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电子读物
《国家湿地》第七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国家湿地》第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国家湿地》第九期
《国家湿地》第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国家湿地》第一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文化旅游春潮涌 西溪节日焕新颜
发布日期:2014-05-09浏览次数: 字号:[ ]
   节日,是一个地方风土人情的显著符号。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西溪湿地积累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形成了诸多雅俗共赏的风俗节日:文人雅士爱探梅、听芦,平民百姓闹火柿、龙舟……这些人文特色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西溪独特的魅力。    2003年,西溪综合保护工程全面启动,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西湖区委、区政府通过种种措施,对西溪湿地的水纹地貌、动植物景观进行了全面恢复。在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时代背景下,重建后的西溪湿地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通过注入现代元素、赋予时代内涵,使之与旅游产业巧妙结合。    2006年之后,西溪节日相继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花朝节、探梅节、听芦节、火柿节、龙舟赛成为西溪湿地每年固定的专题活动,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西溪欣赏百花齐放的美丽,参与龙舟满天的热闹,感受火柿收获的喜悦,寻找芦花烂漫的清幽……   花朝节——花开盛世,恢复千年传承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这首出自清人蔡云的《咏花朝》,是对古代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在中国古代,花朝节曾被视为与元宵节、中秋节同等重要的岁时佳节。明清时期兴盛的西溪湿地,为花朝节提供了新的载体,文人雅士与杭城的平民都钟情于花朝节的西溪探胜。然而,民国之后随着近代社会的变迁,花朝节渐渐淡出了杭州人民的视线,逐渐成为这座古都美丽的记忆。     出于对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的考虑,2009年,杭州市政府决定恢复举办这项曾经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节日。作为历史的传承,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举办首届花朝节的主会场。     首届花朝节的开幕式由开幕仪式、花车巡游、花朝体验三部分组成。大型舞蹈“花开盛世”,以独特的编排揭开西溪花朝节开幕式的序幕。传统花朝节文化中有“十二花神”,分管世间百花,因此开幕仪式中也特别设立了“花神祈福”仪式,通过“十二花神”的惊艳亮相和花神祈福语的诵读,传达西溪花朝节对广大市民的美好祝愿。开幕仪式结束后,用真花装扮而成的花车开始在城西巡游,每辆花车均以一种花为主题来设计和制作,舞蹈、民间技艺、杂技、乐器演奏等6个方阵穿插在花车中,姿态各异的民族舞、异国风情的小丑、传统民俗踩高跷、生龙活虎的武术表演,向市民展现了花朝节作为传承民俗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而极为动感和时尚的一面。     整个花朝节期间包括花漫西溪、西溪花会、西溪庙会、情定西溪等多项子活动。1.8公里长的绿堤被分成了12片主题特色花卉区,种了300个品种、近百万盆花卉,分别为:海棠之语、琼花之魅、杜鹃之意、牡丹之韵、梅花之香、紫藤之蔓、山楂之恋、玫瑰之约、铁迷之家、樱花之舞、丁香之歌、百合之美。在“杜鹃之意”区,有一枝杜鹃王,冠幅4米,高度2米,树龄450多年,从1400多米的山上引种下来,培育了10年才拿出来展示,开花的数量可以达到10万余朵;民间斗艳会,为市民游客们提供了一个互动的花卉展示平台,三盆来自养兰高手的兰花异常夺人眼球,分别为关顶、清玉梅、彩云蝶,这其中又以清玉梅最为珍贵,由2006年杭州的养兰名家张章熙选育,后由王森尉栽培,因花开出来后像梅花,又感觉有玉一般的颜色和质感而得名;情定西溪,是花朝节最浪漫的一个环节。一直以来,西溪湿地就是拍摄婚纱照的理想外景地。花朝节期间,西溪湿地与电视台收视率极高的相亲交友活动合作,为广大单身男女创造爱的约会,经典的玫瑰婚典也在这里继续上演,在花神的注视下,为渴望幸福的爱侣们见证甜蜜的一刻。   龙舟赛——文化整合,描绘本土风情     蒋村龙舟是西溪湿地标志性的文化符号,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每到端午节,西溪周边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自发将大小不一,样式不同的三百多条龙舟汇集到深潭口进行划龙舟,表演龙舟甩尾、压水花等花样龙舟技巧。西溪龙舟形式多样,有装饰华丽的“满天装”、“半天装”,有选手赤膊上身的“赤膊龙舟”,还有划法奇异的“泼水龙舟”等。西溪龙舟比赛方式独特,它不赛速度赛表演,不赛成绩赛乐趣,颇有“花样”划龙舟的意味,极具浓厚的地方特色。    2007年后,西溪湿地逐步整合龙舟文化、西溪文化、五常水乡文化、洪氏传统文化资源,将古老的“龙舟胜会”与西溪传统民俗项目以及现代创意文化类活动结合,不断推陈出新。如今的龙舟盛会,除“祭龙王”、“点龙睛”等传统祭祀活动外,还有渔网编织、百丈竹刻等西溪非物质文化展示,以及戏剧、武术、民歌、舞龙舞狮等传统民俗水上表演。    在2013年的龙舟节上,西溪湿地推出了五常端午民俗料理——“龙船饭”和“五黄”,使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还能体会到西溪人民对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企盼。传统祭礼的划龙舟是对神的敬仰,龙船、龙船衫都被视为神圣之物,也颇具观赏价值。因此西溪湿地将参加民俗竞渡活动的逾百艘本地龙舟进行统一编号,通过嘉宾评分结合现场游客微博投票,赛技巧、赛合作、赛着装,选出本届“最美龙舟”,使传承千年的“龙舟胜会”在民俗、产品、精神、创意四个方面得到了提升。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西溪龙舟赛作为一场民俗盛宴,吸引着五湖四海,乃至全世界来的游人共同观赏。2010年夏天,举世瞩目的世博会在上海召开,给只有短短两小时车程距离的杭州带来了更多宣传和展示自我的机会。西溪湿地抓住机遇,在传统西溪龙舟赛之前,首次加入国际龙舟邀请赛,邀请来自美国、韩国、日本等多个外资企业、涉外民间团体共45支队伍参与赛事,通过同舟竞渡,促进中西交流与西溪文化的传播,深受国际友人的喜爱。    经过几年的努力,西溪龙舟赛的知名度不断扩大,到了2013年的第六届西溪国际龙舟赛,共有60支外企队伍受邀参加龙舟体验游活动,外国友人的比例达到了70%以上,西溪龙舟赛已成为西溪湿地亮相世界的一张金名片。   火柿节——快乐柿民,分享丰收喜悦     “火柿银花秋西溪”,是对西溪秋景最好的概括。西溪河塘众多,星罗棋布,因此这里的先民大多采用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柿的方式进行农耕劳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著名的西溪柿基鱼塘。 塘基上的柿树,既起着固堤、护堤的作用,也构成了一道绝佳的风景,尤其到了秋天,风清气爽,青柿转红,使得整个西溪也变得红红火火,难怪古人会发出“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候”的感叹。如今,西溪池塘的塘基上依旧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柿树,而且百年以上的老柿树就有4000多株。每年的9月17日-10月17日就是新的西溪火柿节,因起源于人们的农耕劳作,所以火柿节的活动往往都是最接地气的。     “旺柿大集”、“幸运柿转盘”等活动为游客提供了免费获取幸运奖品的机会,只要购票入园便有机会获得精美纪念品;在周家村大码头、北门广场、深潭口等处,有快乐可爱的火柿娃娃和他的小伙伴们等着与小朋友们亲密接触。2009年后,让游客参与的休闲体验成为火柿节的主打项目。贯穿整个火柿节期间的最经典的项目是深受游客喜爱的“快乐柿民”,游客可以在梅竹休闲区、烟水渔庄、深潭口、绿堤等处购票,领取果篮,进入果园后,在专业果农的指导下,选择一片柿林开始采摘,亲身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同时一品西溪火柿的美妙滋味。除此之外,火柿节传统项目如叠柿吉尼斯、皮影戏、西溪武术、西溪越剧等不时举行,为西溪渲染出浓浓的节日民俗氛围,为游客们带去更多的欢乐。     比物质丰收更能让人们喜悦的是精神与知识的丰收。在12年火柿节开幕式的现场,西溪湿地请来了杭州市的平民英雄们:吴菊萍、冯坚强、史文斌、蒋定军以及吴斌的家属,他们的事迹感动和激励着大家,为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为杭州打造了道德高地,是杭州人民的楷模。因此,西溪湿地在现场采集了平民英雄的手模,向他们赠送了“幸运吉柿”,并颁发了“西溪通行证”,在此铭刻他们的事迹,号召全市人民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为让更多青少年感受湿地生态,了解关于湿地的环保科普知识,第七届西溪火柿节为40名青少年学生准备了“完美柿界”生态导赏活动。按照导赏路线,同学们参观湿地植物园,在水下生态观光长廊欣赏湿地植物景观,到深潭口环保体验中心见识高科技仪器如何实时监测水质和空气,并亲手体验西溪传统炝柿制作过程,真正过了一回西溪湿地农耕渔事的瘾。   听芦节——跨界合作,搭建文艺平台     旧时的杭州有三处赏花的胜地:一是灵峰的梅花,名为“香雪”;二是满觉陇的桂花,名为“金雪”;第三就是西溪的芦花,名为“秋雪”。每年秋风乍起,千顷芦花泛白,似茫茫白雪降落,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交相称颂,清代江苏巡抚就曾经赋诗赞美道:“蒙蒙天水色,晴雪乱飞下。一白炫银海,倒影澄潭泻。”西溪湿地公园成立后,将每年的十一月下旬至十二月中旬定为“听芦节”,邀请人们再来感受西溪的深秋与初冬。 与其他几个节日相比,听芦节总是带有几分艺术的韵味。每年霜降节气后的第十天,来自浙江省辞赋学会、省市诗词与楹联学会、西溪文化研究会等十余家诗词社团的60余位词人都会相聚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秋雪庵内的两浙词人祠堂前,诵一篇祭文,上三支清香,以隆重而不见喧哗的祭祀仪式,表达对1044位两浙先贤词人的悠然崇敬之情。 2010年的祭祀仪式,恰逢由省市著名诗词名家组成的两浙词社成立,仪式结束后,西溪文化研究会和两浙词社组织了雅集活动,词人们以吟诵诗词和现场挥毫作诗的传统方式,传承西溪历史文化,弘扬中华词学文化。     2012年听芦节期间,西溪湿地与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美术院年共同举办第四届中国杭州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展会定向邀请了50余位国内外著名雕塑家参与创作, 最终入选的51件作品依托西溪湿地独特的自然风光,以及千百年来生成的人文底蕴,将众多的艺术造型与湿地空间合而为一,构造出颇具诗意的城市生态空间,深受国内外专家的好评。展会“水陆相望”的主题与西溪湿地曲水多出、陆岛逶迤的美景相得益彰,被誉为大型雕塑展与展出环境结合最为成功的范例。 2013年的听芦节,除了让游客赏芦、听芦以外,西溪湿地还与山蛙音乐节及“让候鸟飞”公益基金会联合举办 “听芦花绽放,让候鸟飞翔”——2013西溪听芦节开幕演出。“让候鸟飞”是国内第一支以候鸟保护为主题的公益基金,与西溪的生态属性完美契合,两者通过山蛙公益音乐节这个新颖而又备受年轻人瞩目的载体,不仅有效提升了各自的品牌效应及知名度,也为广大游客带去了一场人间与天籁相结合的精彩音乐之旅,使艺术、文学、保护自然与生态旅游达到了完美结合。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加深,洋节日在国内大行其道,中国传统节日日渐式微,国人疾呼保护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的声音日渐高涨。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溪湿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通过挖掘传统节日内涵,成功摸索出一条将旅游产品和传统节庆活动结合的新路子,不但提升了西溪的知名度,扩大了西溪湿地公园的营销力,也有效的推动了杭州旅游市场的发展,提高了杭州城市和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可谓是一条保护环境的“生态之路”、传承历史的“文脉之路”、造福于民的“民心之路”、提升城自身内涵的“竞争力之路”。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