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电子读物
《国家湿地》第七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国家湿地》第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国家湿地》第九期
《国家湿地》第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国家湿地》第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变身于粮食的蔬菜
发布日期:2011-06-24浏览次数: 字号:[ ]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曾有过一种古老的粮食作物,它就是菰(Zizania caduciflora),为禾本科菰属植物,现通称茭白,古名苽、雕苽、雕蓬、雁膳、菰米,是一种多年生挺水草本植物。古时菰还未受真菌感染,八月开花,到秋季抽穗结实,一般把它的子实称为菰米,或茭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菰本作苽,茭草也。……其米须霜彫时采之,故谓之凋苽”,又说“彫胡九月抽茎,开花如苇(刁),结实长寸许,霜后采云,大如茅鍼,皮黑褐色,其米甚白而滑腻,作饭香绝。……周礼供御,乃六谷九谷之数,管子书谓之雁膳。”原产亚洲东部,我国自东北至华南的广大湖沼低洼地区都有它的自然分布。     野生菰在长江、黄河流域的湖沼地区广泛分布,可推测由菰生产的大量雕菰米在采集农业时代被我们的先民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来采集。在经历长期采集后,和许多其他粮食作物一样,被我们的先民们开始尝试栽培。野生采集和栽培并行,保持了一段很长的历史阶段。它的利用和栽培历史可以分为早期的雕菰米采集利用,和以后出现茎基部膨大作为蔬菜的两个不同阶段。在我国的原始农业时期,周朝非常重视菰的利用,并将菰和其他粮食作物并称为六谷。我国在唐代(六世纪)以前,对菰米的生产有许多记载。《西京杂记》:“汉太液池边皆是雕胡”。当时长安称呼由菰生产的菰米为雕胡。唐诗中也有这样的诗句,例如杜甫诗中的“波漂菰米沉云黑”和“秋菰成黑米”等,都说明菰米在当时有较大规模的生产。用菰米作的饭叫“苽食”,也称为“菰饭”(周礼·内则)。因此在唐代以前,应该是大规模生产菰米的历史阶段。可是由于菰的花期太长,颖果分批成熟,成熟不久便要脱落,需要分期收采,给人们带来不便,这就影响了菰的发展。         自六世纪以来由于一种“茭郁”的发生,把菰的生产引向另一个方向使它的身份产生了转换。所谓“茭郁”就是指一种黑穗菌(Ustilagoesculenta),在菰苗底节寄生和菰分蘖后的新苗发展成畸形肥大的菌瘿而言的。菰感染这种真菌后,使其失去有性繁殖的能力,不能抽穗开花,由于病菌的蔓延,菰便逐步退出了谷类的行列。但是那种肥大的菌瘿,组织细嫩,美味可口,营养丰富,是一种极好的蔬菜,从此人们便把它作蔬菜来栽培。这就是大家所喜欢吃的茭白的来源。茭白也叫茭瓜、茭笋,《本草纲目》上说“春日生白茅如笋,即菰菜也”。元时(十三世纪)有人提出,将菰逐年移栽,所生长出的“茭白”不变黑,即病菌孢子不能成熟,由此既有白净的“茭白”可食,又可防止和缩小“茭郁”病的蔓延,于是就可以有计划的固定生产茭白了。就菰本身来看,却是一个不健康生长的退化过程。            另外,过去我们认为只有中国有菰,并在古代曾采用它作为一种重要粮食。Franz Schwanitz 在1966年他的著作中报道,美洲也有菰的分布,印第安人至今还在采用它作为饭食中的珍品。在这两者之间有没有联系呢?据考察美洲最早的文化遗址知道,大约距今一两万年期间美洲才有人类,他们是在冰川北退后由亚洲经白令海峡过去的,因此不得不使人产生这样的设想,即美洲的最初殖民者应当是印第安人,他们从旧大陆的亚洲地区带过去了最早的农业植物种子,其中的菰还保持着和我们过去曾经有过的那样原始采集状态。     目前,茭白作为一种重要水生蔬菜,培育出了许多品种,栽培面积也十分庞大。同时,野生的菰同样也在很多地区有分布,一般人们把它称为野茭白。它可入药,也可作饲料,近年更为湿地、水体绿化工程所应用。笔者于2004年9月曾在湖北省洪湖见到一片面积达几百亩的野茭白,很是壮观。当时,正值花果期,同行有多人称奇。听了笔者的介绍,他们明白了原来菰由古时的粮食作物转换成现代的蔬菜,是人类按自己的意愿人工选择的结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