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电子读物
《国家湿地》第七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国家湿地》第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国家湿地》第九期
《国家湿地》第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国家湿地》第一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世界国名与湿地的渊源
发布日期:2013-12-30浏览次数: 字号:[ ]
印度:印度共和国简称印度。古代的印度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小国林立。后一个名叫婆罗多的人建国称王。但古印度当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理概念。“印度”一词由“信德河”而得名,最早来自于梵语的“信德”(Sindh),本义指印度河流域,后来才逐渐包括恒河流域及整个南亚次大陆。印度的英文名称“India”是英国殖民者来到印度后由Sindhu演变而来的。 约旦:约旦河这条举世闻名的西亚河流,全长360多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河。《圣经》中,约旦河由于植被繁茂、土地肥沃,被称为“耶和华的花园”。约旦哈希姆王国简称约旦,约旦最早的城邦建于公元前13世纪,7世纪时属阿拉伯帝国版图,16世纪归属奥斯曼帝国。约旦最先叫特朗斯约旦(Trans jordan),原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1921年,英国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以约旦河为边界,西部仍称巴勒斯坦,东部称外约旦,1946年3月22日外约旦独立,1950年4月约旦河西岸和东岸合称为“约旦哈希姆王国”。“约旦”国名意即“越出约旦河(巴勒斯坦地区的内陆河)的土地”。 乍得:乍得共和国简称“乍得”,是非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国家,其国名是由非洲第四大湖乍得湖命名的。“Chad”一词在当地语言中有“一片汪洋”的意思。乍得湖是内陆淡水湖。据考证,乍得湖是尼罗河的河源之一,7000年前最大时面积达400000平方公里,湖水深160多米,除了里海以外,比世界上所有的湖泊都要大,在20世纪60年代面积还超过26,000平方公里。2001年《地球物理》杂志发表报告称湖面已不足1500平方公里。 马拉维:马拉维共和国,是一个位于非洲东南部的内陆国家,1964年7月6日独立后的国名由国内的马拉维湖(Lake Malawi)直接命名(马拉维1891年沦为英国保护国,1904年英国政府直接管辖后的国名是尼亚萨兰)。马拉维湖旧称尼亚萨湖,是非洲第三大淡水湖,也属世界第四深湖,湖面积30800平方公里。“马拉维”在当地尼昂加语中是“火焰”的意思,班图语中意为“大水或湖泊”,用做湖泊和国家的名称,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美丽富饶的国土上有一个火焰般闪光的湖泊。 多哥:位于非洲西部的多哥湖,是大西洋海水倒灌而形成的一个泻湖,面积仅13平方公里,但鱼类和水生动物资源丰富。国土面积狭长的多哥共和国,早先是德国的殖民地“德属多哥兰(Togoland)”。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该殖民地东、西两部分分别被法、英两国瓜分。1960年,东部法“托管区”获得独立,其国名是借用旧殖民地的地名和境内多哥湖的湖名命名的。 赞比亚:赞比亚共和国虽然有铜矿之国的别称,但因赞比西河而得国名。赞比亚境内水网稠密,河流众多,水力资源非常丰富。境内的赞比西河长2660千米,是非洲第四大河。世界三大瀑布之一、世界七大自然奇观榜中著名的莫西奥图尼亚瀑布(旧名维多利亚瀑布)就位于这条河上。

冈比亚:冈比亚河发源于几内亚富塔贾隆高原,全长1,120公里,西非唯一可以通航海船的河流,也是独立的冈比亚国家的统一因素。冈比亚共和国国名就源于这条非洲最佳之一的水道。

 

坦桑尼亚: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的国名是合成语,1964年,参加了英联邦的坦噶尼喀共和国,与外海的桑给巴尔人民共和国合并成立了坦桑尼亚共和国。“坦喀尼葛”亦称“坦噶尼喀”,是由世界第二大深水湖坦噶尼喀湖(Lake Tanganyika)的名称转化而来,意为湖水积蓄;“桑给巴尔”是阿拉伯语“黑人的海岸”之意。

  刚果:刚果共和国简称刚果(布)(二十世纪曾一度称扎伊尔共和国),国名源于穿山越岭的刚果河(扎伊尔河),也与土著居民刚果族(也称“巴刚果族”)有关。13世纪末14世纪初,班图人在刚果河下游建立了刚果王国;1880年10月3日,法国人占领这片土地,1884年西方葡、英、法殖民者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将刚果河以西地区划为法属刚果;1910年,刚果被法国占领,当时称中央刚果;1957年取得“半自治共和国”地位,1958年11月成为仍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15日,刚果获得完全独立,定国名为刚果共和国。刚果河,当地土语意为“大河”。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金)也以刚果河命名。 尼日利亚:非洲第三长河尼日尔河,长4,184公里,流域面积210万平方公里,有9个非洲国家地处尼日尔河流域。“尼日尔”的意思因地区居民不同而涵义有些差异。在柏柏尔语里“尼日尔”这个词是“大河”的意思;几内亚福塔贾隆高原河流发源地区的居民称“尼日尔”为“迪尼日尔河奥利巴”,意为“大量的血液”;上游的曼德人称之为“巴巴”,指她为“河流之王”;中游的哲尔马人则称之为“伊萨·贝里”,有“伟大的河流”之意。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和尼日尔共和国国名由这条西非重要通航河流而得名。 塞内加尔:塞内加尔河从源头巴芬河算起,全长1430公里,是西非一条较大的河流,也是塞内加尔与毛里塔尼亚的界河。1445年葡萄牙航海家费尔南德斯来到这里,遇上一条大河,便问船上一位渔夫这条河叫什么名字。渔夫没听懂他的话,还认为他问的是这是条什么船,就回答说“萨纳加”(独木船)。航海家于是把这条河命名为“萨纳加”(Senegal)。塞内加尔共和国国名就来源于该条河流。 巴拉圭:巴拉圭河,南美洲第五大河,巴拉那河(Parana River)主要支流,全长2549公里。“巴拉圭”一词在古瓜拉尼语中意为“大水”,其国名是由于巴拉圭河流经境内而得名。

乌拉圭:乌拉圭河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为拉普拉塔河的支流,自北向南流经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三国,干流全长1600公里。乌拉圭河一词源自当地的瓜拉尼语,意为“彩鸟栖息之河”。乌拉圭东岸共和国国名就来自条国际性河流。

 

芬兰:芬兰共和国的国名来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解释是因为这里湖泊众多,沼泽遍地,芬兰人便自称为“苏奥米(Suomi)”人,芬兰语“苏奥米”意为“湖泊”和“土地”,芬兰即“沼泽地之国”,别称“千湖之国”与“森林之国”。

  荷兰:荷兰是尼德兰王国的简称,该国约有一半国土位于海平面以下。“荷兰”原是尼德兰王国位于鹿特丹北方排水开垦出来的一个省。“尼德兰”为日耳曼语族“低洼之国”之意;“荷兰”在日耳曼语族有“低地之国”与“森林之地”的意思。 安道尔:安道尔公国是位于西南欧一个面积仅468平方公里的内陆亲王国。“安道尔(Andorra)”源自纳瓦拉-阿拉贡语的andurrial,意为“覆盖灌木的土地”,也有学者认为源自阿拉伯语,“森林之地”的意思。

牙买加:“牙买加”在印第安人土语中是“泉水和溪流的土地”之意,因为该国气候适宜,阳光明媚,遍布山谷与溪流,风景非常美丽。

 

巴哈马:巴哈马国,位于大西洋西边的一个岛国,为英联邦国家,全国包含700座岛屿和珊瑚礁。1513年7月西班牙殖民探险家莱昂发现这一地区布满沙洲和浅滩,就用西班牙文命名为“Bajamar”,浅滩、低水位的意思,国名就源于此。
    圭亚那:圭亚那合作共和国虽位于赤道,但由于受大西洋海风的影响,全年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它的国名在印第安语中是“水乡”的意思。

  秘鲁:秘鲁共和国位于南美洲西北部,印第安人建立的印加帝国所在地。秘鲁国名来源有几种解释,其中一说是以秘鲁北部注入太平洋的小河“Biru”或“Piru”的名字命名,这里有个传说:16世纪西班牙远征队从巴拿马乘船南下来到了这块未知的土地上,发现此地有一条河直通内陆,他们便逆流而上,登岸后向印第安人(印加人)询问该地的地名。当地人告诉他们这里叫做比鲁(Biru,江河),他们错听为秘鲁(Peru),于是就产生了秘鲁这个西班牙地名。19世纪时玻利瓦尔率军在该地区赢得独立时,便将地名变成了国名。 另一说“秘鲁”一词即盖丘亚语皮鲁阿,意为玉米之仓或大玉米穗;还有一说“秘鲁”是当时一位印第安酋长的名字。 俄罗斯:古代东斯拉夫人在第聂伯河畔建立了最初的国家——基辅公国,当时公国中 一个部族的居民自称为罗斯人,前苏联学者认为,“罗斯”这个名称源自第聂伯河中游的一条支流露斯河。伏尔加河的支流莫斯科河流域贸易逐渐发展,建立莫斯科公国后,许多基辅公国的农民纷纷投奔到这里,罗斯部族的人开始被称为“俄罗斯人”了。14世纪末,莫斯科公国的诏书上开始出现俄罗斯(Rossiya,罗斯人之国)名称,后来渐渐演变成原苏联的俄罗斯联邦加盟共和国的国名。(还有一种说法,罗斯是指北欧的诺曼人,东斯拉夫人称他们为瓦良格人,芬兰人则称他们为鲁茨人,芬语“Ruotsi”意为北方人,后来由“Rouotsi”演变为“Russ”即罗斯)。   伊拉克:国名来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伊拉克”一词本身就有“低地”、“耕耘的土地”之意。因为这一地区的北部横亘着亚美尼亚高原,东部和西部分别有伊朗高原和阿拉伯高原环绕,形成宽仅100公里,长有600公里的细长的伊拉克低地,故获得这一称号。     加蓬:得名于加蓬河,莱索托国名的意思是“低地”,爱沙尼亚的国名源于民族名,意为“水边居住者”。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