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电子读物
《国家湿地》第七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国家湿地》第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国家湿地》第九期
《国家湿地》第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国家湿地》第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秋冬餐桌上的“江南人参”
发布日期:2016-01-14浏览次数: 字号:[ ]
  秋末冬初,天气渐寒,一道美食开始摆上了人们的餐桌,慈姑红烧肉、慈姑焖排骨、慈姑煲筒骨、慈姑焖鸭块等,这就是有“地下雪梨”之美誉、被北方人视之为“江南人参”的慈姑。作家汪曾祺在他的《故乡的食物》里就有“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读之让人倍感家乡的亲切,“茨菰”就是慈姑。   慈姑,别名燕尾草、茨菰、酥卵、芽菇等,俗称马蹄、地栗,是多年生草本挺水植物,属泽泻科慈姑属,亦属于浅水植物,全世界的慈姑属共有25个种,我国约有5~6种。慈姑原产地在中国,在亚洲、欧洲、非洲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均有分布,欧洲多用于观赏,而中国、日本、印度和朝鲜则多用于蔬菜。我国的慈姑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太湖沿岸和珠江三角洲为主产区,北方有少量栽培。   慈姑植株直立,株高50~100cm,甚至1.2m,其根部是须根系,系肉质形,有细小分枝但没有根毛,须根长约30~40 cm。慈姑的茎有短缩茎、匍匐茎和球茎三种,其中短缩茎的腋芽萌发生长,穿过叶柄基部向土中伸长;匍匐茎每株有10余条,长40~60cm,入土约25cm,入土深浅受气候影响,气温较高时,匍匐茎顶端窜出泥面,长叶生根成为分株,气温较低时,匍匐茎向泥土深处生长,末端积累养分形成球茎;球茎一般茎高3~5cm,横节面直径有3~4cm,由2~3个支节组成,球茎形有卵球形和近球形,茎肉白色或淡黄色,顶端还有顶芽。食用的慈姑都是球茎。   慈姑属喜阳耐阴植物,特别喜欢高温高湿的气候,对水体环境适应性强,生于池塘、水坑、小溪及沟渠等的静水或缓流水域中,常可在野外池塘或沟渠中见到。慈姑的叶片形似箭头或呈禾草状,颜色为青绿色,赏心悦目,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人们常用盆栽慈姑作为观赏。白居易在《履道池上作》中就有“树暗小巢藏巧妇,渠荒新叶长兹姑”的描写。荒芜的沟渠中长出新鲜的慈姑叶,那一片青碧,使荒渠增添了盛夏的新绿,别有诗情。宋朝陈与义写的“三尺清池窗外开,茨菰叶底戏鱼回”,让人如同看到燕尾似的的慈姑叶下,一群鱼儿在摇头摆尾地游来游去,就像一幅写意的水墨画。   在我国,栽培的慈姑品种主要有刮老乌、苏州黄、肉慈姑、马蹄姑、南宁白慈和桂林白慈等6种。其中刮老乌、肉慈姑和马蹄姑肉白色,质地致密,淀粉含量高,耐贮存,对慈姑黑粉病抗逆性较强;而南宁白慈和桂林白慈肉质细,风味浓,品质好;苏州黄则肉质黄白色,质地较细致,无苦味。慈姑不仅形似马蹄、栗子,其性、味、成分、功用又与栗子相似,故有“马蹄”“地栗”之称。   慈姑富含淀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又含钾、磷、锌等微量元素,对人体机能有调节促进作用,因此,慈姑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它在生活中的食用方法有很多,《群芳谱》云:“至秋冬取食甚佳。”深秋冬初正是慈姑上市季节,而慈姑耐贮运,各地都能吃到新鲜的慈姑,此时吃慈姑当然“甚佳”。将慈姑削皮、洗净,与肉类或炖或焖或炒或煎,都是一道独特的美食。一般常见的菜谱有慈姑焖牛肉、慈姑烧肉、慈姑煎饼等等,都一样口感鲜美,乡土风味浓郁。   慈姑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及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有防癌抗癌肿、解毒消痈等作用,常用来防治肿瘤。中医认为,慈姑主解百毒,能解毒消肿,利尿,可治疗各种无名肿毒、毒蛇咬伤。另外慈姑性味甘平,生津润肺,补中益气,能够败火消炎,辅助治疗痨伤咳喘。食用慈姑地下球茎,可清热解毒、润肺、降压。慈姑花还有明目、去湿的功效,治疗肿痔漏、祛湿之功同于茵陈;慈姑叶也有消肿、解毒的功效,主治疮肿,丹毒,恶疮等疾病。   慈姑可以种子繁殖也可以球茎繁殖,在生产上慈姑都是利用整个球茎或球茎上的顶芽进行繁殖的,而盆栽可以种子繁殖也可以球茎种殖。繁殖用的种球或种芽,应选成熟、肥大、端正、具有本品种特性、顶芽粗短而弯曲的慈姑,既省种又省工,效果也较好。春末夏初,气候温和,可以插播慈姑球茎了,待气温渐暖,慈姑抽枝长芽,早稻“双抢”过后,育好的慈姑苗就可以移栽至大田种植。   秋末冬初,慈姑茎叶渐枯黄,此时的慈姑与盛夏时相比是另一般萧瑟景象,却正是慈姑采收的时节。唐人张潮在《江南行》中有“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诗人以“茨菰叶烂”喻思念亲人的情景,可见此时的茨菰叶和莲子花一样,成了别离相思的见证。   采收慈姑时也有一些讲究,不能将田里的水放干,水田放干水后泥土会变硬,增加挖掘慈姑的工作量,又会损伤慈姑球茎。另外,为不损坏慈姑、能把慈姑挖干净,采收慈姑时一般不使用工具。所以,在采收慈姑的季节,我们会看见水田里农民弓着腰,戴着塑胶手套不停地在烂泥里翻摸,把一只只慈姑从淤泥里翻出来,放进盆子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