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电子读物
《国家湿地》第七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国家湿地》第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国家湿地》第九期
《国家湿地》第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国家湿地》第一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水生草本植物界的“蜡烛”
发布日期:2014-07-02浏览次数: 字号:[ ]
  香蒲(Typha orientalis 分布于中国、菲律宾、印度、日本、俄罗斯及大洋洲等地,多年生水生草本,又名蒲菜。在民间,大家也亲切的叫它猫尾草,又因其傍浅水而生,易于繁殖,由茎及叶的可用价值都极高,尤其是到了入夏时节,香蒲抽葶开花,它那圆柱状的花序,像极了蜡烛,于是,香蒲便荣获了“水蜡烛”的称号。Presl),为香蒲属作物,   香蒲的地下根茎粗壮,匍伏于泥中,地上茎直立呈圆柱型,高可达2米。叶,呈线形,宽4-9mm,长40-70cm,深绿色,自基部为膜形叶鞘,合抱直立,茎生叶,仅有叶鞘,且无叶片。花,4-9月开花,花期长,花茎直立,茎顶生单柱圆筒状花穗,黄绿色与褐色;花序雌雄同株,雌雄花序不分离,雄花序位在上方,长2.7-9.2cm,有2-4雄蕊,花丝分离或合生,花药线形。雌花序位在下方,长4.5-15.2cm厘米,有柄,无花被,托有柔毛状或狭长匙形的小苞片;子房1室,顶端渐狭,花柱狭长,有1胚珠。雌雄穗状花序是否分离,为其与同属香蒲属的水烛分辨之特征。   香蒲清新而雅,出水不染。它不仅养眼,更大的特点在于实用。   蒲叶是编织蒲包及蒲席的原料。在古代,人们曾用它编织成蒲包用以装茶饼之类的食品。比如,金代诗人党怀英就有诗云:“红莎绿蒻春风饼,趁梅岭,来云岭,紫桂岩空琼窦冷。”句中的 “绿蒻”就是用蒲包打捆。直到现在,依然有人用柔韧的香蒲叶来编制蒲包,用以包装各种货物。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香蒲与人们最亲密的接触方式,都始于奔驰在大街小巷、村里乡间的一双双草鞋。别看它样子笨笨的,但在雪地里  行走时,却是保暖又防滑。用来编织草鞋的原料,就是香蒲的叶子。如今,这些曾经风靡乡里的草鞋,都难以再觅踪影。不过,在南方个别特色专卖店里,偶尔还可以看到用香蒲叶编制的拖鞋,很适合住楼房的人家穿用。事实证明,这种香蒲叶拖鞋,久穿不生脚气。 香蒲因其叶绿穗奇,常用于点缀园林水池、湖畔,构筑水景,宜做花境、水景等背景材料。同时,香蒲叶还是重要的造纸和人造棉的原料。值得一提的是,成语“蒲牒写书”出自《汉书•路温舒传》:“路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牒,编用写书。”意即编蒲为牒,用以写书。   蒲菜入宴席,古老而久远。两千多年前的《周礼》就记载了“蒲菹”。宋代诗人黄裳曾写过:“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明代诗人顾过也写有“一箸脆思蒲菜嫩,满盘鲜忆鲤鱼香”的诗句。它不仅是嘉蔬,又是良药。其味甘性凉,清热利水,消渴消炎,久食可轻身延寿,固齿明目,补气和血,是上等补品,极具价值;花粉入药,名蒲黄,具消炎、止血、利尿之功效。 类似于圆柱体的蒲棒,内如棉絮状,远远望去,像是一个个在水中执勤的蜡烛。其实,何止是蜡烛,它们争先恐后地成长成熟,摇曳身姿,是为了尽快化为中药药材,为人们服务。因为蒲棒是不可多得的治外伤出血的中药药材。   青翠碧绿、晓叶凝珠的香蒲,没有长出一丁点对人类无用的虚头,连安家落户的地点都极尽为人们提供方便。香蒲多生于湖泊、池塘、沟渠、沼泽及河流缓流带。为人们的管理和收割提供方便,不论是采集蒲叶或者蒲茎,甚或是收割蒲株,方便人们参与其中。 散舒水袖的香蒲,亦可养眼静心。古往今来,赞叹香蒲的诗句虽角度不同,但喜爱之情均溢于言表。比如,“青罗裙带展新蒲”,是白居易眼中的香蒲;“夹道蒲荷长欲齐”,则是韩元吉眼中的香蒲;梅尧臣和谢逸也分别有“短短蒲茸齐似剪”和“蒲芽出水参差碧”的诗句。   自古以来,人们习惯于把人的品格或情感,借用自然界中的物体加以喻指。香蒲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大约从晋代开始,人们便用生牛皮或熟牛皮制成皮鞭,是为刑法,是为家法,常常打得人皮开肉绽,鲜血淋漓。汉恒帝时,征召刘宽为官,他温仁多恕,属下官吏有了过失,只取香蒲叶制作的蒲鞭示罚,告诫而已,终不加皮肉之苦。后来,人们便以“蒲鞭示辱”来比喻以德从政。青青香蒲叶,成就了刘宽仁德的好名声。   香蒲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大力培植香蒲变得尤为重要。实际上,香蒲的栽培,是一项省时省心、收获颇丰的工作。   栽培香蒲,系采用无性繁殖。为了更加优化香蒲家族的传承,人们栽前从蒲田中选挖假茎较粗、叶片较宽、呈葱绿色的有光泽、生长健壮、带部分根和根状茎的蒲苗做种苗。气温在20℃左右栽植易成活,且生长也较快,当年产量也比较高。新植蒲田,第一年一般每公顷收干蒲1500~2250千克,第二年可增加一倍,第三年达到最高约5300~6000千克。直到五六年后,它们慢慢耗尽了几乎所有的元气,只需重新耕作种植,开始新的生命轮回,为人类继续输送蒲叶、蒲茎和蒲棒等。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