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电子读物
《国家湿地》第七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国家湿地》第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国家湿地》第九期
《国家湿地》第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国家湿地》第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湖北洪湖国际重要湿地
发布日期:2011-11-02浏览次数: 字号:[ ]
基本概况     洪湖湿地位于湖北省江汉平原东南部,南临长江。它是由燕山运动形成的内陆断陷盆地,最早形成于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洪湖是“千湖之省”——湖北省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2008年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6年,2000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以洪湖围堤为界,地跨洪湖市和监利县,总面积41412公顷,边界线长104.5公里。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2´—113°26´,北纬 29°49´—29°58´。其主要保护对象是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洪湖湿地属于内陆淡水湖泊湿地,具有调蓄洪水、渔业、航运、供水、调节气候、科学研究、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     洪湖湿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代表性,是天然的物种基因库,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洪湖湿地被誉为“鱼米之乡”、“人间天堂”、“中南之肾”、 “长江流域的一颗明珠”。   保护管理成就     自洪湖保护区建立以来,在政府的主导下,保护区管理局在保护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对洪湖湿地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和恢复,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在第十一届生命湖泊大会上,洪湖保护区管理局被授予“生命湖泊最佳保护实践奖”; 2007年加入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区网络,并作为有效管理示范保护区;2008年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多次被评为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文明机关,被省林业厅评为全省宣传教育先进单位,被国家林业局和WWF授予“长江湿地保护与管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一、理顺体制     2005年,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由荆州市政府重新划界确权,国土资源管理局向保护区颁发了《国有土地使用证》,总面积41412公顷,为保护区管理打下了基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会议精神,省编制部门批准新组建了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正县级事业单位,行政上隶属荆州市政府领导,业务上接受省林业和省水产等部门的指导。凡洪湖保护区范围内的湿地保护、渔业开发、旅游航运等方面的管理职能,一律由该保护区管理局承担。2006年11月,省政府还授予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具体行使洪湖自然保护区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渔政管理、船检港监管理、旅游管理、航运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二、生态修复     2003年,国家林业局将洪湖保护区作为全国第一批湿地保护与恢复示范点,实施了保护工程、交通工程、宣教工程和监控点建设,共恢复湿地植被面积10万多亩。2004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将洪湖保护区作为合用伙伴,并在保护区阳柴湖建立了生态修复示范区。     2005年开始,以政府为主导的洪湖生态治理大力推进,省财政投入拆围和渔民安置补助资金近7000万元。     近年来,管理局为了加快恢复洪湖鱼类资源,每年向大湖投放青鱼、草鱼、鲤、鲢、鳙、黄颡鱼、鳜等各种鱼苗,已累计达到1.4亿尾。     另外,保护区大力防控外来物种空心莲子草(俗名水花生),近3年共人工和机械治理水花生2万多亩,优化了湿地植物结构。 三、科学规划     为加强洪湖湿地保护与科学利用工作,省政府指定由省发改委牵头,省林业、水产、水利、交通、旅游、环保、卫生等部门共同编制了《洪湖湿地生态建设规划纲要》,成为保护区未来建设发展的蓝图。管理局也编制了《荆州市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洪湖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2009-2013)》、《洪湖水生生物生态修复规划(2011-2015)》,对如何保护与科学管理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 四、科研监测     保护区管理局与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水生所、植物园、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有关科研单位或院校合作,开展了很多基础研究和监测工作,基本掌握了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为保护区管理提供了依据。 五、宣传教育     为了提高洪湖保护区社区民众的湿地保护意识,保护区管理局采取了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印制、张贴各种通告;树立大中型宣传牌、警示牌;建立专用网站;印制宣传画册、折页;与洪湖市教育局联合编写乡土教材等,从而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另外,各类电视媒体、报刊、网络等对洪湖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报道。 六、执法管理     为了巩固洪湖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成果,管理局加大了依法管理力度。近年开展了大型集中打击行动13次,摸清并理顺了全湖渔业和旅游船舶的管理,加大了水上安全管理力度,阻止了多起新增养殖面积和抢占水面的行为。为了树立保护区的形象,我们还加强了执法人员的素质教育,综合管理效率明显提高。    湿地生态旅游     近年来,在保护的前提下,洪湖湿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较快。蓝田生态旅游风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它以洪湖湿地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依托,具有古(明清文化)、老(革命老区)、水(水乡特色)、新(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等特点,是人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生态旅游、农业观光的理想去处。     正在建设的“洪湖岸边是家乡”——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区,是洪湖市人民政府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为加大洪湖湿地的保护和培育,充分挖掘洪湖湿地生态旅游特色资源,突出“洪湖岸边是家乡”的主题,集湖泊湿地与乡村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体育健身、康乐养生于一体的复合性旅游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生态保护与利用先行试验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新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城镇典范区与环境友好的宜居新城乡。计划总投资126亿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