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电子读物
《国家湿地》第七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国家湿地》第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国家湿地》第九期
《国家湿地》第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国家湿地》第一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注重景区建设 成就“绿色之肺”
发布日期:2011-06-22浏览次数: 字号:[ ]
       下渚湖湿地风景区总面积36.5平方公里,是国家级湿地公园,地、省级风景名胜区。   一、基础设施、配套设施齐全 1、交通便捷     景区处于长三角腹地、杭州北部,交通便捷,区域交通发达。完善的交通网络体系实现了风景区的可达性,周边大中城市如杭州、上海、南京、宁波、苏州、无锡、常州等地至景区的交通距离均在三小时以内,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距德清县城武康仅60公里,被誉为华东第二通道的宣杭铁路距景区仅10公里,杭宁高速公路、申嘉沪杭高速、宁杭客运专线、104国道、09省道形成了便捷的交通体系,京杭大运河、东苕溪都与景区贯通。 2、配套设施齐全     集散中心:占地100多亩,投资2000多万元,目前配置游船16条,导游和船工60多人。 豸山岛旅游服务区:占地30亩,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包括豸山岛大酒店、水街及景观房产等主体工程,投入资金6亿多元。 3、城镇依托条件突出     规划区紧邻县域中心城市武康镇,与武康交通联系方便,保护与开发均可便利地依托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可通过设施共享显著降低建设成本。景区内有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塘泾村,二都、沿河、宝塔三个村今年将参与创建“和美家园”。   二、旅游事业蒸蒸日上     风景区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内,这里是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同时,这里居民旅游需求量大,出游率高,旅游消费增长快,是中国最大的旅游客源地。下渚湖湿地风景区自2003年开始开发,2004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接待游客,景区建设也得到大力发展,景区道路、绿化、环境整治、农家乐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景区接待能力有了极大提高。     在朱鹮岛上设有下渚湖湿地标本馆,标本馆中陈列了下渚湖周边所有的动植物,可谓是下渚湖湿地的缩影。馆内展厅分为鸟类展板、野生动物展板、昆虫展板、水生动物展板以及植物类展板,是德清县唯一一座属林业局的以湿地为主题的大型博物馆,目的在于展示湿地动植物的多样性,更具体化地使湿地形象深入人心,并以此达到普及湿地科学知识、展示生态系统功能。湿地之美、湿地之灵气在标本馆中一览无余,这也是将其设立在下渚湖风景区的本质需求。     下渚湖湿地标本馆展厅面积300平方米,收集展示的标本以下渚湖湿地野生动植物为主,共有标本1419余种,其中动物标本139种,植物标本380余种,昆虫类标本900余种。动物标本中国家一级标本7种,包括:云豹、黑麂、穿山甲、大鸨、中华秋沙鸭、金鵰、蟒蛇;国家二级标本14种,包括红腹锦鸡、鸳鸯、鵰鸮 、白腹锦鸡、狼、青鼬 、蓑羽鹤、狐狸 、大灵猫、金猫、豺、獐、水獭 、苏门羚。     此外,位于湿地标本馆的东边,是国宝朱鹮的养殖基地。朱鹮是稀世珍禽,在历史上,它曾是浙江省的重要物种。但自1956年在宁波采集到3只标本后,浙江大地上就再也没有发现过朱鹮的踪影。由于下渚湖是目前华东地区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湿地之一,保持着完好的原生态环境,不仅有山、有水、有岛,湿地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十分适合湿地鸟类生活。2008年,德清县联合浙江大学启动了“浙江朱鹮易地保护暨野外种群重建”项目,从陕西楼观台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引进了10只朱鹮。根据“浙江朱鹮易地保护暨野外种群重建”工程项目的计划,将用5年时间,实现人工繁育的朱鹮在下渚湖放飞,从而使该项目成为朱鹮在我国曾经的分布区实现种群复壮的示范性工程项目。所以,这同样也是一个活体鸟类标本馆,在浙江的珍稀鸟类保护的进程中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朱鹮养殖基地,同样也是下渚湖湿地风景区的一个亮点,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三、景区发展前景广阔     2009年政府景区投入7、2亿,加大对下渚湖的开发建设力度,将把下渚湖打造成一流的旅游经济集聚区。   四、自然资源丰富     德清地处浙北的西北地区,由于地形地貌与上海、苏南及浙北平原地带相异,具备这一地域稀缺的山地自然景观和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长三角天然的“绿色之肺”。 1、原生态环境优美     风景区用地的森林植被区划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地带,山上植被良好,多分布为树龄30年以上以常绿(落叶)阔叶林及灌木林为主,植物种类繁多,仅高等植物就有500余种,其中水杉、银杏、金钱松、鹅掌楸、三尖杉、浙江樟、红豆杉、天目木姜子、天目木兰、紫荆、厚朴、凹叶厚朴、浙江楠等,属国家一、二、三类保护植物。豸山岛上还生长着一大片古樟树群,最老的大樟树已有上百年树龄。     下渚湖地区属河网密集的平原区,约600多个形状各异的岛屿、沙渚、土墩散布湖面,使湖面开阔处一望浩淼、水天一色,狭窄处仅容一叶小舟穿行而过。河港墩岛中芦苇、红荷、菱角、莲藕、樟、桑、枫杨、竹等植物生长茂盛,白鹭、绿翅鸭、水鸟等自由繁衍生息,保持着原始生态特征。 2、生物多样性     下渚湖地区属东洋界动物区的东部丘陵平原亚区,以农田动物群为主,如鹌鹑、麻雀、青蛙、鲤鱼、泥鳅、鲶鱼等,约377余种,其中白鹤、鸳鸯、獐等为珍稀动物。下渚湖中渔栅连绵、鱼虾翻跃,丰腴的水草丛丛簇簇,招来百鸟栖息。野鸭、白鹭、沙鸥等飞禽随处可见,还有水雉、红嘴黑水鸡、翠鸟等,并且品种还在不断增加。据资料显示,目前下渚湖地区的水草丛和沼泽地,栖居着野生珍稀鸟禽大约有160余种,属被保护的野生鸟禽有20余种,数量较大,如小白鹭、苍鹭、鸬鹚、翠鸟、野鸭等,仅国家二级保护野生鸟类小白鹭数量就达一万多只。大量野生鸟类禽类集中在和尚山、道观山一带觅食、栖息、繁殖,因此这里已被有关部门定为野生鸟类保护区。   五、人文资源深厚     下渚湖地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防风古国立国之处。 1、古文化璀璨 (1)防风文化。相传当年大禹为表彰防风氏治水有功,特赐封山禺山方圆百里,立为防风国,为良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有建于晋元康初(公元291年)的防风庙,比灵隐寺早20多年,历时1700年之久,有于1996年重修的防风祠。 (2)古窑文化。是浙江地区最早发现黑瓷产地之一。烧造历史较长,可上溯商周时期,被誉为“瓷之都”。 (3)古桥文化。景区内有诸多石板桥,特别是寿昌桥(公元1265-1274年),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留下诸多古纤道遗迹。 (4)古庙寺文化。云岫寺始建于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防风祠建于西晋(公元291-299年),后于五代时期(公元931年)吴越重建,为浙江省少有的千年古碑。 2、名人荟萃     这里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有唐代著名诗人孟郊(《游子吟》作者)、南北朝时代著名文学家、诗律学家沈约(《宋书》作者)、宋代大科学家沈括(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以及农学著作《梦溪忘怀录》、医学著作《良方》)作者)、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管道升(《我侬词》作者)夫妇、清代著名国学大师俞樾(《七侠五义》作者)、著名古典文学研究家俞平伯、当代中国古船古桥专家、作家朱慧勇等。相传这里还是范蠡、西施隐居处。   六、乡土景观优美     风景区用地主要由丘陵与湖沼组成,下渚湖位于河谷山前地带,湖沼面积1.26平方公里,湖上碧波荡漾,岛墩密布,翠竹成荫,芦苇成片,水鸟飞游,鱼虾成群;湖后之防风山,山峰排列成“北斗七星”格局,林竹郁密,湖中有豸山;湖南有三山点缀,形成山、水、林、芦荡自然景色十分野趣、秀美的湖光山色。     下渚湖的湖沼河港是风景区的精华,不但水清性野,港湾纵横,曲折幽深,岛墩上竹林密布,芦苇丛生,水鸟翩飞,还间有湖上人家居住生活,吊脚楼临水而建,渔民在湖上荡舟撒网。此景如天造地设般使下渚湖充满“质朴”与“野趣”。     200多年前写《长生殿》的戏剧家洪昇,在游览防风古国时,曾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律诗,非常形象生动地勾勒了防风古国及下渚湖的山水风光、人文历史、自然地理与民俗风情:“地裂防风国,天开下渚湖。三山浮水树,千巷划菰芦。埏埴居人业,渔樵隐士图。烟波横小艇,一片月明孤。”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