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电子读物
《国家湿地》第七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国家湿地》第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国家湿地》第九期
《国家湿地》第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国家湿地》第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独居狮城一隅的“心灵栖息地” ——新加坡双溪布洛湿地自然保护区
发布日期:2016-11-01浏览次数: 字号:[ ]

文/胡鉴炜

新加坡,旧称新嘉坡、星洲或星岛,别称为狮城,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她是个小小的城市国家,这里没有崇山大川,没有傲人的名胜古迹,土地面积也只有714.3平方公里,但该国自然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意识非常强,政府在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和城市发展的两方面,实施严密的规划,使新加坡成为可持续发展城市的一个良好范例,其经验为非洲和亚洲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新加坡比较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有三个,武吉知马天然保护区、乌敏岛上的仄爪哇保护区和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这三个保护区中,武吉知马天然保护区早在殖民时代就已创立,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则是目前新加坡最大的湿地保护区。

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位于新加坡西北部地区,这里偏离繁嚣的市区由与海域连通的数个港汊和周围的洼地构成。湿地的通海出口隔着柔佛海峡,与对面马来西亚的新山市直线距离不足2000米,几乎可以游泳过去。

这块失而复得的湿地保护区属于“重建湿地”,原本该地周边都是各种鱼虾养殖场和鱼塭。上世纪八十年代晚期,鱼虾养殖场迁移,国家原计划将此地开发为农业专业园区,后来一批马来亚自然协会的鸟类研究人员向新加坡政府写信请愿,指出这块湿地是重要的候鸟迁移栖息地,希望能够作为生态保育之用。新加坡政府经过细心考察和慎重评估,认为确有其生态的重要性,于是在1993年底,将此地设立为自然公园,由政府出面经营并向公众开放,当时占地面积为87公顷。

双溪布洛自然公园一开始的法定地位是比较低的,这会很容易因为开发的需求而被要求移作它用,因此政府在2002年提升了其法定的地位和社会价值,将普通的自然公园改名成为现在的双溪布洛湿地保区。湿地保护区与周边的克兰芝小径、克兰芝沼泽地公园、林厝港红树林及农场等连接起来,成了一条大自然长廊。2003年,双溪布洛公园还被列为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的遗产公园。  

这块湿地自然保区虽然主要是由政府经营管理,但当地学校、企业和社会团体仍扮演着环境复育的重要角色。地方的中、小学校纷纷安排来此校外教学,学生们亲身参与湿地保区的栖地营造工作,特别是协助红树林幼苗的移植工作,地方环境社团也经常出钱出力参与保区的各种活动。

根据历史记载,新加坡原本有超过2000余个植物品种,在不断城市化的过程中,近90%的物种不是已经灭绝,就是濒临绝种或受到威胁,红树林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例。由于保护区附近早期的海岸线多被养殖业者开发为各种鱼塭,天然的红树林环境受到破坏,红树林成了新加坡自然遗产的一部分。因此在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的经营上,积极营造多样性的湿地环境,让红树林回到海岸线、动植物重回这块湿地,成了最重要的工作。国家湿地管理中心实施了几项措施:第一,他们在红树林生长茂密的区域采集种籽或胎芽,转植到生态资源较为贫瘠的海岸线来复育红树林;第二,适当的管控调整池塘的深度,以提供不同需求的物种栖息;第三,引进原生红树种,增加树种的多样性;第四,在园区入口处,种植诱蝶植物。皇天不负有心人,积极的盐水湿地复育工作成果斐然,生物的多样性大大提高。

双溪布洛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新加坡第一个湿地保护区,目前面积已达161公顷,凭借外界的支持,这里得以一直展示着野生生物的多样性和美丽的景观。双溪布洛不仅孕育着繁茂的热带乔木和海滩植物,拥有大片的原始森林,而且是新加坡最大、最完整的红树林湿地保护区,散布着大约20多种红树林树种,占新加坡红树林种类的85%。红树林有像章鱼的触手一样一重又一重发达的根系,它们能错综复杂地深入浅海,牢牢地锁定在海泥之中,在海水不断的冲刷下顽强地生长。当你独处在一大片红树林中,时不时可以清晰地听见红树林树枝断裂落入海的声音,那断裂的断枝仍然可以发芽生长,可见它们的繁殖力是多么的惊人。

新加坡地处热带,双溪布洛是该城唯一的天然沼泽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用圩堤将该地分割为多个区域,用闸门控制着各个区域的海水涨落情况,随着潮汐的涨落,有的区域呈灌水状态,有的区域保持滩涂面貌,这为候鸟和滩涂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2002年,该湿地自然保护区被评为“国际湿地”全球重要的候鸟栖息地。在保护区的树林和水边,我们可以见到多种鹬类鸟和成群的大凤头燕鸥,以及罕见的小啸鸭和乳白色的鹳,还有中国的白鹭等。每年冬天,许多来自西伯利亚的候鸟南下到澳大利亚等地越冬,这块湿地保护区就成了途径东南亚候鸟的主要中途停留站。据不完全统计,在这里可以观察到的鸟类品种有220个之多,其中一半以上属于季节性候鸟。

此外,在保护区潮间带滩涂上,活跃于此的招潮蟹、滩涂跳跳鱼、水生蜥蜴、异形海蛄虾和海螺、海蚌等多种多样的小动物,为鸟类繁殖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潮间带有时甚至可以发现咸水鳄鱼(湾鳄)、野生水獭和足足有两米长的巨蜥在活动。

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的规划可以用井井有条来形容,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园内所有设施,如桥梁、水亭、观鸟屋等都用木头建造。在游园路线方面,限制是非常严格的,游客进入保护区主要是通过一条木栈道和三条步道(步道小径都是由碎石细沙铺成的)。红树林木栈道最短,只有五百公尺,它似乎是一座九曲十八弯的木制桥梁,宽约两米,栏杆高一米许,依树傍水而建。木栈道两边是茂密的红树林,下面是波光粼粼的海水,赶上涨潮,游客不必涉水就可以穿梭在红树林之间。木栈道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全木结构的凉亭,供游人休息避雨;第二条是黄线步道,约三公里,游客在行程中仿若置身一片神秘的领地,尽享红树林栖地的宁静;第三条是橘线步道,约五公里。进入该步道,时时可闻到海洋沼泽中弥漫着的浓浓的海腥味,沿途亦可观赏到各式各样的红树林景观;第四条是紫线步道,约七公里,主要是游览淡水区域。此外,儿童也可以乘坐滑轮船穿越红树林河。

值得一提的是克兰芝自然步道,从这条步道进入双溪布洛湿地公园,可以让孩子们从中学习到关于森林、湖泊、红树林、海洋这四个关于自然保护区的基本知识。

双溪布洛是一个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独特的湿地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内还设有参与活动区、探索活动区、专家活动区、限制保护区和艺术馆,经常开展标本展览、科普教育和实地进行自然山水的绘画训练和创作等活动,每年吸引十多万游人前来参观学习和休闲娱乐。

新加坡国家公园局2015年10月5日在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开设了红树林园,据悉,新设立的红树林园包括35个红树品种,其中甚至有被称为“鳄鱼眼”的濒危树种木榄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