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电子读物
《国家湿地》第七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国家湿地》第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国家湿地》第九期
《国家湿地》第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国家湿地》第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荒漠中湿地变迁与保护对策
发布日期:2012-08-27浏览次数: 字号:[ ]

         国际湿地公约指出“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还是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淡水、半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M的水域”。湿地分布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由陆地系统和水体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人们说湿地是地球的肾脏,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功能,而且在水文调节、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作为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极高的生物生产力,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加剧的今天,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需要。

 

1 瓜州湿地情况

瓜州县,原名安西县。200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更名。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甘、新、青、蒙四省的通衢之地。自古以来,就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古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县境东西长185千米,南北宽220千米,面积2.4万平方千米。现辖5镇10乡73个行政村,其中整建制移民乡6个(民族乡4个)、移民村33个;总人口14.2万,其中移民人口8.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8%,占全县农村人口的79.7%;有汉、回、蒙、藏等2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507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7%。境内盛产棉花、蜜瓜、小麦、葡萄,甘草,锁阳苁蓉等,享有“中国蜜瓜之乡”、“中国锁阳之乡”和甘肃“棉花基地”、“河西粮仓”的美誉。

同时,瓜州县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流、戈壁、湿地、绿洲类型齐全,交错分布,是一个荒漠戈壁与湿地交汇的地区,尤其湿地是极旱荒漠中的宝贵绿洲。三十年前瓜州有湿地14.4万hm2,二十年后湿地减少到13.13万hm2,减少近1.3万hm2,而现在湿地萎缩至11.6万hm2,三十年湿地减少2.8万hm2

 

2 湿地变迁

2.1 湿地类型及形成

根据湿地类型的划分,瓜州县的湿地可化分为天然河流草丛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三大类。

河流草丛湿地由县境内的内陆河疏勒河、榆林河和芦草河组成。疏勒河源于祁连山南麓的托来南山,经玉门昌马大戈壁,从饮马农场流入位于瓜州县境内的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经西湖入敦煌,早期直达新疆罗布泊。

榆林河源于祁连山的大雪山,出山后全部渗入地下,在肃北石包城附近溢出,与泉水一同汇集成河,向北流入瓜州南部踏实盆地。

芦草河是踏实平原前缘溢出带的泉水汇集而成的河流,流量年变化较大,每年3-4月融冰季节,遍地皆水,形成大面积的沼泽湿地,而7-8月蒸发强烈,河水经常断流,沟底龟裂。

沼泽湿地在瓜州主要包括地表常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区域生长的沼生、湿生植物,土壤一般有泥炭或潜育。由于特殊的地质结构,河流出山后,河水大量渗入地下,储于沙砾层中,形成地下水丰富的含水层。随地势变低,地下水埋藏变浅,至冲积扇前平原溢出地表,构成宽阔的地下水溢出带,形成相当面积的沼泽,瓜州湿地大部分属此类。

人工湿地在瓜州主要是水库和人工塘坝,与沼泽并存,其中大型水库有2座(双塔水库和榆林水库),塘坝57座。

2.2 三十年前湿地情况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瓜州县天然河流草丛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三大类湿地总面积达14.4万hm2,其中以沼泽湿地和河流草丛湿地为主。

2.2.1 天然河流草丛湿地

瓜州县河流草丛湿地有2.67万hm2,占湿地总面积的18.5%。其中疏勒河全流程242km,流域面积1.2×104km2,湿地面积2.36万hm2,疏勒河系总径流量11.38×108m3/a,37%来自降水,冰川及雪融水占34.3%,地下水占28.7%。榆林河全流程118km,流域面积6494km2,湿地面积0.307万hm2,年径流量0.57×108m3/a,5.1%由冰川融水补给。

2.2.2 沼泽湿地

沼泽湿地面积有9.53万hm2,占湿地面积的66.2%。沼泽湿地属瓜州露头泉水区,是生物多样性比较高的区域,主生乔木胡杨、灌木柽柳、白刺和低平地盐生草甸,整个区域植被生长良好,植物种类多,结构组成复杂。其特点一是由于此区露头泉水分布密集,冬季漫积成规模不等的片状冰滩,春季冰滩融化开始漫流没灌大部分盆地,形成地表径流;二是夏秋季节水位平均仍在0.5m;三是低洼、沼泽水分较多,土壤质地良好,湿地区域内有13种鱼类和一种两栖类(花背蟾蜍)。

2.2.3 人工湿地

瓜州人工湿地有2.2万hm2,占湿地面积的15.3%,主要集中在2座水库和57座塘坝,是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

2.3 十年前湿地变化

九十年代末,瓜州总面积成为13.13万hm2,比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减少1.27万hm2,其中以沼泽湿地和河流草丛湿地减少为主。沼泽湿地由八十年代初的9.53万hm2缩减至8.27万hm2,湿地边缘线整个向内收缩约1km,整个区域内植被平均盖度明显下降,天然胡杨林面积锐减,由原来的0.33万hm2减少到0.2万hm2

疏勒河、榆林河两大天然河流草丛湿地除径流量和平均宽度有减少趋势外,湿地面积变化不大。

人工湿地以2座水库和57座塘坝为主体的湿地面积也在减少。其中双塔水库汇水面积由原来的7.36km2 减少到6.86km2 ;榆林河水库汇水面积有原来的1.58Km2 减少到1.26km2 ;57座塘坝中有34座存在不同程度潜流断流,13座因枯水而废弃,大部分泉眼干涸。

2.4 湿地现状

     随着移民项目的实施,大量移民迁入瓜州垦荒种地,加大了农业用水量,而疏勒河上游昌马水库的建成蓄水以及上游向玉门赤金峡水库和花海灌区调度用水,截留了下游的来水,使得瓜州地表水锐减,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湿地面积萎缩至现在的11.6万hm2(其中沼泽湿地7.47万hm2,疏勒河、榆林河流域湿地2.33万hm2,人工湿地1.8万hm2),比三十年前减少2.8万hm2,比十年前减少1.53万hm2,直接改变了疏勒河流域的自然生态。

2.4.1 沼泽湿地 总面积由十年前的8.27万hm2锐减至现在的7.47万hm2,湿地边缘线大幅度萎缩,植被平均盖度下降,生物多样性消失。以前露头泉水形成的地面径流现象已不复存在,夏秋季节地下水位平均下降0.5m,低洼、沼泽消失,鱼类几乎绝踪。

2.4.2 河流草丛湿地 2大河流来水量逐年减少,使得天然河流草丛湿地大幅度萎缩,平均宽度缩小100-500m,面积萎缩至2.33万hm2

2.4.3 人工湿地 河流汇水面积减少,2大河流汇水面积平均减少0.75km2;57座塘坝大部分潜流断流,20座因枯水而废弃,面积缩至1.8万hm2

 

3 湿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湿地变迁的原因除自然因素外,主要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

3.1 瓜州地处内陆深处,气候极端干旱,年降雨量平均50mm,而蒸发量高达3000mm以上,随气候变暖,年降水减少造成地表水锐减,是湿地面积大幅下降的自然原因。

3.2 随着国家“两西”开发建设、疏勒河移民项目的实施,垦荒种地,开挖排碱渠,造成地表水锐减,地下水位大幅下降。目前,瓜州县移民人数占全县总人口的58%。移民要生存,砍柴挖药,破坏植被,使环境恶化,水资源严重短缺。据水务部门调查,2000年至2007年,县境内地下水位累计下降了4m,局部地方下降达到6-8m,必然造成湿地面积减少。

3.3 疏勒河上游昌马水库建成和上游调水,阻断了地下水补给,使得露头泉水断流,湿地萎缩,直接改变了疏勒河流域自然生态,造成占全县地下水总径流量50%以上的地下潜流体系遭致破坏。

3.4 各个灌区为了有效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对各级渠道都进行了防渗漏处理,阻断了地下水径流流向下游,使生态用水严重缺乏,泉眼干涸,塘坝废弃,生物多样性丧失。

 

 

湿地保护对策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特征。谁能够实现经济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谁就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竞争优势。疏勒河和榆林河是瓜州县重要的湿源。近20年来,由于气候变化、人类影响、冰川融水补给减少,湿地面积急剧缩小,加速了荒漠化。保护好湿地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省情、县情和湿地保护现状,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按照积极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全面加强湿地保护工作。

4.1  拓展宣传渠道,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渠道,开展形式多样和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广泛宣传保护湿地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全民的湿地保护意识。从科学的角度,用科学的方法,让人们了解和认识湿地与人类的关系,特别要加大警示宣传的力度,使湿地保护成为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形成全社会支持湿地保护事业的良好氛围。

4.2  建立健全保护制度,依法进行湿地管理。

目前,全国已有不少省出台了有关湿地保护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对湿地保护工作进行管理。因此,要尽快出台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明确职责权限、管理程序和行为准则,将湿地保护、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国土及环境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与湿地保护立法协调一致。增加生态用水,建立省级主管部门组织协调与多部门分工合作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省、市、县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和湿地资源监测网络体系,使湿地保护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4.3  强化组织领导,逐步理顺湿地保护工作机制。

湿地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做好湿地保护工作是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各地要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理顺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解决好湿地保护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湿地保护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作为承担着湿地保护和管理的保护区,应当纳入公益型事业单位管理,解决其人员编制,从而吸引一批素质高、能干事、留得住的人员从事保护区管理工作。

4.4  政府投入为主,多方争取资金。

湿地保护是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在湿地建设中应起着主导作用。要明确国家、各级政府对应级别湿地保护区责任,并纳入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在经费上给予保障。同时,还要多方筹措湿地建设和补偿资金,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国际合作项目,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建设。要按照“谁保护、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和个人积极投资湿地保护。

4.5  加快保护区建设,强化保护管理力度。

实践证明,建设湿地保护区是保护湿地最积极、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要依照《全国湿地保护总体规划》的总体布局,统盘考虑、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对典型独特的湿地类型区和生态敏感区、脆弱区,要抢救性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或保护小区,扩大湿地保护面积。制定好重点湿地保护工程项目计划,争取早日列入国家湿地保护计划。坚决依法制止、打击各种破坏湿地的违法行为,确保湿地保护工作科学、健康、顺利开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