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电子读物
《国家湿地》第七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国家湿地》第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国家湿地》第九期
《国家湿地》第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国家湿地》第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论湿地生态文化构建于城市发展的作用
发布日期:2015-05-08浏览次数: 字号:[ ]
    发挥地方特色文化优势,塑造湿地生态文化品牌,是一个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浙江省武义县以熟溪上游唐代长安堰为文化核心设计修建城市滨水绿带景观带,形成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工熟溪生态文化圈,既为武义人民提供能感知体验湿地区域文化韵味的良好工作生活环境,又对武义温泉名城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一、武义湿地生态文化概况     武义位于浙江省中部,唐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始置武义县,是八山半水一分半田的山区县,素有“温泉之城,莹石之乡”美誉。近十多年来,武义县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富县、科技兴县”发展战略,培育发展绿色产业,加快实现“生态家园,养生胜地”战略目标。武义城区为“三山三水”景观格局,壶山、梅廊山、白洋山,与熟溪、武义江、江康江,青山绿水相映相拥,熟溪是贯穿武义城区的生态轴。先民择水依山而居,熟溪上游有唐代江南“都江堰”——长安堰,和横跨两岸的千年廓桥——熟溪桥,因此,以熟溪构建城市滨水生态空间,可以点、线、面相结融合武义历史文化积淀。同时,武义是中国三大名莲之一宣莲的重要产地,荷叶田田、芙蓉出水,宣莲产地的湿地生态景观,以及武义温泉资源共同形成当地特色的湿地生态文化。 二、熟溪湿地生态文化景观带构建     熟溪是武义江的最大支流,武义江干流则是武义县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钱塘江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熟溪发源于桃溪镇大河源村碧水坛,自麻阳港与乌溪汇合流入武义县城,流出白洋街道胡处村注入武义江,全长约45公里,集水面积352平方公里,流域面积90平方公里。在武义人的眼里,熟溪是一条“如诗似画,碧水绿妆”的母亲河,不仅绿带式串联着城市风景,同时孕育了武义城市风貌和地方文化。     2013年,武义县启动熟溪河“五水共治”惠民工程,2014年,将位于熟溪城区段上游栖霞桥至永武二线公路桥南北两侧的熟溪滨水景观绿化工程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打造熟溪生态湿地绿化带,武义的城市中心文化新景。该工程建设面积8.7万平方米,总投资8300万元,其核心内容是恢复绿色生态长廊,強化湿地功能,为生物提供栖息与迁徙之所,挖掘熟溪长安堰文化内涵,传承地方文化,以绿色养生为特色,营造高品质的滨水宜居空间。熟溪滨水绿带景观,结合城市景观空间格局,建成“一轴、两带、五区、八韵”的景观结构,一轴:以熟溪河为中心城市湿地生态带;两带:熟溪河两岸打造景观绿色长廊两条活力输氧带;五区:艺术体验区、自然生态区、运动健身区、文化展示区、休闲生活区;八韵:堰潭稻香、行云流水 、古韵颂今、丛林探知、活力水岸、绿舒清幽、跃动之滨、群艺荟萃。     熟溪生态景观带与武义历史文化相融合。熟溪滨水绿带景观熟溪滨水南、北两侧建成两个公园,南侧公园取名为“栖霞公园”,意与栖霞桥、栖霞花苑住宅融为一体;北侧公园命名为“熟水公园”,为熟水秋澄之意,与秋澄公园上下呼应。熟溪河面上新建的一座“长安桥”,这座桥串联了南北两岸,连通两个公园,又与仰卧熟溪上长安堰相互辉映,为祈福武义人民长乐永安。 三、熟溪生态景观带及湿地生态文化圈建设的作用     武义县建设城中熟溪两岸滨水绿带景观及修建栖霞、熟水两公园工程之前,首先在熟溪河上游修复唐代长安堰为主体多座阶梯式堰坝,形成武义城市中湿地绿带。以熟溪湿地生态圈融合,串联两岸各大功能主题文化元素,形成蓝绿交响、揽景串珠、文化弘扬、绿色养生城市新景观,为武义温泉名城生态文化建设发挥应有作用。 1.保护湿地水系命脉 弘扬古堰历史文化      武义熟溪河唐代长安堰为历代城市居民提供必要的水资源,同时还为城市提供灌溉、防御、补充地下水源等服务功能。有着1100余年历史的长安堰是武义最早的水利工程设施,承载着武义水利工程的辉煌历史。这次熟溪滨水景观绿化工程设计建设中,以“古堰流芳”为主题,融汇武义特色的“堰坝文化”和“农耕文化”,弘扬武义传统文化,展示城市文化内涵,追溯长安堰的文化遗迹,以文化展示区——古堰流芳,在农耕文化广场布置长安堰始建者任留的雕塑,长安堰新碑文,延传武义乡民“筑堰灌溉,引水抗旱”这段最乡土记忆,为武义城市文化一条文脉。在展示古堰文化同时又满足两岸通行功能需求的前提下,紧扣“水”这一大主题,从舞动的水袖之流畅柔美形态中获得灵感,袖水步行长安桥建在长安堰上游处,让人在古堰、水韵、步行三维空间中婉转起伏,创造出行云流水般的美感,晩上精美的灯光设计使这条流云水袖能更自在舒畅地挥舞在熟溪的水景上。在长安古堰文脉与袖水形长安桥辉映下,依托熟溪水系构筑绿色生态绿带,使熟溪水系宛如一条变幻多色玉带,串联两岸一颗颗明珠般璀璨的景观。让熟溪滨水绿带水常清、景常美,体现出熟溪滨岸湿地系统在城市功能,保障城市湿地系统的生态安全,更大发挥熟溪河水是城市发展的命脉作用。 2.优化景观多样性 创建熟溪生态圈      熟溪生态圈景观多样性由缀块多样性、格局多样性及景观多样性组成。1、自然生态区——以“丛林探知”为主题,展现武义校园文化为主题,营造自然、野趣为特色的旅游观景区。(1)读书廊架:以读书廊架下布置旱喷和“舟形小品”,在中间篆刻“学海无涯”四个大字,打造富有特色的文化标志景观,寓意武义学子勤奋好学之势。(2)芦花飞鹭:“白鹭与芦花共舞,碧水与青山共色”。遵循鸟类、动植物与栖息地的要求,营造刻画水陆空间与植物空间,生态休闲栈道若隐若现地穿行于水岸、草旬、野花和树林之间。2、艺术体验区——以“群艺荟萃”为主题,将武义斗牛、龙灯、推旱船等民间艺术融入其中,以绿地演艺大草坪为中心,面向大草坪设计越级台阶与艺术廊架,构成最佳的观众坐席,搭配人们活泼欢乐的舞步,营造欢乐的艺术气氛。3、休闲生活区——以“流光水岸”为主题,现有休闲绿道与滨水观景合为一体,营造出景观凉亭和开敞的观景户外休憩场所。4、景观用房——以新江南风格的建筑形式,融入青砖、白墙、灰瓦、木格栅等元素,塑造建筑自然和沉着的气质;门口广场运用特色灯笼、灯柱、碟形花坛、观景挑台等观景元素,打造既有乡土意趣,又有现代城市感的创意景点。 3. 注重湿地生态恢复 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随着城市快速的扩展,熟溪河生活和工业环境污染加剧,使城市许多水体趋向富营养化。通过人工湿地系统改造,将对水体富营养化状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以熟溪河两岸着力打造景观绿色长廊两条活力输氧带,调节微气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少城市热岛效应,为动植物提供丰富多样的栖息地。紧邻熟溪北路布置水车埠头,用亲临戏水的手法,打造一个绿色自然与休闲养生相融共生的都市风情园,满足人们对多样式滨水休闲活动需求。湿地系流由于生态环境独特,决定了其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在绿野梦泽区块中,利用乡土湿地植物打造原生态的景观风貌,在适当区域引入人的游憩及休闲活动。休闲生活区——流光水岸区块巧妙处理现有地形高差,将休闲绿道与滨水观景合为一体。充满现代感的景观凉亭和开敞的观景平台营造出丰富的景观层次。以景观湖面、曲线形种植水生花卉、问水亭为主要元素,游步道穿行于绿荫之间,构筑充满浓郁艺术气息的生态美景,满足人们游赏、休憩、聚会、交流等活动需求。注重熟溪河两岸原市政驳岸外饰适度改观,使驳岸与长安堰过水协调统一,运用自然草坡驳岸、自然鹅卵石驳岸、湿地式自然驳岸,形成数级亲水驳岸,营造自然而舒适的滨水湿地生态环境和空间。通过熟溪水面和两岸驳岸景观调置,更好推动绿色产业快速发展,为人们崇向绿色活动起到引领的作用。 4.维护城市生态平衡 开拓休闲娱乐场所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熟溪生态圈丰富的水体空间,多样的浮挺水植物、鸟类和鱼类,都充满大自然的灵韵;栖霞公园和熟水公园内园林景观与两岸水体的和谐统一,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场所,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湿地丰富的景观要素、物种多样性,为环保宣传和公共文化活动提供了场所。      在熟溪南路一侧草坪上布置“绿色骑行”地景雕塑,倡导“绿色骑行”,低碳旅游的休闲娱乐方式,传递着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艺术体验区——活力水岸位于熟溪南路北面,在大面积的绿地草坪空间中,保留江岸及道路两侧的大乔木,并结合微地形梳理出疏林草坡空间,通过草坡边曲折的挡墙座椅与健身步道结合,营造出健身活动的场所。休闲生活区——培植熟溪两岸堤与水系水生植物,不仅可以观武义茶叶形、品山茶树姿、赏宣平莲花韵,还能欣赏映照在水中的倒影,既丰富了景观效果,也创造了园林多姿意境。运动健身区——赏景观色、安神健身,借鉴植物的花果枝叶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其花色叶色也有一定的医疗作用,打造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供人们观赏休息和锻炼的景观绿地。自然景观区——植物景观不仅仅吸引游人视线,更按照生态园林绿地的观念,把景观打造成娱人于乐的空间。让参与居民在休闲娱乐陶冶情操,提升人们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生活情趣,为城市居民提供精神动力起到支撑作用。 5.打造乡土湿地意趣 提供科普教育场所     根据熟溪生态圈区域、交通、片区的不同需求,保证核心生态功能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因地制宜策划地方特色和参与性的公共文化活动。(1)文化艺术类: 春季音乐会——设置在艺术展区,以公园森林为背景,面向熟溪河面,以春色作为使者,让灯光作为舞者,打造一年一度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温泉名城春季音乐会。(2)时尚休闲类:七夕放灯节——以熟溪为中心,新长安堰、熟溪大桥、栖霞大桥以及滨水广场作为最主要的观景点。每年举办省级非遗示范基地“七夕接仙女”传统节目,举办烟花观光节,以宽阔的水面,一声礼炮冲天而起,结合绚烂的滨水上放七夕莲花灯点点斑斑烛光,从而激发市民以及游客的观赏和参与热情,不断扩大武义的乡土文化传播力。(3)科普教育类:湿地景观营——在湿地花园中,组织湿地展示、鸟类科普教育等科普活动,并结合互动性活动开展湿地景观地营。科普普及类:四季植物展——栖霞公园和熟水公园公园定义为一个大植物园,通过不同季节的植物种植,开展四季植物展。春季赏芍花、夏季赏荷花、秋季赏枫叶、冬季赏梅花,每一个季节都能带来不同的公园景观,从而丰富市民及游客的休闲活动。     总之,武义栖霞公园和熟水公园不仅承载服务于市民的一般性功能,更多依托以熟溪为中心的城市湿地生态文化环境营造,体现其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熟溪湿地景观带建设改善了城市形象,丰富了武义湿地文化内涵,通过一系列具有地方文化特点的公共活动扩大影响,提高城市凝聚力和知名度,使绿色产业与健康环境能够永久造福于武义人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