最常用的觅食习惯:平时在潮间带、河口沼泽或是礁石海岸等湿地中,它们不断用嘴翻开石块或贝壳,寻找藏身其下的沙蚕、螃蟹等小动物充饥。它们逐一翻转石块的模样非常有趣,仿佛是警察正仔细地搜寻着隐藏在石头背后的蛛丝马迹。 ◆防御能力惊人   遗鸥的群体防御能力很强,在孵化后期和育雏期间,如有人、畜或其他天敌进入巢区时,成千上万只遗鸥会倾巢而出,在巢区上空或大声惊叫或狂飞乱舞,有的不顾一切地向下俯冲,有的居高临下排泄粪便对付入侵者。棕头鸥也是如此,在产卵孵化、育雏期,有敌意的对手接近巢区,大批棕头鸥会集体在低空盘旋,俯冲、嘶叫或排粪,直到入侵者逃离巢区为止。   红脚鲣鸟在孵卵期间如果遇到干扰,亲鸟就会迅速起飞,向来犯者猛冲过去,同时将粪便象雨点一般向来敌喷射出去。它们常常成群结队地去海上觅食,有时会在正常返回的飞行途中突然“急刹车”,刹那间回到自己的巢中,这是它们为了迷惑和躲避随时会袭击它们的“强盗鸟”——军舰鸟的一种本领。   短尾信天翁的幼鸟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它们体内未消化的油脂和残存物,冷却后会形成大量粉红色的、由甘油三酯和脂类组成的、像鲸蜡一样的“胃油”,集中在胃上皮细胞的外面。每当遇到危险时,它们就会将这种“胃油”当作子弹喷射出去,赶走天敌。   栖息于水生植物丰富的湖泊、河流、池塘、沼泽等水域中的绿头鸭,具有控制大脑部分保持睡眠、部分保持清醒状态的本领,这是美国生物学家发现鸟类可对睡眠状态进行控制的首例证据。研究报告认为,绿头鸭在睡眠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以帮助它们在危险的环境中发现偷袭的敌人。   毛腿鱼鸮能摆出一种可怕的姿态,称为恐吓炫耀。遇到对手时,它先将头部和颈部的羽毛竖起,然后头部猛向前伸,部分或全部地张开双翅,同时不断地发出刺耳的叫声,对手常常会感到非常恐惧而逃之夭夭。 还有一些湿地水鸟的特殊本领也令人赞叹不已:   俗称“水葫芦”的小䴙䴘,幼鸟生长速度奇快,从4、5月份出生到年底,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幼鸟的身型就长得和它们的父母相差无几了,一般人已无法分清哪个是幼鸟哪个是成鸟了。   夜鹭,其眼睛具备大量视杆细胞,因此具有夜视能力,所以它们通常于黄昏后从栖息地三三两两地出来,在水边浅水处捕食高灵活性的鱼、蛙、虾、水生昆虫等动物;也有单独伫立在水中树桩或树枝上,眼睛紧紧地凝视水中寻觅猎物。清晨太阳出来以前,则陆续回憩息处养神。   普通翠鸟扎入水中后,仍能保持极佳的视力,因为它的眼睛进入水中后,能迅速调整水中因为光线造成的视角反差,这种功能大大提高了它们在水中捕食的效率。   长距离迁徙鸟类红腹滨鹬,可以根据自己迁徙的路线改变它们的外表。鸟类学家发现,红腹滨鹬被捕获并被放置在比较冷的环境中,此时它们的肌肉和器官就会萎缩以减少热量散失。这种能力还会传递给后代。   海鸥不仅是“海港清洁工”,还是海上航行安全的“预报员”。因为海鸥的骨骼是空心管状的,没有骨髓而充满空气,很像气压表,能及时地预知天气变化;其翅膀上的一根根空心羽管,也像一个个小型气压表,能灵敏地感觉气压的变化。   在苇塘及沼泽地区内活动的食虫鸟类湿地苇莺,天生一副好嗓子,常伫立于芦苇顶端不停地鸣叫,婉转动人。它们是最擅长效鸣的鸟,能模仿60多种鸟鸣,因此受到不少养鸟人青睐。   湿地水鸟中也有不少拟态现象,小苇鳽可算是最为出色的。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小苇鳽的行动变得极为谨慎小心,白天多隐蔽在芦苇丛和其他茂密的植物丛中,黄昏和晚上出来活动。当它们感觉到有危险时,常常向上伸直头颈,长时间一动不动的站在原地,如不仔细观察,人们还以为是一株枯草或一根树枝,只有走到它的跟前,它才“扑”地一声展翅飞走。栖于河流及海边沙滩砾石灌木丛中的大石鸻,体色与乱石酷似,很难被敌人发现。普通燕鸻由于体色和周围环境很相似,它们休息时站立在土堆或沙滩上,一般不易被对方察觉。生活于潮湿稠密林地的黄胸鹬,是会令人吃一惊的猎禽,淡黄褐色有斑纹的羽衣与环境一致,常蹲伏在枯叶中一动不动等待猎物,直到几乎被人踩上时才会突然迅速飞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