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电子读物
《国家湿地》第七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国家湿地》第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国家湿地》第九期
《国家湿地》第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国家湿地》第一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文化自然相辉映 名人产业巧结合
发布日期:2014-02-19浏览次数: 字号:[ ]
    西溪创意产业园位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北角桑梓漾区域,是杭州市首批确定的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之一,是一个具有西溪特色的原生态创意设计艺术庄园。园区占地0.9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经过近几年的产业引导,形成了“一园二区”的发展格局,西区为艺术村落区,主要由名人工作室、艺术创作展示和配套商业组成;东区为创意产业区,主要由创意产业企业总部和大型创意产业机构等组成。     西溪创意产业园依托西溪湿地丰富的自然景观、深厚的文化积淀,引进了一批国内外较有影响的文化艺术名人入驻,主打“文化”和“影视”两张牌,主要发展影视、文学等文化创意产业,积极构建高端创意人才集聚地、影视产业的原创地和高端影片、电视剧的制作地,致力于打造全国最美丽的影视文化产业高地。   美丽西溪声名远播,引凤来栖  “西溪,且留下。”南宋皇帝这句对西溪的眷恋,经由一部《非诚勿扰》而脍炙人口。影片中,西溪独特的湿地风光给人以惊艳的视觉享受,百亩芦荡,千点白鹭,万竿风竹,青山绿水,绿梅红柿,韶丽明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独具匠心的人工雕琢,造就了西溪湿地千姿百态、情趣各异的独特景观,使其散发着“冷野淡雅”的迷人魅力。    西溪的美,是自然的,同时又是人文的。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名士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历代词人墨客曾在此寓居卜筑、赏景耕读、诗画歌咏、修行祭祀,留下大批诗文词章。白居易、苏东坡、董其昌、秦少游、黄宾虹、郁达夫、徐志摩等名人大家都曾流连西溪、吟咏泼墨,留下众多珍贵的文学佳作和艺术珍品。西溪人文积淀厚重,民俗风情浓郁,始于唐宋的龙舟胜会是西溪湿地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今为西溪乡民每年端午节的一大盛事;西溪十八般武艺亦经整理重放光彩。丰富的景观文化、名人文化与独特的民俗风情交融,使西溪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在西溪,风景是源,文化是根。本着借西溪美丽风景,传承西溪文脉的初衷,西溪创意产业园于2009年11月建成并开园。傍西溪而生的西溪创意产业园,在建筑景观方面塑造了与自然生态相融的典范,59幢清一色的灰色建筑三三两两地坐落于湿地的各个水域,或通过一座曲桥,或通过蜿蜒的小径,与别处相连,既取其幽静,又不断与外界沟通之途,做到了和西溪湿地林与水的和谐相处。    俗语说:“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西溪创意产业园自开园之日起,便很好地起到了筑巢引凤的作用。到目前为止,进驻产业园的名家有:著名编剧、作家刘恒、余华、麦家、邹静之、朱海、程蔚东、高满堂、刘星、卞智洪,著名主持人杨澜,著名国画家潘公凯、吴山明,著名剧作家、导演赖声川,著名漫画家朱德庸、蔡志忠,著名歌舞剧导演崔巍,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创意大师约翰·霍金斯和好莱坞著名导演皮托夫等20位文化名人。华策影视、长城影视、金球影业、南广影视、浙江影视集团等30家影视文化企业也冲着西溪的美誉竞相入驻。    西溪创意产业园以其优美的湿地环境和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有效激发了名人名家的创意灵感和艺术冲动,也为入驻名企的发展提供了优势条件。约翰·霍金斯把自己的工作室放到西溪创意产业园,是看中了这里“良好的生态状态,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被称为“中国第一编剧”、诗人的邹静之在2009年入驻园区时也讲:“能有西溪湿地这么一个可以让自己静下心来的地方,写一种能输出价值观的东西,是人生的幸事。希望能以西溪湿地为跳板,让思想在空中腾跃。”    名人名企的入驻,使全国各地的文化艺术原创力量源源不断地汇聚西溪,极大提升了产业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进一步传承了西溪文脉,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西溪湿地的名人文化与景观文化。这一个个名人名企工作室,在百年之后,将是西溪的独特人文景观。   名人名企有效互动,佳作频出    西溪创意产业园,作为一个新生的艺术群落,接受着传统文化滋养,同时也接受着时尚创意和现代文化的塑造。西溪创意产业园从一开始便是独一无二的,这种独一无二既表现为湿地环境优势,更表现为名人名企等资源优势,以及在发展中始终坚持的“名人立园,影视强园”的理念与战略。    在西溪创意产业园,画家、作家、编剧、导演各个门类的文化名人汇聚于此,小桥流水、翠竹芦荡激发着他们的灵感和创意。吴山明创作完成《雪域少女》等画作;蔡志忠创作了漫画《漫画金刚经》、《参禅布道》、《达摩禅》;朱德庸创作完成漫画《大家都有病》;余华出版新作《第七天》、《十个词汇里的中国》;朱海编辑4卷集的个人文集;潘公凯举办大型个展“弥散与生成”;赖声川创作剧目《宝岛一村》、《谈情说爱》、《十三角关系》,话剧《如梦之梦》开演。在钟灵毓秀的湿地环境中,文化名人思想自由驰骋,纷纷达到了创作高峰。    与名人一样,名企在入驻园区后也得到了强劲的发展。华策影视组建影视产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和“华策育才基金”,公司市值成功突破120亿元,荣获《福布斯》“2013中国最佳潜力上市公司100强”,成为中国最具盈利性的华语影视企业,是“中国电视剧第一股”。长城影视23亿借壳江苏宏宝上市,是“国内最大纪录片库制作公司”,获“国家文化产品出口重点企业”、“杭州市服务业百强企业”、“中国新兴产业500强企业”等称号。园区以这两家上市公司为龙头,引领了金球影业、南广影视、浙江影视集团、浙江时代院线等骨干企业迅猛发展,形成了以剧本创作、影视拍摄、制作、电影发行、院线放映为主要特色的影视产业布局。    西溪湿地,因名人名企的到来,慢慢成为了“西溪师地”。在这里,名人名企以环境为师,以宁静的自然为师,以同行为师。不同类别的艺术大师及影视名企云集,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创意风暴。著名剧作家刘恒受华策影视之邀,担任其总策划,并完成了电影剧本《金陵十三钗》、《雨中的树》;著名编剧邹静之受邀成为华策影视总监制,参与完成了《万卷楼》等电视剧的制作;国家一级编剧高满堂接受浙江影视集团邀请,担任《温州一家人》编剧;麦家受邀成为金球影业出品电影《听风者》的原创作家,同时也与华策影视签约,约定每年为其创作不少于一个适合其拍摄的项目;著名编剧刘星受南广影视邀请,担任出品的电视剧《东方》编剧。    影视制作是产业园的特色。名人名企集聚为影视制作提供了一流班底,而好水好景则提供了精彩夺目的影视场景。一部《非诚勿扰》让西溪湿地名声大噪,成了人尽皆知的旅游胜地和著名的外景地。《唐山大地震》、《和爱一起飞》、《机器侠》、《命运交响曲》、《就想爱着你》、《铁面歌女》和《假如我是你》等剧组都曾到西溪湿地取景,如画的风景被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所青睐。而一部部影视作品的开拍、上映,都有利于打造“外景地西溪”和“影视西溪造”品牌,有利于扩大西溪湿地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倾力打造影视产业,前景广阔    影视产业是西溪创意产业园为打造特色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园区把发展的目光牢牢地盯在影视产业上,充分利用西溪湿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致力于推动影视基地产业化、集聚化、国际化发展。反过来,影视产业的发展又很好地促进了西溪湿地的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的发掘与弘扬。    西溪创意产业园,凭借西溪湿地的优势,引进了一批“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编剧和作家,为园区影视创作基地输出创作原动力。西溪国际影视动画题材资源库被列入国家六部委重点项目,成为国内首个“影视剧剧本片库”,初步形成了电视剧、电影、专题片等原创剧本总目录纲要。另一方面,园区不断完善基础配套,立足西溪的自然人文基础,形成了影视编剧、拍摄、制作、电影审查、发行和放映的完整产业链,同时形成了产业横向(植入广告、影视衍生品开发、艺人经纪)和纵向(游戏、动漫、图书、新媒体)的发展格局,具备年出产电影3部、电视剧10部、影视剧1200集的作品制作能力,占浙江省影视剧产量半壁江山,连续三届共有《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东方》、《大工匠》等6部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近三年来,园区的总产值及税收保持两位数增长,2013年园区总产值超8亿元,上交税收六千多万元。    园区所取得的成绩,与政策助力和人性化的服务是分不开的。西溪湿地的静谧和源于自然的野趣,吸引了影视企业的到来,而西溪的丰富文化及优厚的政策则留住了这些企业。为促进影视企业的发展,西湖区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强区建设的财政扶持意见》、《西湖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扶持意见》等多项政策,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优化环境等措施,努力培育成长性好、竞争力强、具有重大示范带动作用的大型文创企业集团。区财政每年投入8000万元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并发行小企业集合信托基金“三潭印月”项目,搭建融资服务平台。另外,园区针对企业特点,对驻园企业实行“一企一策”的个性化服务活动,对驻园名人实行“幸福菜园”代管服务,从名人钥匙代管、家政保洁、鲜花水果代购等小事做起,把温暖和亲情传递给影视创作名人。     无污染的影视产业,无疑是西溪湿地产业发展的最优选择,不仅避免了对环境的破坏,而且丰富了西溪湿地的旅游内涵。影视企业在自身的发展中,做到了与自然环境的最大融合,在吸收西溪湿地深厚文化营养的同时,让各自的企业品牌文化在西溪文化中得以彰显,扩大了西溪湿地的品牌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西溪湿地的文化旅游功能,丰富了西溪国家旅游综合体的文化品质。 现今,园区在影视行业的领先地位初步确立,先后被授予“北京电影学院人才实践基地”、“浙江省影视创作拍摄示范基地”和“浙江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电影审查中心”等荣誉称号。日前,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杭州总部落户园区。园区将借鉴好莱坞经验,实行“总部+基地”模式,重点打造影视文化的创意、创作、制作平台,外贸企业孵化成长平台,国际交流展示平台和投融资及配套服务平台等六大产业功能平台,积极推动中国影视文化走出去,打造名符其实的“东方西溪坞”。西溪创意产业园,正在成为最具生态魅力的影视创作高地和产业发展“风向标”,是西溪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典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