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电子读物
《国家湿地》第七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国家湿地》第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国家湿地》第九期
《国家湿地》第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国家湿地》第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开启绿色运动 传递湿保理念
发布日期:2015-07-08浏览次数: 字号:[ ]
    中国湿地博物馆的科普活动拥有了自己的专有名字——“绿色启航”,在正式拥有这个名称之前,一场绿色“启蒙运动”如星星之火般,早已悄然燎原。    “一座博物馆,如果只满足于坐等观众上门参观,那么宣教工作做得再好、参观者再多,相对于整个社会大众来说,宣传成效也还是非常有限的。”早在开馆之初,中国湿地博物馆就已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开始撒开一张科普大网,在做好自身场馆科普教育的同时,将这项工作走出场馆,走进社会。 绿色教育——“三进”     杭州香樟社区、嘉绿苑社区、华星社区、德加社区……至今,杭州已有十余个社区接受过来自博物馆的“绿色教育”。五年来,博物馆组织宣教人员,主动深入学校、社区和社团,为社会各界送去绿色科普知识,形成绿色教育“三进”系列品牌活动。   “绿色教育进课堂”活动,是将PPT、动画影像等形式作为湿地知识的载体,由博物馆专业宣教人员带入学校课堂,以生动活泼的授课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为他们普及湿地知识,宣传环保理念。   “绿色教育进社区”活动,则是通过“湿地博物馆进社区”和“社区小朋友亲近湿博”两种方式,组织社区的孩子积极参与到博物馆组织的各项科普活动中来。 “绿色教育进社团”活动,是面向在校大学生招募“湿地卫士”,对他们进行培训指导,使之成长为合格的博物馆志愿者。     截至目前,中国湿地博物馆已累计制作“五水共治”、“杭州蓝·中国红”等科普教案30余套;先后走进中、小学生校园20余所,周边居民社区10余个,分别与浙江大学、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校、浙江旅游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建立志愿者长期合作关系,累计开展活动(课程)百余次,受教人数近3万人次。 绿色体验——实践中学习     杭州自2007年开始正式启动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行动计划,让青少年在课堂之外学习体验社会活动。中国湿地博物馆自被列入“第二课堂基地”名单以来,利用自身优势,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寓教于乐的绿色体验品牌活动。     在这里,孩子们要做的,最多的就是动手实践。在变废为宝手工课中,孩子们收集家中的废弃物带来课堂,经过老师指导后重新组装成新的玩具或艺术画。博物馆工作人员说,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思考,环保其实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垃圾分类、废物改造是孩子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也开发了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当下,博物馆“最火”的活动还属“忆民俗·知民俗·承民俗”——二十四节气湿地民俗体验。这是一项传承湿地传统的活动。民间小吃春饼、乌米饭、夏至面、酿酒让人垂涎三尺,民间习俗剪窗花、绣香袋、抢麦、贴头伏贴乐趣十足……以一年24个节气为时间节点,针对每个节气普及湿地传统文化知识,回忆过去的民俗民风,重温西溪“老底子”的过节传统,把湿地文化、西溪文化凝练成有特色的符号,用视觉、味觉、触觉等直观的方式把文化情感传递给青少年,正是二十四节气活动的意义。     此外,绿色体验课程还包括生态瓶制作、显微镜观测、动植物标本制作、叶脉书签制作等。“体验”特色对广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湿地博物馆因此也成为杭州市第二课堂活动人数最多的单位之一。 绿色燎原——科普走向全球     2011年7月,湿地博物馆科普活动第一次跨出了浙江的大门。跟随一起的,还有来自杭州各中小学的20多名学生。在这个以“拥抱红树林”为主题的湿地科普夏令营中,营员主要由一至三年级的小学生组成。在为期一周的团体生活中,小朋友们进行了户外红树林考察,并寻找到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小生物;还参与了香港湿地公园的户外生态环境维护工作,其中最具挑战性的,莫过于在香港湿地公园内进行为期一天的义工服务体验,为游客做导赏服务。     第一期的成功举办,让博物馆吃了颗定心丸。这也意味着,中国湿地博物馆策划的“绿色燎原计划”开始启动,湿地科普宣教的国际化网络正在形成。 第二年,夏令营走进了祖国宝岛台湾的日月潭,杭州的孩子们与当地的孩子们一起考察湿地环境,度过了丰富充实的营期。     此后,博物馆组织了第三期“体验双溪布洛”新加坡湿地科普夏令营和第四期“走进顺天湾·环保零距离”湿地科普营。孩子们与新加坡、韩国的同龄人进行湿地知识PK,在参观、学习对方先进的环境科学技术,实地体验当地湿地保护成果的同时,推介中国湿地博物馆、西溪湿地及中国的湿地保护成果,把绿色教育带出国门,促进国内外的环境文化教育交流。 2015年,“绿色燎原”将走进法国卡玛格湿地。接下来,博物馆还计划在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世界各地的重要湿地,组织科普夏令营活动,让“绿色燎原计划”燃遍全球。 绿色节庆——过节也环保     围绕“湿地日、博物馆日、世界环境日、文化遗产日”等专业节庆日,中国湿地博物馆都会推出特色科普宣传活动。     在“湿地日”,博物馆曾推出“湿地、森林和我”原创故事大赛、湿地主题少儿绘画大赛等活动。通过征集原创故事、原创绘画,孩子们在边学习湿地知识的同时,也让他们能自发地去认识和保护自然。     在世界环境日,湿地博物馆策划开展了“自然·记忆·收藏”艺术展,各年龄层的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对废弃瓶子的艺术再创作,表达独特的环保理念。     其中,“湿地主题少儿绘画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对于开馆才5年多的中国湿地博物馆而言,无疑是最老牌的科普活动了。每年,中国湿地博物馆都把最好的展览档期留给孩子们,动用最大的布展面积来充分展示孩子们的作品。今年,这场大赛共征集到20多个省份的多达4110幅作品,名为《跟着童画游湿地》的专题展览,也正在中国湿地博物馆展出。     通过一系列的科普宣教活动,在收获了良好的社会评价的同时,湿地博物馆更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和宣教理念。未来,中国湿地博物馆将“绿色”品牌科普活动继续发扬,责任也将继续。 绿色代言——宣教不简单     宣教员是维系博物馆与游客最直接的纽带。他们是博物馆的“代言人”,承担科普宣教的责任。在小朋友眼里,他们就是无所不知的百科全书。     现代博物馆以教育推广为主要目标。对中国湿地博物馆来说,围绕“绿色环保”这一主题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成为了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     博物馆的宣教队伍主要有4支:宣教员队伍、湿地研究队伍、荣誉馆员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宣教员的主要任务是为博物馆观众普及湿地相关的基础知识;湿地科研人员通过对湿地的调查研究,发布最前沿的学术信息,为观众举办科普讲座。同时,博物馆还招募了荣誉馆员队伍和志愿者队伍,让社会每一个关注湿地、爱护环境的公民都自愿加入到保护湿地、宣传湿地的行列中来,以星星之火燎原的方式,将湿地保护的理念传至社会每个角落。     在宣教队伍中,除了博物馆自己的宣教员,还有一群被称为“小V”的志愿者。每当寒暑假或节假日时,人们总能看到身着黑色志愿者服装的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辛勤服务。几年来,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博物馆已累计培养大学生“湿地卫士”8000余名。如今,博物馆志愿者阵地——“小V之家”也已打造成为杭州市青年志愿者的一个品牌。他们与博物馆其他的宣教队伍一起,为做好博物馆的“代言人”共同努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