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电子读物
《国家湿地》第七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国家湿地》第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国家湿地》第九期
《国家湿地》第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国家湿地》第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守护“中国月亮城”的“东方之珠” ——四川西昌邛海国家湿地公园
发布日期:2016-11-01浏览次数: 字号:[ ]

文/张子遥

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心的西昌市,自古便是祖国西南边陲重镇,如今更是著名的中国航天城。同时,西昌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中国月亮城。由于海拔高、污染少,空气清新洁净、能见度高,所以这里的月亮看上去格外圆格外大。古人曾用“月出邛池水,空明激九宵”的诗句来形容西昌明朗的月夜景色,诗中所说的“邛池”,又称“邛海”,是位于西昌城区东南约5公里处的一个天然淡水湖泊,如今已打造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湿地——邛海国家湿地公园。

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泸山东北麓、螺髻山北侧,属更新世早期断陷湖,至今约180万年。邛海面积约34平方公里,湖水平均深14米,最深处34米。虽然邛海的水域面积并不是很大,但由于它紧邻西昌市,所以在蓄水滞洪、调节生态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邛海水质清澈透明,山光云影,一碧千顷,是四川省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邛海螺髻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2006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重要节点。

围绕着邛海四周,是大片的原生态湖湾湿地和自然形成的沼泽地和涝洼地。这些湿地系统有大面积的活水水域,其自身的水质调节净化能力较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在基因资源保护和闭合性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山、水、城相连,这是西昌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但也因为城区紧邻邛海,给邛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后,由于大量的围海造田、填海造塘等活动,加之自然泥沙淤积,邛海水面面积从鼎盛时期的34平方公里降至不足27平方公里,湖泊周边近2/3的滩涂、苇塘、湿地填成了鱼塘、耕地,原生湿地植被基本消失,水鸟和本土物种减少。进入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城市扩建、人口激增,旅游开发、网箱养鱼和农家乐等的无序发展,又使邛海的湿地生态功能受到进一步破坏。邛海流域森林植被遭受破坏,湿地面积逐年减少,邛海水质受到严重威胁。如何解决因人类索取过度而引起的湿地生态失衡问题成了摆在西昌人面前的难题。

1997年,《梁山彝族自治州邛海保护条例》出炉,成为美丽邛海的护身符;2002年,西昌市决定对邛海实施“抢救性保护”措施,成立了邛海总体规划领导小组,相继完成了邛海湖滨带恢复与建设、邛海流域森林生态建设等规划,着力控制邛海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势头,恢复和改善邛海生态环境;2009年,邛海生态保护与湿地恢复工程启动,西昌人下大力气对邛海湿地进行打造。该工程共分六期,规划总面积2万亩。通过一系列退田还湖、退塘还湖、退房还湖、截污管网建设及水生、湿生植物种植等措施,截止2014年10月,一至六期工程全面完工,相继建成了观鸟岛、梦里水乡、烟雨鹭洲、西波鹤影、梦寻花海、梦回田园等6个湿地公园,邛海水域面积得到恢复,湖水水质从Ⅲ类全面恢复至Ⅱ类,湖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和优化,景区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邛海湿地总面积达到两万余亩,是全国最大城市湿地,同时还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鸟类栖息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城市小气候,净化水质,提供动植物栖息地和生态景观等多重功效,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保护邛海水质及生态平衡为核心的生态功能保护区。

邛海湿地的水体与邛海的水体相连接,形成一个开放式的系统,具有很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邛海湿地中不仅含有大量的陆生植物群落,还有许多水生植物,据统计,邛海湿地内共有水生植物22种,涉及15个科18个属。

由于邛海湿地公园是人工打造的城市湿地,在规划这些水生植物的种植及成景效果方面,建设者们也是下了一番功夫。他们将原邛海水生植物最大限度地加以保留,同时在湿地中搭配种植了多种水生植物。整个湿地园区既有大面积的芦苇、菖蒲丛植,也有富有情趣的水竹点缀栽植。茭白、荸荠、菖蒲、茨菰等丛植在水边或浅水区,野菱、睡莲、浮萍、凤眼莲、金鱼藻等漂浮在水面,与湖光山色相呼应,基本保留了整个园区的水生植物自然状态,既有较好的景观效果,同时还起到了净化水体的作用。

邛海湿地丰富的植物群落又为鸟类提供了多样的栖息场所,据统计,湿地内共有鸟类24种属6目6科,骨顶鸡、池鹭、苍鹭、红嘴鸥等各种深水游禽鸟类、浅水涉禽鸟类、林灌鸟类在此处繁衍生息,邛海湿地成为各种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理想家园,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强大的生态系统。

邛海湿地公园还对邛海水源涵养及水质净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就像6个巨大的“水肺”,使流入和流出邛海的水得到过滤和净化,水质得到保证。并且,作为一个半人工生态系统,邛海湿地公园还蕴含着各种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许多自然资源与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物质生产功能。

由于邛海水域面积广,水产资源丰富,是四川省水上运动基地和四川省最大的天然渔场,同时也是西昌城市居民生活和生态用水的重要水源。不仅如此,湿地中大量的水分蒸发成水蒸汽,还保持了当地的湿度,给整个西昌地区带来了充足的降水量,补充了足够的地下水资源。因此,邛海又被称为凉山州和西昌市的“母亲湖”。 

邛海形成时间比较早,至今约180万年,形状似蜗牛,古称邛池,因两千多年前有一支名为“邛都夷”的氏族部落在其沿岸繁衍生息而得名。《汉书》、《后汉书》分别以“邛池泽”和“邛河”之名而载入史册。唐代以后民间普遍称邛海,文人雅士则多称邛池。

据史书《南中志》记载,“邛都县(今西昌)东南数里有邛河,纵广二十里,深百余丈,多大鱼,长一、二丈,头特大,遥视如戴铁釜然。”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也曾游历邛海,他对邛海的景色大加赞叹,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道:“碧水秀色,草茂鱼丰,珍珠硕大,美不胜收,其气候与恬静远胜地中海,真是东方之珠啊。”可见,邛海湿地宜人的气候不但给各种动植物创造了理想的生息繁衍地,保证了当地的生态平衡,还绘就了一幅巧夺天工、秀逸醉人的邛海湿地山水画卷。

和我国其他的高原湖泊一样,邛海以温婉润泽、恬静秀美著称。有学者把邛海与太湖、鄱阳、洞庭、西湖进行比较后叹道:“洞庭雄阔,鄱阳奇伟,太湖深秀,西湖与邛池以柔媚胜;惟西子浓妆、邛池淡抹,各有千秋;而邛池则以恬静胜。”

如今,经过精心打造的六大湿地公园,犹如一条玉带环抱在邛海周围,其间水草丰茂、鸟语花香、绿树成荫,与邛海平如明镜的景观相得益彰,给人们提供了一片可以旅游观光、游玩休憩的胜地,成为人们休闲健身和观光娱乐的绝佳场所。湿地的恢复、水系的开发、公园以及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是人对自然良性的干预,自然回馈给邛海的是清新的空气、优美的风景和鲜美的水产品。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来了大批的游客,也给邛海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在湿地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把安置小区和新村建设作为景区的旅游服务功能区进行规划建设,使景区与安置小区(新村)互动互补,让拆迁群众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形成“湿地观光游、乡村休闲度假游”的业态布局。随着邛海湿地工程的推进,昔日古朴宁静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了恬静优美的湿地公园,周边的旅游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当地百姓也从中找到了发展致富的新路子,新村也成了邛海景区有名的旅游商品和邛海餐饮文化集散地。随着邛海湿地恢复工程的逐步完成,邛海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松心情的理想场所。每天约有1.5万人在这里健身、游览、骑车、钓鱼、散步,大大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2011年,四川邛海湿地被批准为四川省湿地公园;2012年,在“中国最美湿地展”中,中国湿地博物馆把邛海湿地定位为“中国最美养生栖居地”;2014年,邛海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四川省城市建设保护的典范,得天独厚的生态湿地成为西昌一张独具魅力的城市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世人的目光。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