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嘉陵
园艺植物中的“美人”
五小叶槭是我国四川雅砻江流域的特有树种,是槭树科槭属落叶乔木,生长于海拔 2200-3000米的雅砻江河谷地带。五小叶槭的树皮深褐色或灰褐色,树高可达10米以上,野外居群约有500余株。“五小叶槭”已经被誉为世界上最具观赏价值的两种槭树之一,在西方园艺上与中国著名观赏树种鸽子树“珙桐”齐名。
国外现有的极少量五小叶槭都是由奥地利博物学家约瑟夫·洛克第一次引种后存留在美国的母树繁衍的,但是这株母树已经在1991年的时候死去。到目前为止,已知五小叶槭仅残存分布于四川省的九龙县、康定县、雅江县和木里县雅砻江河谷地带的部分区域。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等级标准,五小叶槭属于极危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龚洵研究组于2005年引种五小叶槭到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区,多年来长势良好。昆明植物园里的五小叶槭小树枝呈现圆柱形,据了解其中紫色的树枝是今年刚刚长出来的新枝,而近乎褐色的则是以前的老枝条。
五小叶槭的树叶都是掌状复叶,跟我们的手指头差不多基本上都是5片叶子,但偶尔也有4个叶片或者是6、7片叶子的情况存在。五小叶槭正是因为叶形独特、色彩绚丽,才被称为最具观赏价值的槭树之一。
但是,由于人们对五小叶槭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且深入研究也还面临着各种各样实际的困难。因此,非常遗憾的是五小叶槭至今没有列入我国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中。
时隐时现的植物界“隐士”
在青海省尼彦纳克山与冬拉冈岭之间,每年都会有洁白的冰雪融水,集成涓涓细流向东南方流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石渠县。从这里起,它便正式被称为“雅砻江”。然后,雅砻江就开始在连绵不断的峡谷中咆哮、怒吼着,以势不可挡的气概一泻千里,最终注入金沙江。
雅砻江流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奇特的气候条件,使得这里成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宝库。大熊猫、牛羚、白唇鹿、丹顶鹤等“国宝”都生活于此,而一度被外国专家认为已经灭绝的濒危植物五小叶槭也在雅砻江流域被发现了。
实际上,早在1929年,奥地利博物学家约瑟夫·洛克就在四川省甘孜州的木里县采集到了五小叶槭的野生标本。随后,他便将这种从来没有见过的美丽植物作为观赏树引种到了国外。1931年,德国的 Diels教授正式将其命名为“五小叶槭”。
然而,自从1937年中国有关科研工作者再次在川西雅砻江流域采集到五小叶槭标本之后,这个美丽而神秘的植物便如同“人间蒸发”般从人类的视线中消失了。
后来陆续有很多植物学领域的研究者试图依据当年约瑟夫·洛克的记录寻找到野生五小叶槭的踪迹。但是,由于约瑟夫·洛克的记录也不过只是描述了一个大致的方位,而由于林业砍伐的原因,雅砻江流域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加上地理、交通上蔽塞,大家都不得不铩羽而归。
无数次的搜寻无果之后,许多外国学者都认为五小叶槭在它的原产地很可能已经灭绝。五小叶槭这种植物被人类发现还不到100年,人类对它的了解几乎还没有开始,甚至都还没有好好地看上它几眼,难道它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了吗?
让人欣慰的是,到了1982年,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进行横断山植物考察,来到了位于雅砻江流域贡嘎山西坡九龙县的九龙河边。一次在借宿于当地一户村民家中的时候,一名老教授在帮助主人烧火做饭的过程中,突然在老乡家的薪柴堆里发现了一截疑似五小叶槭的树枝。
经过和资料以及标本进行对比,最后认定确实是五小叶槭。随后,大家又在附近发现了五小叶槭的野生居群。虽然专业术语称之为“居群”,但也不过是生长在一个多石的陡坡上,仅仅166株而已。
不过,五小叶槭这一消失了近半个世纪的珍稀植物的再次出现,立即引起了国内外植物学界和园艺界的关注。
亟待拯救的山中“精灵”
目前,我国川西仅存的4个野生五小叶槭居群都在人类活动频繁之处。牲畜啃食、打柴伐薪以及各种道路、水利工程的建设都会给它们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特别是根据《四川省雅砻江两河口-牙根段水电开发方案研究报告》,该段梯级电站中两座电站建成后,两河口电站正常蓄水位是2860m,牙根一级电站正常蓄水位是2602m,牙根二级电站正常蓄水位是2560m。也就是说,按照五小叶槭雅江种群的分布区海拔高度和水电站蓄水水位高度对比数值,可以预见,雅砻江电站水库正常蓄水后,将淹没雅江县五小叶槭的绝大部分分布区,对五小叶槭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值得高兴的是,2015年9月国内某保护组织已经就此提起了公益诉讼。据了解,这也是我国第一例保护濒危植物的公益诉讼。毋庸置疑,“这不只是几棵小树的事”。一直以来,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都不够重视,通过这场诉讼,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唤醒公众及社会的认识。
野生的不过500株五小叶槭在自然界里实在是太渺小、太脆弱了。它们因为雅砻江而“偷生”于世,使得我们还有机会能够一睹芳容,也使得我们有了机会保护好雅砻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让五小叶槭这个雅砻江的美丽精灵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