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电子读物
《国家湿地》第七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国家湿地》第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国家湿地》第九期
《国家湿地》第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国家湿地》第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地中海区域最大的“地球之肾”
发布日期:2015-11-03浏览次数: 字号:[ ]
   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岸的波河与皮亚韦河之间有一个潟湖,这是意大利最大的潟湖,也是地中海区域内最大的湿地,总面积约550平方公里千米,其中被永久覆盖的水域面积占11%;泥滩、潮汐浅滩和盐沼的面积约占80%;许多大小的岛屿面积约占8%。因威尼斯城坐落在潟湖的中心,因此人们称它为威尼斯潟湖(Laguna Veneta)。亚得里亚海北端还有一个约160平方公里千米面积的格拉多潟湖,常被称作是“威尼斯潟湖的孪生姐妹”。1987年,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威尼斯及其潟湖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据考证,威尼斯潟湖区是第四纪冰后期海侵的产物,其形成只有6000~7000年的历史。潟湖区原本是海湾,后来海水入侵亚得里亚海岸平原,海湾的出海口处由于泥沙等沉积物的充填,形成了沙洲,海湾逐渐被外围的沙洲封闭,与海洋分隔,演变成了一个“内陆湖”,湖中又出现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岛屿。威尼斯潟湖入湖的陆地流域面积为1877 平方公里千米,每年通过许多支流注入潟湖的淡水约9亿立方米。淡水携带的大量的营养物质,主要沉积在潟湖的北面。2001年,北部潟湖地区通过最重要的支流,曾接受了超过总量50%的沉积物。潟湖传统上被分成3个水下盆地,每1个水下盆地对应一个潮流通道,通过3个潮流通道与海洋交换水体和能量。一个潮周期内大量的海水流进流出的总量,相当于潟湖总容量的三分之一。    威尼斯潟湖平均水深只有1.1米,但水中的生物数量众多,海葵、螃蟹、贝类、藤壶、乌贼、牡蛎、虾类在此孕育,鱼类从四、五厘米的凤尾鱼到鳗鱼、鲱鱼随处可见,有时甚至能见到长达75厘米的鲈鱼。由于湖区汇集了丰富的营养盐,当地渔民在这里建立了不少天然水产养殖的场所;也因为潟湖中有一应俱全的食物,湖区早已成为野鸭、天鹅、鸬鹚和黑面琵鹭等众多鸟类的愉快栖息繁殖地。    威尼斯潟湖具有防洪的功能,可宣泄区域排水,使威尼斯很少发生水灾;那湖水形成的沙洲也是阻挡抵御台风暴潮侵蚀冲刷海岸的一道天然屏障,这些曾经是威尼斯发展与壮大的救星。但海水满潮有时也会给威尼斯带来水灾,1966年11月4日,当时整个意大利都发生了水灾,大潮涌入威尼斯古城,积水深达1.94米,导致城区3000多人被迫疏散,5000多居民无家可归,许多历史建筑遭到毁坏,圣马可广场陷入水深1.2公尺米以下,无数的艺术作品被摧毁。当年淹水次数竟高达100多次。潟湖的水域也曾一度成为大陆工厂倾倒工业废物的地方,给潟湖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威尼斯潟湖区中的一些大的岛屿,原本都是沙丘,许多较小的岛屿,基本上是人工打造而成的。威尼斯潟湖的沼泽化是一个自然的进程,但由于人为的干预,比如长期对沼泽的蓄水层进行抽、排水和一些其他水利的沉降工程,使潟湖的自然进化发生了逆转,原本湖区中的许多沼泽变成了适合人类居住的岛屿。威尼斯城就建立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    威尼斯城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453年,当时一些地方的农民和渔民为逃避酷嗜刀兵的匈奴王阿提拉(Attila)迫害,迁移到了亚德里亚海中的这个小岛居住。十几个世纪以来,外形像海豚的威尼斯早已成为美丽如画的水上城市。现代的威尼斯,她好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城市面积不到7.8平方公里千米,却涵盖威尼斯潟湖的118个岛屿和邻近一个半岛,以 177条水道、401座桥梁连成一体,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岛城”、“桥城”之称。相当独特的威尼斯整个城市没有一辆汽车,只靠西北角一条4公里千米长的长堤与意大利大陆半岛连接,圣塔露西亚车站则是威尼斯唯一的铁路车站。在古老的城市中心,运河取代了公路的功能。大运河是威尼斯市的主要水道,长逾3公里千米,宽30~70米,平均深度为5米,呈反S型,与许多小运河相连,市内交通运输大部分通过这些水道。“贡多拉”(Gondola)是威尼斯潟湖区内最具代表性和传统的水上代步小船,但现今威尼斯人穿行市内主要水道和到达其他小岛通常会使用较为经济的水上巴士(vaporetti)。    威尼斯潟湖区内还有一些比较著名的岛屿:布拉诺岛,距离威尼斯市区7公里千米,以手工蕾丝和彩色房子闻名于世;圣伊拉斯莫岛,位于潟湖北部,威尼斯潟湖第二大岛,被认为是威尼斯花园,当地每年夏季举办赛艇比赛;利多(丽都)岛,横贯威尼斯潟湖东南,是威尼斯的天然防波堤和城墙。这个岛是闻名国际的疗养胜地,威尼斯电影节的具体举办地; 穆拉诺岛,以制造色彩斑斓的穆拉诺玻璃器皿而闻名于世;圣安杰洛-波尔韦雷岛,是威尼斯潟湖内挖掘运河的土堆积而成的4个人工小岛,围成的滩涂面积11.36平方公里千米,现有杨树,柳树,桦树和芦苇等各种不同的植物种类,是许多种类的候鸟的栖息地;托尔切洛岛,威尼斯的发祥地之一,威尼斯人在569年为了避免野蛮外族人入侵聚集于此,岛上拥有威尼斯最古老的教堂——建于公元639年的圣母升天大教堂;佩莱斯特里纳岛,位于威尼斯潟湖东南端,是威尼斯潟湖和亚得里亚海之间形成的一道屏障,是森林自然保护区;圣乔瓦尼岛、基奥贾岛等一些小岛,是著名的海滨度假胜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