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电子读物
《国家湿地》第七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国家湿地》第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国家湿地》第九期
《国家湿地》第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国家湿地》第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揭秘阿尔泰山脚下的神秘湖泊
发布日期:2015-09-07浏览次数: 字号:[ ]
一    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有一条特殊的河流——额尔齐斯河。它发源于阿尔泰山脉的中段,从东南向西北流淌,最终注入了北冰洋。在额尔齐斯河流域,有许多风景迷人的绿洲,但就在这些美丽风景的外表下,还隐藏着很多神秘难解的自然现象,其中最为奇特的就是位于额尔齐斯河源头的两个位置紧紧相邻的神秘湖泊——伊雷木湖和可可西里湖。    伊雷木湖是额尔齐斯河万里行程中所形成的第一个湖泊,四周群山环绕,湖面水波不兴、深沉平静。但是,在伊雷木湖,人们很少能够发现水生生物的身影,整个湖泊也因此显得诡秘而冰冷。“伊雷木”在哈萨克语中是“漩涡”的意思,相传在这个湖里存在着许多巨大的漩涡,无论是水草还是鱼虾,都会被漩涡无情地吸入湖底,所以在这个看似美丽的湖泊一直被当地人视作生命禁区。    可可西里湖是额尔齐斯河流域的第二个湖泊,距离伊雷木湖只有不到20千米的距离,但是水草丰美、鱼虾成群、飞鸟云集,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秀丽景象,被誉为“塞外江南”,当地人习惯将其称为“野鸭湖”。    同样是额尔齐斯河流域的湖泊,地理位置又是如此接近,为什么自然风貌却截然不同呢?为了揭开这个谜团,2011年9月,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探开发局组织科考队,前往北疆进行考察。 二    科考队首先来到伊雷木湖。远远望去,群山环抱下的湖泊周围是景色秀美的绿洲,一派草木丰茂、牛羊成群的景象。但走近以后,科考队的专家们发现,伊雷木湖里没有芦苇、菖蒲等常见的水生植物,也看不到水生动物的影子,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湖泊中生物稀少呢?    一个谜团还未解开,另一个谜团又接踵而至。专家们发现,环绕在伊雷木湖四周的山体上布满了许多深浅不一、大大小小的裂缝,山上的岩石是质地坚硬的花岗岩,但却支离破碎,显得非常奇特。伊雷木湖一带属于阿尔泰山的余脉,而远处阿尔泰山山谷中的岩石都呈现出圆润平整、表面光滑的模样,跟湖边这些碎石完全不同。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带着这些疑问,科考队又来到了可可西里湖。    “可可西里”, 哈萨克语的意思是“绿色的湖”。果然,呈现在科考队面前的简直是一幅精美的江南风光图。湖水碧蓝澄清,水中鱼虾成群,20多座芦苇岛在湖面上随风飘游,灰鹤、野鸭、沙鸥、白天鹅,以及其他各种种类的野生鸟类聚集在这里繁衍生息。远处,肥沃的草原一望无际,牛羊成群,悠闲地在湖边觅食。    望着眼前这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专家们不禁感到很诧异。可可西里湖和伊雷木湖纬度相同、海拔相近,距离仅有20千米,又同属额尔齐斯河上游水系,为什么景色竟会如此迥然不同?这两个湖泊,简直是构成了一个巨大而奇异的地理谜团。    通过查阅地质资料,专家发现,在可可西里湖和伊雷木湖之间横亘着一道山梁。那么,这个山梁会不会隐藏着什么地质秘密,能不能从中找出两个湖泊的形成奥秘呢?专家们决定去一探究竟。    科考队驱车向两个湖泊间的山脊进发。这里的山路崎岖难行,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碎石块,路边的山上寸草不生。越野车一路颠簸前进,两个小时后,科考队看到了一幕奇特的景象——原本绵延而行的山脊忽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裂隙,最宽处有五六米,深十多米。专家们下车走进裂隙,发现到处散落着破碎的花岗岩石块。很明显,曾有一股非常巨大的力量将这里原本完整的山峰生生撕成了两半,形成了这个巨大的裂隙。那么,如此大的力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花岗岩的质地本来是很坚硬的,但这里的山体却变成了破碎的石块,可见,此处山体曾经经受的力量不仅巨大,而且具有持续性、反复性。联想到之前在伊雷木湖周围看到的布满裂纹的山体和破碎的花岗岩石块,专家猜测,这个撕裂的沟谷,可能和湖泊的形成有某种关联。    查阅地质资料后,专家们发现,这里正处于一个巨大的地震断裂带的中心,这个巨大的缝隙就是1931年的一场8级大地震造成的,当时,这里是地震的震中位置。从现有的地质资料上来看,在阿尔泰山的这个区域中,数百万年以来,曾经有过数十次大大小小的地震,而多次地震的结果,就是眼前的山体被撕裂,同时形成了一系列的断陷盆地,进而形成湖泊。伊雷木湖和可可西里湖都是历史上多次地震而形成的断陷湖,形成的时间都在距今200万年前左右。    两个湖泊的形成原因找到了,但是这样的考察结果却让专家们更加不解,按说成因相同,它们就应该形态相似、面貌接近,可这两个紧紧相邻的湖泊无论是水文条件还是生物数量都截然不同,这又究竟是为什么呢? 三    既然两个湖泊形成的原因基本一致,那么考察队决定从生态条件入手去考察两个湖泊的区别。因为湖中的生物都是依赖湖水生存,所以专家推测,这两个湖泊的水质很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别。    科考队分别在可可西里湖和伊雷木湖提取水样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可可西里湖的水质达到国家地表三类水的标准,而伊雷木湖的水质则达到了二类水的标准。也就是说,伊雷木湖的水质要优于可可西里湖。这样的结果出乎大家的意料,看来,水质并不是导致两个湖泊水生生物数量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    随后,科考队又分别测量了两个湖的水温,发现伊雷木湖的水温约为7℃,可可西里湖则在11℃左右。此时当地的气温接近20℃,为什么湖水的温度和气温会相差这么多呢?科考队决定从湖水的来源查起。    科考队从伊雷木湖的入水口溯源而上,来到额尔齐斯大峡谷,峡谷中奔涌而下的正是注入伊雷木湖的额尔齐斯河,经过测量,这里的水温竟然接近0℃。原来,额尔齐斯河发源于阿尔泰山南麓海拔3500米的雪山,河水都是山顶的常年积雪和巨大冰川融化而成,所以,这里的河水水温极低,是一条典型的冷水河,由于伊雷木湖和可可西里湖都是额尔齐斯河的上游湖泊,所以,这两个湖泊也都是冷水湖。    虽然找到了湖水水温偏低的原因,但谜团并没有解开,两个湖泊的水温只相差3℃,不可能对湖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也就是说,真正影响这两个湖泊生物生存的因素也不是水温的差异。    科考队继续展开实地考察,发现伊雷木湖的入水口紧靠着额尔齐斯河,河水几乎是直接流入湖中的,而在可可西里湖的北侧有一片广袤的沼泽,河水是经过这片沼泽的渗透、过滤,然后流入湖中的。专家们推测,正是这两种不同的水源补给方式造成了伊雷木湖和可可西里湖的截然不同。    伊雷木湖生物稀少的真正原因并不是湖中存在传说中的神秘漩涡,而是由于来自额尔齐斯河的冰川融水直接注入。这种冰川融水非常洁净,水体中植物生长必须的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很低,导致这个湖泊成为一个“贫营养湖”,因此水生植物很难在这里生长,而植物群落的缺失又导致了水生动物也非常稀少。    流入可可西里的冰川融水在进入湖泊前,在沼泽湿地底部长期存留、缓慢渗透,将湿地中富含营养的泥土以及植物死亡后留下的有机质带入湖中,使得这里的湖水拥有了大量适宜生物生长的有机成分。    谜团终于揭开了。这两个已经在阿尔泰山脚下静静地存在了数百万年的美丽湖泊,是世代和两湖相邻而居的当地百姓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也是科研价值极高的湿地绿洲。这两个湖泊所在的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地区年降水量只有不到150毫米,而年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如果没有这两个湖泊,这里将成为寸草不生的荒漠戈壁,正是由于伊雷木湖和可可西里湖的存在,使这里拥有了数亿吨的优质淡水资源,成为我国西北边陲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美丽绿洲。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