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电子读物
《国家湿地》第七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国家湿地》第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国家湿地》第九期
《国家湿地》第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国家湿地》第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鱼米之乡”的“生态特区”
发布日期:2011-06-22浏览次数: 字号:[ ]
        洪泽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中的第四大淡水湖泊,江苏省最重要的湖泊湿地之一,面积2152平方公里,其中泗洪县境内水域面积占湖区总面积的40%。洪泽湖湿地作为我国代表性的内陆湿地,拥有我国东部稀有、保存完好的湿地生态系统。     洪泽湖湿地具有渔业养殖、工农业用水、灌溉、旅游及防汛等多种经济功能,同时也是众多水禽的栖息地,是珍稀鸟类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该湿地在拦截、净化外来污水,保持湖泊营养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开展苏北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效益研究的重要场所,在保护珍稀物种、维护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性、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此外,洪泽湖也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调控蓄水任务,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水源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保护好洪泽湖湿地,不仅是湿地保护的需要,同时也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洪泽湖西北部,包括部分湖面、滩地及溧河洼,湿地类型主要有浅水湖泊湿地、浅滩沼泽湿地、河流湿地等。保护区总面积49 365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6 663公顷,缓冲区面积17 579公顷,实验区面积15 123公顷。作为国家新增的2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保护区的建立为更好地保护洪泽湖的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组织和人力保障。   一、洪泽湖湿地的自然特征     自然地理条件:洪泽湖属于我国暖温带半湿润的黄淮海平原区与北亚热带长江中下游的过渡带,是典型的冲积平原浅水类型湖泊。洪泽湖是淮河中游干、支流与下游河道的联结点,水面浩瀚,源远流长。387公里湖岸线分为两大类型,即天然湖岸和人工湖岸,湖区北、西、南三面属于天然湖岸,岸线蜿蜒曲折,其中多冈洼相间的波状地形和低山丘陵带分布,湖区东部系一条规模宏大的人工大堤,南北逶延长达67公里,宽50米,成为东岸屏障;由于洪泽湖底高程高出东部大平原4-8米不等,天然的落差使洪泽湖成为苏北地区农田自流灌溉、水力发电、航运的水利枢纽。     土壤:洪泽湖湖盆沉积物粒径有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湖区东部以粘土质泥为主;溧河洼至穆墩一带,以及成子湖东部,则是泥质砂、粉砂、白色的贝壳层和黑色的铁锰结核砂;西部为砂质泥、粉砂或砂;其他湖区多为粘质泥、砂质泥和粉砂,泥质砂和砂占少数。     水文:洪泽湖位于淮河中游地区,淮河在洪泽湖以上的流域面积为15.8万平方公里,淮河来水是洪泽湖的主要水源,但淮河水量年内分配不均,以夏秋季淮河流域汛期时,雨量集中,入湖水量最大,冬春季入湖水量最少,过去每适汛期时,常有洪涝灾害发生。自从兴建了三河闸等一系列水利工程后,大大提高了洪泽湖调蓄淮河水量,抗御洪涝灾害能力。目前、洪泽湖已可抵御16米的洪水位,三河闸、二河闸、苏北灌溉总渠及其它排洪渠道设计排洪流量可达13000~16000立方米/秒,并具备江、海分流的防汛功能。     水质:洪泽湖水质在淮河入湖口、近岸湖区、成子湖等湖区属富营养型,敞水区属中富营养型。洪泽湖水质总体较好,除若干近岸带湖区属三类水外,大部分湖区属二类水。     气候:洪泽湖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多年平均气温为16.3℃,冬春季12月至3月平均气温为5.3℃,年均降水量为925.5毫米,汛期6~9月降水量为605.9毫米,占年总量的65.5%,由于受湖泊水域的影响,降水量高于同纬度的其它地区。     集水区的自然特征: 洪泽湖属过水性湖泊,水域面积随水位波动较大。在正常蓄水水位12.5米时,面积达2069平方公里。洪泽湖地形为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其几何形态极不规则,东北——西南向的拦洪人工石坝,距湖心15公里,其余为天然湖岸,岸线弯曲,岸坡平缓,全源水域由成子湖湾、溧河湖湾、淮河湖湾三大湖湾组成,主要有潮土、黄棕壤、紫色(岩)土、砂礓黑土4种土类。土地主要用于农、林、牧、渔业。集水区为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多年平均气温为16.3℃,冬春季12月至3月平均气温为5.3℃,年均降水量为925.5毫米,汛期6~9月降水量为605.9毫米,占年总量的65.5%,由于受湖泊水域的影响,降水量高于同纬度的其它地区。     二、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与保护意义     洪泽湖湿地属于过水性湖泊,是天然湖泊与冲积平原的典型代表,处于较为天然的状态。洪泽湖对于调蓄长江洪峰,减轻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意义。其保护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它是我国东部保存完好的湿地生态系统 洪泽湖湿地是我国重要的内陆淡水湿地。保护区内湿地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保存十分完好,分布有三个大类8个亚类湿地系统,即:沼泽湿地(草丛沼泽、禾草沼泽、杂草沼泽)、河流草丛湿地(浮毡型湿地、挺水型湿地)和湖边水生植物(浮水植物草塘、浮叶植物草塘、沉水植物草塘)湿地。保扩区内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如此丰富和集中,不仅在我国东部地区少有,在全国也不多见。 (2)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 洪泽湖湿地所在地的植被区划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北平原亚区。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植物69科162属217种,其中,调查记录到4种我国特有植物,分别为水杉(栽培种)、侧柏(栽培种)、乌菱和野菱。保护区湖堤陆生植被的乔木层主要是杨树纯林,还有成片的水杉林和池杉林、侧柏及较少量的黑杨林和极少量的毛白杨;灌木层主要为构树-野蔷薇等落叶灌木群落。湿生植物群落主要有以芦苇、菰、莲为主的挺水植物群落、以狐尾藻、马来眼子菜、轮叶黑藻、苦草、狐尾藻等为主的沉水植物群落、以芡实、菱等为主的浮水植物群落。 洪泽湖湿地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型的平原型浅水湖泊,在长江流域具有典型代表性。洪泽湖西岸水草茂盛,饵料丰富,是候鸟越冬栖息的理想场所。鸟类在保护区共记录到147种,分别隶属于15个目,36个科,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6种,占总数10.88%;中日候鸟保护协定66种,中澳候鸟保护协定18种。其中留鸟41种,候鸟87种,旅鸟19种。保护区地处鸟类不同迁徙路线交汇区,每年9月下旬至翌年4月上旬,迁徙路过的候鸟,每隔5~10天就要更替一批不同的种类和群体。同时,该地区是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大鸨等珍禽的越冬生境,个体数在100只以上大鸨群体有5次。此外保护区内丰富的湿地类型为夏候鸟提供了优越的繁殖条件。因此,洪泽湖保护区的鸟类保护,不仅在国内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 洪泽湖是长江淡水鱼类和水生生物重要的繁衍地,同时也是长江鱼类重要的洄游场所,既有湖泊定居型鱼类鲤、鲫、鲂、银鱼,也有江湖产卵、索饵洄游型鱼类青鱼、草鱼、鲢、鳙等。区内共发现鱼类52种,分别隶属于7目11科;两栖动物7种,共4科6属,其中金线蛙和黑斑蛙属省级保护动物;爬行动物14种,属2目8科;哺乳动物15种,分属5目6科;另有浮游生物91种,底栖动物75种,其中洪泽青虾、克氏原螯虾已具备形成品牌的基础,为江苏各地水产养殖单位提供了野生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3)是珍稀濒危动物的栖息地和越冬地 据调查,平均每年到洪泽湖湿地越冬的水鸟总数在20万只以上,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大鸨、丹顶鹤、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国家二级保护的有大天鹅、小天鹅、白额雁、鸳鸯、疣鼻天鹅、白鹭及猛禽等。其中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受威胁鸟类有12种,包括濒危6种(黄嘴白鹭、丹顶鹤、黑鹳、震旦鸦雀、东方白鹳、小青脚鹬),易危物种3种(大鸨小天鹅疣鼻天鹅),近危3种(鸳鸯、褐翅鸦鹃小鸦鹃)。 (4)地层剖面化石丰富,是研究人类历史演变的重要区域 下草湾标准地层剖面结构完整,含丰富的化石动物群,属古脊椎类动物有70多种,其中三种长灵类化石被命名为:双沟醉猿、江淮宽齿猿和江苏古猿泗洪种;经有关专家教授研究,确定为“下草湾新人”,是北京猿人的后裔,也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之一。因此,下草湾标准地层剖面,特别是泗洪古猿化石和下草湾新人的发现,对人类起源与区域分布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是研究人类区域环境历史演变的重要区域。 (5)是南水北调东线水质安全及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 洪泽湖是南水北调东线面积最大的湖泊。它一方面有利于推动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区域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作用,提高洪泽湖水质,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同时,具有调洪、净化外来污水的能力,在保持湖泊营养平衡,防治富营养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洪泽湖湿地对区域气候的调节与稳定,减轻区域内的洪涝灾害,维护区域生态安全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当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洪泽湖湿地受胁状况及保护措施     由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相当高的生产力,往往也使之成为人类竞相开发利用的对象。随着地方经济发展,保持清洁水质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过度密集的水产养殖以及相伴而来的水生植被的破坏,使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遭到了一定程度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下降。近十几年来,洪泽湖的生态环境伴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及不合理资源利用而恶化,以芦苇为主的水生生物群落逐渐被开发成养鱼养蟹的围网区,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持续下降。     实施国家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是湿地保护的重要目标。1994年我国政府制定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将“江苏泗洪及洪泽湖湿地”列入了“在生物多样性迫切需要保护的地区建立新的自然保护区”的优先重点名录。建立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既是落实国家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     江苏省、宿迁市及泗洪县委、县政府相当重视对当地湿地资源的保护。2001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建立泗洪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3万公顷。2006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江苏省第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96万公顷。保护区总体规划(2008-2020年)已通过环保部批准实施,并成功申报了以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二期工程建设项目;此外,保护区还向环保部申报了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建设工程项目。     保护区成立了研究所,与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共建了两个科研实验室,即南京大学湿地生态系统分析实验室和南京师范大学湿地环境演变实验室,建成了湿地管护中心和湿地博物馆,以及包括动物救护站、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管护点及警务站、监测瞭望塔、管护码头、水文、水质监测点、常规气象观测站、疫源疫病监测点等基础设施,恢复水生植被2300公顷,滩地湿生植被655公顷,滨岸林草带建设295公顷,封禁保护8000公顷,并已开展湿地资源的日常监测,重点对鸟类、鱼类和水生植物进行了调查。     保护区的建设及相关工作的开展,将进一步促进洪泽湖湿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