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电子读物
《国家湿地》第七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国家湿地》第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国家湿地》第九期
《国家湿地》第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国家湿地》第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山西母亲河畔的两片“绿肾”
发布日期:2015-05-08浏览次数: 字号:[ ]
    汾河,古称“汾”,又称汾水,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者,大也,汾河因此得名。汾河全长713公里,流域面积39721平方公里,在山西省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汇入黄河,作为山西的母亲河由北向南穿太原城而过。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汾河中下游逐渐断流,太原城区段成了沿岸边山支沟、工业废水的排污渠,环境甚是恶劣。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1998年,太原市启动“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一期工程”,对胜利桥至南内环桥6公里范围内的河道进行治理美化,蓄了水,并种了花草树木,于2000年对外开放。治理美化后,社会反映非常好,老百姓把这一段称之为“汾河公园”。之后,太原市继续加大对汾河的治理美化,向北、向南延伸进行二期工程建设,经过反复研究、比较,决定把向北延伸部分,即胜利桥以北2.4公里范围内,建设成“自然、生态、野趣”的湿地公园。这一工程2005年10月开工,2007年10月竣工,终于使得昔日垃圾遍野、污水横流的河滩变成了自然景色十分优美的湿地公园。     经过多年的治理、改造和建设,汾河湿地公园共建成58万平方米的水域面积和427万平方米的绿地,种植了包括芦苇、香蒲、菖蒲、千屈菜、红蓼、苜蓿、狗尾草、猪毛菜等园林植物116个品种、26.6万余株,以及观赏性较好的睡莲、荷花和慈姑等湿生植物26个品种、40余万平方米;在湿地与防洪堤岸之间,种植适合北方地区生长的毛白柳、新疆杨、垂柳、馒头柳、油松、青千和银杏等乔木13782株,灌木6734株,两者共占植物总数的83.26%;其余为草本、藤本和水生植物。     美好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鸟类,汾河湿地公园的鸟类主要有喜鹊、斑鸠、灰喜鹊、麻雀、娄燕、雨燕、绿头鸭、苍鹭、白鹭、鸳鸯等,值得一提的是,公园内甚至还发现有隼、小枭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根据长期观察记录,如今来太原落户筑巢的鸟儿,不仅有常年生活在此的本地鸟类,更有大量的外来迁徙水禽。大多数迁徙鸟类对栖息落脚的地点要求非常高,而在众多苛刻的条件中,最主要的有三点:首先是要有一个安静能做巢的环境,其次要求适宜栖息的水面,最后就是要有比较丰富的食物来源。现在的汾河两岸,尤其是汾河湿地公园,对于这些迁徙水禽,正好就是一处符合上述条件的难得的“世外桃源”。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春秋两季迁徙在此的鸟类有200多种,而且还有递增的趋势。这些美丽的生灵吸引了众多的市民及游客,大家漫步于此,走走看看,亲近大自然,欣赏草长莺飞、莺歌燕舞,体会一份远离了闹市喧嚣的鸟语花香。       2太原汾河湿地公园属于人工型河流湿地,沿汾河两岸布局,南起胜利桥北1号橡胶坝,北至森林公园西门北侧500米,全长2.4公里,建设面积115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60万平方米,绿地面积50万平方米,广场道路面积近10万平方米。太原汾河湿地公园按照湿地的特性,恢复和完善沿岸湿地系统,保证了城市局部自然生物的多样性,并形成了一条内河湿地系统,对流域的防洪滞洪起到了积极作用,得以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公园沿汾河东西两岸有芳草渡、轮之舞、汇石园和野趣园四大景区,沿岸修建了若干供游人遮阳、避雨、赏景的亭台廊榭及景点,还有大大小小蜿蜒曲折穿行于绿草林间的道路。亭台廊榭的建筑风格,追溯着山西、汾河的历史;大小道路的选材、铺装,或砖或石或瓦,甚是精良,图案各异,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然又无不沿袭着三晋文化、地方特色。公园外东有林学院、老年大学等学府,西有汾河外滩的烘托,浑厚的文化氛围,也营造了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的和谐画面。在西岸胜利桥北侧,有数百米长用大小石块堆砌的驳岸,这是千百年来汾河冲刷、退水后留下的痕迹;在东岸,由南向北走过惟妙惟肖的北涧河仿木桥,有用建筑语言、符号表达的“五行”:金、木、水、火、土,意在揭示山西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些,与花草、树木、水景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漫步其间,妙趣横生,美不可言。时时曲径通幽,处处横生野趣。建设者们自编一联来描述他们建设的公园:“卷至两岸土,移花裁木,大好园林,招来莺歌蝶舞,最难得茅屋沽春、木亭消夏;截下半河水,点石造渚,极妙境地,惹得虾戏鱼游,更时有车声辗梦,倒影催歌。”     汾河湿地公园的主入口位于汾河东岸胜利桥北,进去以后便是公园最大的景区芳草渡,其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积0.3万平方米。迎客亭亭前开阔、平整,有柳树、国槐、白皮松等植物,自成一体;周围柳树环绕,鸟语花香,微风轻拂。北涧河景观桥属于汾河景区一、二期工程的衔接,为仿木混凝土结构建筑。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婀娜多姿的扶风垂柳、挺拔而立的活化石银杏以及在水面自在游弋的野鸭。三亩塘占地面积28公顷,其中人工湖面6.7公顷,种植有大面积水生植物并配以适量野生花卉等,向游人展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主要功能流程,通过展示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湿地自然景观,开展湿地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芳草渡广场占地7000平方米,结合现状高差及高大乔木、四季鲜花,形成天然半围合的、亲近自然的休息空间,营造出一个充分亲水赏景的开敞空间;并利用保留现状树,形成视觉焦点,共同烘托一种优美自然意境。芦苇荡占地6000平方米,利用大片地域特色明显的水生植物芦苇作背景,以芳草渡人工湿地展示区的净化水为补水。汾河人家通过特定的地域文脉,来寻找汾河流域汾河人家农耕文化的足迹,以及汾河优美的原生态自然风景。金沙滩为仿火山熔岩结构,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充分结合现有地形和水利工程,依势造景,形式活泼自由,不拘一格,潺潺流水不规则缓缓流入河中。九曲阵将地域特色植物组合到游戏中,形成高低错落的绿色植物迷宫,通过各种小空间的变化拉近与自然的距离。旱溪借助地形高差、大型石块并局部设置浅水池,在丰水时形成跌水,枯水时借助石块形成北方特有的河滩景色。最北侧400公斤的黑色悬壶象征着一代医学大师傅山先生“悬壶济世”的医学主张、飘动着的红色中国结与倾泻而下、源源不绝的流水构成一幅最美妙、最有悬念的景观。     轮之舞位于汾河东岸小轮车场南,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积0.2万平方米,结合小轮车赛馆及森林公园西门设置轮之舞,紧扣奥运主题将绿色、科技、奥运精神同湿地自然景观融合,通过水景、地景、体育活动区等加以体现。杏花听雨独树一帜的木花架古朴苍凉,与周围的微地形、乔木、湖面形成了一个小型的休憩空间,周边百草丰茂、空气宜人,传递出一种原始、古朴的意境。石磨幽径两侧的小路由石磨盘点缀成景,隐喻小轮车场车轮意象与山西民俗风情,并以不同的形态分布,或横放于地,或竖埋入土,形成一组特色小品。周边稀疏的树林体现了人文与自然野趣的结合共生。出于造福周边百姓、紧扣奥运精神的目的,为广大市民设置了标准的门球场,便于广大市民节假日锻炼、健身。轮之舞广场占地8850平方米,是汾河湿地公园占地面积最大的广场。开阔的活动场所、细碎涌动的层层叠水、不断翻滚的水中涌泉,在视觉上给游人形成灵动、大气的景观效果。水系设置了小桥,采用不同的形态形式,与周围景色相映衬,使游人感觉处处有景,处处为景。碧水涟以联排的树干为主体,水通过长56米、高4米的树干层层叠落形成跌水,瀑布飞泻直下最终与汾河水相融,清清碧水、层层涟漪象征着奥运精神的细水长流、绵延不断。     汇石园位于汾河西岸胜利桥北,占地面积4.7公顷,通过“石”这一大自然最纯朴的元素设置石滩,形成丰富的人文地景景观。入口广场宽阔平坦,叠石景观石屏风上刻的“汾河湿地”四个字神清骨秀,尽显大家风范;从其背后的缓坡绿地俯视下去,是亲水平台,从这里远可望岛,近可观石,动静相宜,阴阳结合,展现原始纯朴的风貌。河边是巨石嶙峋、水石交融、造型各异、粗犷野生的景观区域,各色的大石头、卵石,垒叠堆砌,纯朴尽在其中。玲珑滩中以野生植物为主,环绕着一片片小水面,水底铺设五色卵石,岸边摆放了堆石景观。索趣广场位于本景点最北端,被仿木矮墙分隔,成为系列的小空间广场,针对不同的运动人群提供不同的活动场地。广场周边鲜花环绕,远处草木茂盛,座椅造型各异,是体育运动的主题广场。     西岸最北边是野趣园,占地面积3.4公顷,通过一系列仿自然的景观元素,为市民提供大自然原始水岸景观,周边栽植花草灌木,既清新明朗,又赏心悦目。野趣园为重点保护区,湖心保留的三个自然小岛“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确保了鸻、白骨顶、红燕鸥、大苇等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衍生息。石趣园是一个用石头半围合成的园子,周围有弯曲的小径、茂盛的植物,游人在弯曲的小径、茂盛的植物中穿行,可以看河水、观岛屿,又可休憩、静心,石头上不经意间发现的题刻,表现野生景观中的人文趣味。       3汾河湿地公园建在汾河河床上,因此它首先具备了控制洪水、调节水流方面的功能。湿地能够蓄水、调节河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而太原又是处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具有降水少、雨季短的特点,通过建设汾河湿地公园,储存来自降雨、河流过多的水量,从而避免发生洪水灾害,而它发挥着的储水功能也在抗旱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其次,从上流流下的工农业生产、人类其他活动以及通过洪水截流的水源或多或少都会带来农药、工业污染物、有毒物质等进入湿地,通过野生或人工种植的各种植物的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被遮蔽、残留物累积等作用,使当地和周围流域的水质得到净化,水质现已达到4类景观用水水质。 再次,湿地的水分蒸发和植被叶面的水分蒸发,使得湿地和大气之间不断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对周边地区的气候调节具有明显的作用。科学研究显示,湿地周围的气温比周边远离湿地地区平均低3度,湿度高14%,沙尘暴天数减少25%。由于蒸发作用,在汾河湿地公园附近区域会制造降雨,使区域气候条件稳定,具有调节区域气候作用。     总之,汾河湿地公园对太原这座重工业城市的气候调节、空气净化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较好地实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固定二氧化碳和调节区域气候、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防止水土流失等湿地应有的生态功能与效益,恰如依附在母亲河两侧、滋润整座城市的两片“绿肾”。     汾河湿地公园,站在远处望,是绿围水、水环岛,郁郁葱葱一派蓬勃生机;走进深处看,是通体枯黄的芦苇枝条头上顶着的一簇簇银白色芦花摇曳在水中、游人笑声中惊起的一群群野鸭……苍苍芦苇,茫茫之湖,画境诗意如微风徐徐而来,有着尼罗河般的恬静与悠然。天、人、自然合一的和谐生态环境,让汾河湿地公园充满了生命的魅力,让龙城太原充满了腾飞的张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力,“虽为人做,宛若天成”成为汾河湿地公园最真实的写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