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电子读物
《国家湿地》第七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国家湿地》第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国家湿地》第九期
《国家湿地》第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国家湿地》第一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曾经疮痍渐抚平 一泓春水入画屏
发布日期:2013-11-06浏览次数: 字号:[ ]
       钱塘江,古称浙江、罗刹江和之江,全长605公里,流域面积48887平方公里,是我国东南名川,浙江省最大河流。钱塘江发源于安徽南部黄山地区的青芝埭尖,注入杭州湾。其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成著名的“钱塘潮”。钱塘江流经14个县市,建德梅城以上泛称新安江,梅城以下分别称为桐江、富春江、钱塘江。因桐江和富春江河段景色极佳,统称富春江。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三江绵延,总长约231公里。“三江两岸”沿线可视范围,上游起于淳安千岛湖,下游止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江东新城,沿线涉及淳安县、建德市、桐庐县、富阳市、西湖区(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上城区、江干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新城)、杭州滨江区、萧山区等行政区域。这是一条浙江儿女的生命线,既大气磅礴又灵动飘逸,滋养着两岸数千年的生生不息,300多万杭州市区、萧山、滨江范围内的居民重要饮用水源便源自这条大江。   众所周知,陆地与海洋相接处的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区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钱塘江河口呈淤积趋势,河口滩涂湿地面积大,分布范围广,生物多样性极高。然而,在工业化高歌猛进的年代,这里曾付出过环境污染带来的代价。由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拥有清澈江水和壮观江潮的钱塘江一度面临着污染的威胁。作为杭州一级饮用水源地,这里曾遍布着黄沙码头、船厂和水上加油站,任何“跑、冒、滴、漏”的废水、废油都会影响水质。曾经有人这样形容过钱塘江之江段24.3公里的堤岸:走在堤塘上,往外看,巨大的传送机、造船机械、运输沙石的船只往来穿梭;向内看,违章搭建、废旧堆场、畜禽养殖场随处可见。调查显示,钱塘江沿岸个别地区的污染已经出现严重反弹,多个湖库水体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      所幸,当决策者行走于母亲河畔,重新审视人与水的关系,逐渐意识到沿江河口滩涂湿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对河口地区的经济发展、岸线工程建设、航道开发、生态净化及环境保护等至关重要。于是,便有了杭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生态保护和城乡统筹工程——“三江两岸”保护与建设工程。杭州市委、市政府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到2015年,将“三江两岸”打造成一条“山水秀美、生态宜居、城景交融、和谐发展”的黄金生态旅游线,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社会发展和谐稳定”的目标。两年多过去了,曾经的疮痍已渐渐抚平,从堤外码头整治、滩涂覆绿、景观带建设,到江堤道路更新改造、农居点整治,钱塘江沿岸的面貌有了日新月异的改观。开车驶过绵延的江堤,曾经密集的黄沙码头、造船厂和加油站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将是一幅“山秀、水清、城美、精致”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因地制宜,建设发展之江旅游度假区      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位于杭州市区西南,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其南濒钱塘江,北依五云山,紧连西湖风景名胜区,是三江两湖黄金旅游路线(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西湖、千岛湖)的必经之路。辖区内中国美院、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林立,宋城、白龙潭等景点众多,龙坞茶村、农家乐等休闲场所集聚,之江路、320国道、杭新路等道路四通八达,自然环境、区位环境和人文环境优势明显。近年来,度假区围绕“休闲度假胜地、养生居住天堂、创新创业中心、生态示范基地”的功能定位,坚定不移的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目前已建成宋城、西湖国际高尔夫、云栖海航度假酒店等一批旅游休闲项目以及之江文化创意园、外桐坞艺术村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现已初步形成集旅游休闲、商务会议、文化创意等产业为一体的新兴格局。      之江文化创意园是“创意杭州”的重要区块,也是西湖区著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园区总面积为2351亩,包括7个重点区域:凤凰•创意国际、凤凰大厦、外桐坞艺术村落、美院7号楼、象山艺术公社、凤凰谷创意产业基地和综合配套区,力图打造成集产业发展、产业孵化、展览展示、艺术休闲特色配套等一体的创意产业园区。作为创意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凤凰·创意国际是全国唯一一家由水泥厂改建而成的LOFT创意园区。这里不仅完整保留了工业建筑群的质朴感官和极具层次的建筑分布形态,还是中国国际动漫节和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的分会场,曾举办中国动漫新锐榜颁奖仪式、2010创意生活•热波音乐节,2011杭台文创产业高峰论坛等一系列国际交流活动。      有着“风情小镇”之称的外桐坞艺术村,位于西湖区转塘街道东北面素有“万担茶乡”之称的龙坞茶叶基地中。艺术村占地100亩,借助独特的自然资源及丰富的人文资源,将特色旅游和艺术产业相结合,营造出一个极具艺术风情的休闲茶园,创意度假的体验基地,目前已有二十余位艺术家已在此开设了油画、国画、雕塑、陶瓷、摄影等工作室,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展示、交易等活动,打造国内最活跃的艺术交流基地。   重拳出击,开展生态景观整治工程      拥绕着秀美山水资源的之江度假区,还承担着杭州市主城区饮用水源的保障职责。与此同时,这里又是经济相对欠发达,保护和开发矛盾较为集中的区域。为将“三江两岸”打造成具有西湖特色的生态保护示范区、水源保护重点区和环境整治样板区,西湖区(之江度假区)“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工程,围绕之江两岸环境整治,推进沿江生态涵养林和沿江景观大道建设为重点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一带三区三岛十三村”整治与建设工程。      一带,即以生态涵养林建设为主抓手,打造出一条以运动休闲、旅游产品、历史文化、江鲜美食、旅游观光为特色的休闲景观带;三区,即积极推进生态保护、饮用水源保护、堤内外复绿、防护林建设、大气污染治理、截污纳管等工作,努力打造出具有西湖特色的生态保护示范区、水源保护重点区和环境整治样板区;三岛,指全面提升长安沙、应沙、元宝沙等三个岛的防洪能力、生态景观和基础配套能力,为都市精品农业和旅游等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十三村,指以沿江十三个村庄整治为载体,带动环境优化、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发展、产业提升、旅游发展和农民增收。      2011年以来,西湖区(之江度假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的要求,扎实推进水源水质保护工程、产业转型升级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人文旅游景观工程、两岸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岸线生态修复工程六大工程,使沿江生态环境焕然一新。堤塘外,拆除了25个黄沙码头,关停拆除3家船厂和1个水上加油站,并对拆除后的滩涂进行生态化修复,完成滩涂覆绿20万平方米。堤塘上,完成全线江堤道路24.3公里更新整治,同步设置了停车泊位、果壳箱等城市家具及“三江两岸”绿道标志标识,建设沿江借地绿化10.8公里和防护林15.2公里。堤塘内,沿江500米内畜禽禁养190户,拆除违法建筑6.4万余方;关停杭州中欣混凝土添加剂厂和社井排灌站内3家无照加工厂;完成沿江5个村38个垃圾房统一改造;累计完成沿江河道综合整治1.9公里;完成生态涵养林九溪至枫桦东路段5万方;完成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8家农庄的污水净化处理工程和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推动沿江产业转型,引入画室11家,打造沿江书画艺术长廊;设立了“三江两岸”旅游专线。可以预见,一条绿色健康自然的“沿江风景线”正在逐渐形成。      在生态环境日益优美、舒适的同时,各项利好消息也有力促进了度假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数据显示,度假区景区2012年累计接待游客650.94万人,实现旅游门票收入38855.28万元,同比增长2.6%和14.4%。全年共实现旅游总收入22.55亿元,同比增长27.97%。在2012年浙江省省级(上)旅游度假区年度考核中荣摘桂冠,并逐渐成为杭州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新引擎。     整合资源,打造黄金生态旅游线 一直以来,杭州的旅游业都呈现出主城区游客集中度过高、主城区与郊县承载游客比例不均衡的态势。西湖区(之江度假区)“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实施,不仅可以治理沿岸污染问题,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还可以挖掘、整合沿线的旅游资源,舒缓西湖、西溪过于密集的格局,有利于加快推进西湖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优化提升之江地区环境品位,有利于改善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可谓意义深远。     如果把钱塘江之江段比喻成一位美人,前期开展的改造工程只能算是妆前的打底,现如今之江大桥两侧一批紧锣密鼓的工程,才是真正展现魅力的时刻。作为‘三江两岸’的桥头堡,“杭州市“三江两岸”展示馆和之江船工业遗址公园,将成为西湖区之江休闲旅游的新热点与之江旅游度假区的新地标。   杭州市“三江两岸”展示馆位于西湖区之浦路东侧,建设用地面积1061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8990平方米。设计运用“现代中蕴含传统元素”的手法,对原有东风船厂办公楼进行提升改造,力图塑造一座蕴含钱塘江古海塘文化,体现之江特色的地标性建筑。展示馆内将设置“三江两岸”大型沙盘展示及三江水质和大气自动实时监控、3D景观效果、图片展示和虚拟浓缩实景、三江水生态系统、游客互动体验和三江两岸美食等内容。 紧邻“三江两岸”展示馆的之江船工业遗址公园,建设用地面积5.97万平方米,按照“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的改造思路,利用原东风船厂余留的工业设施、厂房及废弃场地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和就地景观改造,打造集“生态环保、文化创意、旅游休闲、运动休闲、船工业遗址展示”于一体,便于老百姓休闲、旅游、观光、体验的大型江滨遗址公园和运动休闲公园。遗址公园同时作为杭州市饮用水源保护教育基地,发挥着引用水源保护教育宣传和应急监测功能,展现出原东风船厂及周边环境整治前后的巨大改善与变化,从而进一步推动饮用水源的保护工作。     江水浩荡,奔流不息。驻足远眺,原先裸露着黑色淤泥的滩涂早已换了模样——紫色的千蕨菜、金黄的油菜花、随风起舞的洁白芦花,随着四季的更迭变幻出缤纷的色彩。“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工程使钱塘江之江段,这块总长度24.3公里的区域,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一条“生态、休闲、文创、示范”的绿色生态景观廊道正变得越来越清晰,一副“生态型城市阳台”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向世人展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