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电子读物
《国家湿地》第七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国家湿地》第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国家湿地》第九期
《国家湿地》第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国家湿地》第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能医治人类疾病的“撒旦”
发布日期:2012-10-31浏览次数: 字号:[ ]
            清代学人陈鼎曾撰写有《蛇谱》,开首题辞即写道:“物之最毒者,莫甚于蛇。予生平最畏之。”确然,时至今日仍有大多数人遇蛇畏惧,尤其夏日炎炎,湿地阴润的土壤特质,更适合蛇类埋伏。     蛇,属于爬行纲蛇目,又有虺、螣、蚺、蜧、蜦、长虫等别称,《说文解字》载,巳、它都是蛇的象形字,盘曲带尾的形态果然很像。许多人“谈蛇色变”,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说法。     然而自然界万物,人类早已从原始食物链的最弱环节中脱离,蛇也不再像古人描摹得那般可怕,如清代的张潮所言:“蛇之毒,夫人而知之矣。至相其体,则文彩粲然,斑斓可观,此殆犹小人能害人者,其才类能肆应而曲当。”     如果我们正确认识蛇,取它之益处为我所用,其实也是为蛇平反。这里,我们先来认识一种蛇,在药用上颇有价值。它叫“乌梢蛇”。       
          一如其名,乌梢蛇颜色发乌,是一种体型偏大的无毒蛇,俗称:乌蛇、乌风蛇,属于束带蛇属游蛇科。产于美国、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在中国,它们主要分布在东部、中部、东南部和西南的海拔1600m以下中低山地带平原丘陵地带或低山地区。体长约200cm以上,它喜欢潮湿的区域,常生活在丘陵地带。它主要以青蛙、蜥蜴、鱼类、田鼠等为食,常在农田高举着头部留意四周,或者沿着水田内侧(人眼很难察觉的部位)迅速爬行,喜欢在草丛里晒太阳,只要人类不轻易干扰或逼迫它,性格温顺的它不会突然攻击。     乌梢蛇有着扁圆的体型,背面呈青灰褐色,鳞片边缘的颜色较深,为黑褐色。它的背鳞前段16行与后段14行,中央处自颈部后起,有2-4行鳞片起棱。在背部中央有两行黄色鳞片,紧靠行鳞片的外侧,是两行黑色鳞片,像两条黑线一样。腹面灰白色。     乌梢蛇在每年的农历4到5月份(一般在清明以后)是最为活跃时期,冬眠苏醒以后需要大量进食,而一年当中的农历5月还是其交配时期,母蛇农历6月开始产卵,一般产6—10个卵左右。根据统计,乌梢蛇母蛇在公母比例中占51%,受精卵占产卵数的91.4%,自然孵化率64.6%,自然成活率30%。一般一条乌梢蛇的成长年限为2-4年,每生长一次,就会蜕一次皮。         《蛇谱》中记载:“乌蛇,产梧州府藤县,其色如墨,其行如风,又名黑风蛇。以浸酒可疗风,服者入水不沾濡。陕西陇州山中亦出是蛇,又名乌梢者,则材之下矣。”可见古时候它的药用价值就已广为人知,大量入药且取得很大收效后,乌梢蛇就变成了商业利益链中的牺牲品,人类的捕杀造成它的数量急遽减少,遂又有人专门饲养乌梢蛇,以卖出好价钱。 据唐代笔记小说《朝野佥载》记录:商州有个人患了麻风病,久而久之,家人感到厌烦,便把乌梢蛇浸入酒中让他喝,病人并不知晓,想不到喝了没多久毛病却治愈了。     这一点,与《后聊斋志异·瘟神》有不谋而合的相似。浙江余姚一位叫邬琴川的农民,家贫如洗,又患上疥癞顽症。他后续的妻子因不堪忍受这种苦累,想加害于他。有一天,邬琴川突然想吃鳗鱼,狠毒的妻子便命儿子挖开墙角的蛇穴,抓出几条蛇来烹煮成汤给他喝,不想过了几天,邬浑身奇痒难耐,洗了个澡,突然就觉得神清气爽,视力也恢复了,皮肤也变得光滑了。但是他身边这位毒妇却变本加厉,不想她的儿子却遭蛇索命,死前叫了三声“最毒妇人心”就一命呜呼了。         与上述人心险恶的例子不同,吴炽昌的《客窗闲话》里却讲到一件以乌梢蛇成全一对男女爱情的故事。潮州一带有把患病幼女“过癞”给男青年的习俗,一位富家女将身上的癞疮病传染给了一见钟情的男子,可是女方家长得知这位男子是曹太守的弟弟,便连忙将他送走,结果染上皮肤疾病的他在病榻上奄奄一息。女子知道后坚持要嫁给他,所以去到他身边服侍。有一天,病人感到口渴,自己舀来酒缸中的剩酒喝,想不到第二天皮肤溃烂处都结痂,神志也变清爽多了。于是坚持每天饮酒,后来才发现缸底躺着一条乌梢蛇的尸体。病愈后,两人喜结连理,欢快地回广东拜见女方父母和曹太守。     这种“得巧”使乌梢蛇在中医领域里的药用功能无形中被人类得知,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并开始取用它的药材价值。     随着我国人口日趋老龄化,脑血管、心血管、中风偏瘫人员骤然增多。而治疗中风偏瘫祛风搜风的首选却是乌梢蛇。乌梢蛇干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的功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早有记载,主治“诸风顽痹,皮肤不仁,风骚湿疹,疥癣热毒,须眉脱落”等症。蛇胆又有祛风、清热、化痰、明目等功效,可治大风疬疾、木舌胀塞等。用乌梢蛇泡制的酒,对重复性感冒和小儿久咳不止有奇特的药效。     蛇在《圣经》里是撒旦的象征,引诱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被逐出天国。它被视作天使的变质和堕落,它的血液里流着人类的原罪,因此耶和华惩罚它“用肚子行走,终身吃土”。可是在中国古代的野史笔记里,它却亦正亦邪,甚至化为成全苦命鸳侣的神助者。     蛇或许并未像我们所听来的那般可怕,它在各种文学作品里出现也并不全是邪恶的化身,相反它对人类还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