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电子读物
《国家湿地》第七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国家湿地》第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国家湿地》第九期
《国家湿地》第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国家湿地》第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借他物之毒防身的“懒猴”
发布日期:2015-11-03浏览次数: 字号:[ ]
   2015年春节期间,西安展出了一件从“杜陵邑北侧缪家寨汉代厕所遗址”出土的釉陶骑马俑。其物件为黄褐色釉陶,捏塑而成,细部简单刻画。马做昂首嘶鸣状,其上所骑为一猴子,圆眼尖腮,面向左侧,似在左顾右盼,极为生动。考古学家称以这是汉代人以马上封侯(谐音:蜂猴)寓比立即升官腾飞的愿望。另外我国陆续还出土过很多汉代有关蜂猴的陶俑、雕塑,比如图案为一大猴背小猴者,称辈辈侯;一枫树一印一猴或一蜂一猴抱印者称封侯挂印、挂印封侯。    蜂猴是灵长目蜂猴属下的一种猴子,共有9个亚种。它们体型较小而行动迟缓,是较低等的猴类,体长大约在28~38厘米之间。蜂猴一般栖息在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雨林中,白天蜷成球状隐蔽在大树洞中或在枝桠上歇息,夜晚出来觅食。因为它们的行动特别缓慢,只有在受到攻击时,才有所加快,故又名“懒猴”。在我国的云南和广西省南部的深山老林中,运气好的话也能在野外遇到它们。    夜晚温热潮湿的雨林,皎洁的月光洒满了树梢。但是,在被密密麻麻的枝叶所覆盖的树冠下面,却是漆黑一片。远处偶尔传来的几阵不知名的鸟类所发出的瘆人的啼叫声,让整个雨林都笼罩在一片诡异的氛围之中。伴随着一阵窸窸窣窣,树叶被碰动的声音,蜂猴开始了一天中最忙碌的觅食行动。    在热带雨林中危险无处不在,这对于蜂猴最爱吃的昆虫类动物来说,天生带有一定的毒性无疑是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由于长久以来,蜂猴都是在夜晚觅食,因此它们早已进化出了无与伦比的好视力,能够在微光的环境下把猎物的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楚楚。    一条长着黑红色环形斑纹,体型硕大的赤马陆正沿着树枝向前爬去。这条成年的赤马陆体长足有30厘米,它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千足虫。它背上醒目的黑红相间的色调,显然是在警告那些企图攻击它的敌人“本虫有毒!请勿骚扰!”    然而,蜂猴天生就对赤马陆分泌的毒液具有免疫力。当它发现正向自己爬过来的这条赤马陆之后,仍然是慢吞吞的也向这边移动。然后再慢慢伸出手臂将“自投罗网”的赤马陆一把抓了起来。随后便毫不犹豫地放进嘴里,开始咀嚼起来。赤马陆条件反射式地蜷缩成了一团,并且从体表开始分泌刺鼻且带有酸性的有毒体液。但是,这种难闻的味道对于蜂猴来说却意味着一顿饕餮盛宴。没过多久,这条跟蜂猴体长差不多的赤马陆就只剩下了一些残渣。 赤马陆的毒液进入蜂猴体内之后,进过一系列的化学作用便被送到了它特有的腺体里保存了下来。今后,当蜂猴遇到天敌或危险时,这些毒素又能成为它们抵御攻击的武器。实际上,蜂猴的毒素几乎全部来自于它吃下的有毒昆虫动物。比如毒蝎子、毒树蛙、毒蜘蛛等等。因此,人工繁殖豢养出来的蜂猴以及幼年时期的野生蜂猴一般都是无毒的。    对于所以在野外生活的动物们来说,处于虚弱且无反抗力的幼崽时,是被攻击和丧命的主要时期。蜂猴的幼崽体型更小,因此也更容易受到天敌的攻击。四处游走的蛇类,神出鬼没的猛禽,以及防不胜防的病毒细菌都是夺走它们生命的威胁之一。    每天黄昏时分,母蜂猴便开始了外出觅食前的准备工作。它开始不断地用手摩擦位于腋窝附近的腺体,促使其分泌出毒液。然后,母蜂猴再将毒液放进嘴里咀嚼一番,使其与自己的唾液混合之后,再将这种混合液体涂抹在幼崽的身体表面。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顿时在狭小的树洞里弥漫开来,这时候天也已经黑了下来,母猴才放心大胆地爬出洞去觅食。    就在母蜂猴离开之后不久,一条1米多长的天堂金花蛇吐着信子出现在了蜂猴幼崽栖身的树洞附近。幼崽身上散发出的气味立即被金花蛇信子分叉上的细胞收集到,并且传递给了它的大脑。金花蛇开始慢慢向树洞靠近,但是当它把脑袋刚刚伸进树洞的时候,母蜂猴毒液的异味又把它给熏了回来。或许,这条金花蛇已经知道洞里藏在可以让自己饱餐一顿的猎物。但是,它又无法忍受这个怪异的味道。在一阵犹豫和彷徨之后,金花蛇还是放弃了进洞一搏的打算。利用自身的毒液,小蜂猴最终逃脱了葬身蛇腹的噩运。    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蜂猴也会将口中沾满混合成毒液的牙齿咬向对方。人或捕食者若被它咬伤,可能会出现导致致命的过敏性休克症状。目前,蜂猴在中国数量已经非常稀少,被列为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