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最新公告
湿博新闻
行业资讯
湿博新闻

博物馆奇妙夜 原来是一场孩子们的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2013-08-27浏览次数: 字号:[ ]

     

     8月8日,我馆首次开放“博物馆奇妙夜”,展厅里的标本虽然没有活过来,却来了一群活蹦乱跳的孩子,参加一场为他们举办的微电影开机新闻发布会,这部微电影叫做《第三类亲密接触》,剧组的规模已经超越了国内任何一部大片。

原本只设20个名额体验 2天却有112位小影迷报名     今年,我馆也紧跟潮流,准备拍摄一部以该馆为背景的科幻悬疑微电影,因为拍摄需要,1个月前,我馆对外发布征集志愿者预告,原计划招募15-20名志愿者轮班做场工,体验剧组生活,没想到2天就有112位小朋友来报名,并且逐日递增。现在,这部微电影的剧组规模已经超越了国内任何一部大片。     为了不让小影迷们失望,我馆紧急调整了拍摄安排,将体验活动升级为【电影是这样炼成的】大型全民微电影微参与主题实践活动。小影迷们可以以家庭为单位自由选择参与制片组、宣传组或纪录片组,根据每组的工作职责在微电影拍摄期间完成任务。      其中制片组将参与微电影剧组成为美工助理、制片助理等;宣传组则负责设计制作《第三类亲密接触》电影海报,寻找各种渠道对微电影进行宣传;纪录片组是最有挑战的,小组成员要自己导演、自己摄像、自己剪辑一部小型纪录片,以博物馆的微电影拍摄过程为原型,记录他们眼中的电影是怎样炼成的,想拍谁,谁就是自己的主角。 假期的“第四类”活动     让孩子发挥创造力,获得成就感     一位给孩子报名的家长说,“孩子放假,不是在家,就是上培训班,再不然就是跟团去旅游,像这种能够接触社会,让孩子有所收获的实践活动太少了。”      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曾说,“影视人才培育更重要的是从小朋友开始”。开机发布会上,已经有不少小朋友进入了工作角色,早早到了现场架起了相机和DV,在专门开设的小记者专区对发布会进行采访报道,这些收集到的视频、影像资料或将为孩子们设计电影海报提供灵感,也可能成为他们创作纪录片的素材。     “我根本不懂电影,怎么才能拍出自己的纪录片呢?”很多孩子带着这样的疑问。所以在活动期间,针对不同的电影知识,同时还开设了如何开展电影宣传、如何使用摄像设备、如何剪辑等讲座课程,孩子们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前去补课,这是一种被称作“PBL”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孩子们的创造力为主体,老师、家长只在关键时刻起到点播、支架的辅助作用。 实践活动结束后,我馆还将在十月举办首映式,集中展示孩子们的创作成果,让小朋友所做的一切,最终能获得成就感,树立信心,寻找自我意识的成长。 用这样的方式记住     中国湿地博物馆里有趣的一切     很多人说起中国湿地博物馆,会想到湿地、环保,于是理所当然的觉得,这部微电影的主题也一定和生态、绿色这样的理念相关。但我馆馆长陈博君却有不同的理解,“微电影不用讲述过多的大道理,其实只要让人看了,能想来我们博物馆看一看就是好的。”     的确,如果让微电影变成湿地的风光片,不免有些枯燥。“有时候下班之后巡馆,走到中国厅的树洞前,会想到白天好多小朋友钻来钻去观察植物根系,我也会想进去看一看,里面到底有什么,会不会钻出去到了另一个世界?”陈博君馆长笑说。于是这部叫做《第三类亲密接触》的微电影,融合了宅男的爱情、外星人、异次元空间、超能力等各种有趣的元素,比如博物馆的观光塔,很多游客都觉得像飞碟,于是在微电影里,外星人就来到了博物馆,还欣赏了西溪全景“万塘览胜”,用这样的方式发现博物馆的每一处陈设,都可能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故事。     “一座博物馆,如果只满足于坐等观众上门参观,那么工作做得再好、参观者再多,相对于整个社会大众来说,宣传成效也还是非常有限的。”早在开馆之初,博物馆就已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开始撒开一张宣传大网。     四年来,在做好自身场馆建设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让展览活动更接地气,“让大众参与进来”,这样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博物馆,比如,在专题展览布展时,邀请青少年参与布展设计,或是由市民体验培育展览所需的荷花……这些参与式的大众化体验,吸引了越来越多忠实粉丝,不仅记住了中国湿地博物馆,也成为了湿地最好的“宣传使者”。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