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电子读物
《国家湿地》第七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国家湿地》第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国家湿地》第九期
《国家湿地》第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国家湿地》第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规划编制前期湿地水土环境现状调查方法与应用
发布日期:2012-12-13浏览次数: 字号:[ ]
      1引言     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在七里海建立“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里海湿地成为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七里海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前期,进行水土环境现状调查工作,能够全面了解规划区范围内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现状,深入了解湿地及其周边地表水、地下潜水及浅层土壤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转化的关系,为七里海湿地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为湿地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后水土环境质量调查提供参照值,评估保护规划实施效果。       2湿地水土环境研究     湿地生态系统的高开放性,决定了其只能被动接受来自外界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但近年来,大部分湿地逐渐呈现出水量减少、水源干涸、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结构单一等现象。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方面的研究逐渐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目前,在湿地水环境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大都局限于在湿地保护或开发之后的评估上,对规划前期的湿地现状研究较少,致使很多湿地规划缺少针对性,在规划实施后未能收到显著效果。同时,湿地作为处于陆地系统和水系统之间的,由水陆两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集合体,湿地土壤也同样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湿地独特的水文环境和植被条件下,湿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土壤类型。但现有文献仅限于土壤分类系统的划分,对土壤环境质量的调查相对较少。考虑到湿地土壤环境自身特殊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决定了它对环境变化相对较为敏感,具有很好的记忆功能,从而表现出特殊的理化性质和生态功能。因此在对湿地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的同时,也很有必要在不同时期对湿地土壤环境进行质量现状研究。       3七里海湿地水土环境现状调查 在规划编制的前期,开展水土环境现状调查工作,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评价法、AHP综合评价法及污染超标倍数评价法等,对湿地地表水、地下潜水及浅层土壤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掌握七里海湿地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规划做好技术支撑,以便更具有针对性地对湿地资源进行保护与利用,发挥湿地的各项功能,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1工作方法概述     根据七里海湿地规划“保护为本、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本次调查在湿地缓冲区内水域和苇地可进入地区采用加密监测点原则,按照1 km2网格间距布置监测点。在湿地周边范围按照2-3km2网格式监测点布置原则的同时把重点集中在村镇周围水土环境的现状调查上。对于流经七里海湿地内部及周边地区的河流,取入区、中段、出区3-5个点位进行河流水质采样监测。     3.2 评价标准与方法     依据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93)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主要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综合评价法、污染超标倍数评价法及AHP层次分析法对湿地及其周边地表水、地下潜水水质情况、地下潜水脆弱性程度及浅层土壤质量情况进行评价,分析主要污染物种类及分布情况。 1.     地表水/土壤污染超标倍数评价: 污染超标倍数=(某污染物实测值-某污染物质量标准)/某污染物质量标准 地表水污染质量标准值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限值。 土壤污染物质量标准值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限值(PH>7.5)。 2.     地下潜水脆弱性分析:     在充分考虑七里海湿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选取影响地下水脆弱性的3个评价参数:含水层埋深D、包气带介质类型U、含水层组介质类型A。先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将各评价参数重要性排序,确定权重,然后对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 3.3 评价结果分析     现阶段七里海湿地水环境污染状况较为严重,污染严重的地表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下潜水水质,使得大多数地下潜水水质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同时,水质污染又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其结构和功能的退化又造成了湿地自净能力的下降,而自净能力的下降则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湿地景观的退化。 3.3.1 污染严重、缺乏治理    通过单因子评价、内梅罗综合评价和污染超标倍数评价方法,分析出主要污染因素及其分布状况,发现造成湿地水质污染的原因:一方面,周边居民随意堆放的生活垃圾、无度排放的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便进入湿地及周边河流,渗入地下,直接污染了湿地及其周边地区水土环境。另一方面,过度使用氮肥磷肥,导致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湿地内富营养化严重。     工业污染物的排放一直是湿地水土环境的主要威胁。因此,应在控制湿地周边产业类型的同时,严格执行各行业排污标准,切断污染源,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压力,引导众多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保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3.3.2 水域减小、水源枯竭     近些年,由于周边居民围海屯垦,进行渔耕养殖,导致湿地水域面积逐渐缩小,养分流失。加之区域降水稀少,年降雨量远低于蒸发量,上游客水水系不畅,洄游受阻,水源枯竭。应对湿地周边不合理的水利设施要重新进行调整,改造河床,以保证湿地引水水源充足,且还应考虑在各个河流间进行调配,做到合理配置水资源。同时,应在湿地引水、配水工程前对水质进行检测。   4湿地保护与利用治理规划建议     通过各种有效工程和技术方法,结合水土环境现状调查结果,在规划的前期做到科学规划、统筹规划,划出各功能分区,进而逐步达到水土环境和水生态修复的目标要求,从而促进整个湿地景观的恢复。     建议将周边分散的当地居民进行合理的迁村并镇,统一铺设污水管道处理废水。同时,建议关闭湿地近周边地区不符合排污标准的造纸、化工、钢铁等企业;对湿地保护区外周边地区的重点企业,建议统一迁至工业区内,并控制工业区的发展方向。     水源的短缺将直接影响湿地内部生态动植物的生长及湿地生态功能的发挥,因此,应设定专用闸口,从周边河流引入客水,并在闸口附近设置专用设施,进行强制净化。做到合理配置水源,保障湿地引水、配水工程顺利进行。在对湿地进行治理的同时,还应对已受毁坏和污染的湿地实施生态修复措施,恢复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5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湿地作为的“城市的肾”对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越来越重要。因此,及时地了解湿地水土环境现状,在对湿地地表水、地下潜水、土壤等因素进行分析后,科学合理地提出相关的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防治措施,为湿地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基础数据保障,实现湿地保护与开发的“双赢”。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